分享

名老专家经验集之论针灸的疏肝解郁作用(全网首发)

 春光明媚001 2015-12-02

论针灸的舒肝解郁作用

周德安,教授,国家级名老中医,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1965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医疗系。现任北京中医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针灸器材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针灸学会理事;北京市针灸三通法研究会副会长。



作者/周德安 ⊙ 编辑/水生木 ⊙ 校对/石斛


按语:在人类诸多疾病中,以七情因素而致发病者为最,而七情之中,肝郁者又首当其冲,因此如何进行有效的舒肝解郁工作,则显得非常重要,不可否认,在人类社会中,特别是商品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人的七情六欲是不可避免的,必要的心理治疗,也就是说思想工作也是不可缺少的。然而当肝气郁结达到一定程度以后,患者自身或他人不能帮助调节之时,我认为针灸是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因为它可以调动人体内在的 潜力,调节已经失去平衡的阴阳,行之逆乱的气血以及各自为政的脏腑机能,使之恢复到新的统一的阴阳协调之中,以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之目的。


在商品经济社会的大潮中,人们思想的竞争意识不断浓厚,各种各样的心态失衡现象越来越多,按中医的观点来讲,就是人们的肝郁气滞现象越来越多,由此而产生的阴阳失调、气血失和以及脏腑机能紊乱等病理变化不断出现,喜、怒、忧、思、悲、恐、惊本是人类正常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但是这些心理活动超越了一定限度,人们将不能承受,当自身或他人又不能调节时,则会产生各种病变而寻医问药。我认为七情之中最易使人致病者莫过于肝郁气滞,因此如何进行舒肝解郁将是一个重要课题。下面仅就针灸的舒肝解郁作用,谈谈个人的认识。

肝脏位于右胁下,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筋、藏血、藏魂,其华在爪、开窍于目,与胆相为表里,肝在五行属木,其性刚,喜条达而恶抑郁,凡是由于情志失调、精神抑郁所引起的病变,大都与肝有着密切关系。


1疏肝解脾、和胃降逆


由于情志失调、木郁克土,横犯中洲,脾胃受伤,临床则可见两胁窜痛,胸脘堵闷,急躁易怒,不欲饮食、呕吐吞酸、或气逆干呕,便干或腹痛泄泻等。舌红苔黄、脉多弦滑。治宜疏肝健脾、和胃降逆。临床常选用太冲、中脘、内关、足三里、公孙等穴。一般采用泻法。其中太冲为肝经之原,原穴为脏腑精气会聚之处,五脏有疾,当取其十二原。因此本穴具有疏肝解郁的作用。中脘为胃之募穴,又是腑会穴,具有和调六腑、降逆止呕之功。 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与足厥阴肝经同名,一上一下,可以加强疏肝和胃、宽胸降 逆之效。足三里为胃经的合穴,是胃家必备之穴,也是全身的强壮穴,有和胃、降逆与止痛之功。公孙为足太阴脾经的络穴,与内关相配,为八脉交会穴之一,专治胃心胸之疾, 且有见肝之病,当先实脾之意。


2清泻肝胆,明目利耳


由于肝气郁久,化火上炎,因而导致头晕胀痛、目赤红肿,或两耳轰鸣失听,烦躁易怒、夜不成寐,或吐衄出血、口干苦、思饮、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滑而数。 此乃肝气郁结,肝胆火旺之征,治宜清泻肝胆之热,以达宣通之效。临床常选用行间、光 明、外关、足临泣、太阳、听会等穴。行间乃肝经的荥穴,荥能泻热,因而可泻肝经上逆之火光明为胆经络穴,可清肝胆两经之热外关、足临泣为八脉交会穴之一,一个为手少阳经的穴位,一个为足少阳经的穴位,两经同名,共泻少阳之火,以达利耳明目之功,听会、 太阳为耳目临近穴,可通耳窍、清头目。


3舒肝理气、化瘀止痛


不通则痛是中医的基本观点之一,不通的原因很多,诸如气滞、寒凝、血瘀、痰阻、热盛伤津、气血不足等等,但气滞者占十之七八,气滞的形成又多与肝气郁结有关。如头 痛、胸胁痛以及妇女的月经痛等,都是由于肝气郁结、经脉闭阻而致,或郁久化热,上扰头目而成,因此治痛的总则在于舒肝理气、活血化瘀,从而达到止痛之效。我在临床中常用到列缺、丰隆、蠡沟三穴,组成一个舒肝理气、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方。列缺为肺经的络穴,肺主一身之气,又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联络而为表里,大肠乃阳明多气多血之经脉,因此列缺一穴,既可通调一身之气,又可运全身之血,从而达到止痛的作用。丰隆乃是阳明胃经的络穴,足阳明胃经亦为多气多血之经,气血宜行不宜滞。人体一旦出现气机不通, 血行不畅的病理变化,就会发生不通则痛之证。丰隆不仅具有行气化痰之功,而且具有活血止痛之效。蠡沟为肝经络穴,肝为风木之脏,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肝气郁结,最易导致气机不宣,血行不畅,从而发生经脉痹阻而出现多种疼痛病。因而以蠡沟调理气机,运行气血化瘀通络而达止痛之效。


4平肝潜阳、熄风开窍


肝脏体阴而用阳,特别是阳亢之体,每因烦劳恼怒,而导致肝阳暴张,气血并逆于上, 形成肝风内动之势,临床则可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或高热神昏、谵语、四肢抽搐、角弓反张,或口歪,半身不遂,或头摇肢颤,舌红苔厚腻,脉象弦数或兼滑象。治以平肝潜阳, 熄风开窍为法,佐以清热化痰,通经活络,遇此危急情况,我常以开“四关”为首选方。“四关”即合谷、太冲两穴。此二穴一上一下,一阴一阳,共居人体四肢虎口冲要之处。合而用之具有滋阴潜阳,平肝熄风,镇静安神,解痉定痫,搜风理痹等多种功效,是临床常用的个急救方之一。


5滋补肝肾、养血荣筋


年老体弱或久病伤阴之人,亦为肝气郁结,久而不解所致,临床上往往可以出现肝肾阴亏,水不涵末,或肝血不足,筋脉失养等证候,如头晕眼花、两目干涩,腰膝无力,遗精耳鸣或惊悸喜恐,筋惕肉瞷,午后潮热两颧发赤,口干咽燥,妇人经少或闭经,或爪甲枯干失荣。治宜滋补肝肾,养血荣筋。临床常可选用太冲、太溪、关元、三阴交、脾俞、肾俞、肝 俞等穴。手法可平补平泻,或补法、视情况而定。太冲、肝俞补肝血,太溪肾俞补肾精,滋 肾水以涵木,关元为任脉与足三阴经的交会穴,又为小肠之募穴,是人体元气生发之处, 既可补先天,又可益后天,既可壮阳,又可养阴,既可补气,又可补血,是人身的一个重要强壮穴,三阴交为肝、脾、肾三条足阴经的交会穴,具有生血、养血之功,有助于滋补肝肾的作用。


综上所述,由于肝气郁结引起的诸多病患之中,大部分为阳亢证,只有阴精损耗到一定程度,形成肝肾两亏之势后,才出现一些虚象,而采取滋补肝肾、养血柔肝,荣筋活络之法。而大部分患者多表现为气有余便是火之证,因此临床上多用疏肝、理肝、平肝、清(或 泻)肝等法则,从而达到和胃降逆,明目利耳,化瘀止痛及熄风开窍等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