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经》唐·陆羽——茶之造四

 高山仙人掌 2015-12-04
【原文】
    《檀几丛书》:南岳贡茶,天子所尝,不敢置品。县官修贡期以清明日入山肃祭,乃始开园采造。视松萝、虎丘而色香丰美,自是天家清供,名曰片茶。初亦如岕茶制法,万历丙辰,僧稠荫游松萝,乃仿制为片。
    冯时可《滇行纪略》:滇南城外石马井泉,无异惠泉;感通寺茶,不下天池、伏龙。特此中人不善焙制耳。徽州松萝旧亦无闻,偶虎丘一僧往松萝庵,如虎丘法焙制,遂见嗜于天下。恨此泉不逢陆鸿渐,此茶不逢虎丘僧也。
    《湖州志》:长兴县啄木岭金沙泉,唐时每岁造茶之所也,在湖、常二郡界,泉处沙中,居常无水。将造茶,二郡太守毕至,具仪注,拜敕祭泉,顷之发源。其夕清溢,供御者毕,水即微减;供堂者毕,水已半之;太守造毕,水即涸矣。太守或还旆稽期,则示风雷之变,或见鸷兽、毒蛇、木魅、阳睒之类焉。商旅多以顾渚水造之,无沾金沙者。今之紫笋,即用顾渚造者,亦甚佳矣。
    高濂《八笺》:藏茶之法,以箬叶封裹入茶焙中,两三日一次,用火当如人体之温温然,而湿润自去。若火多,则茶焦不可食矣。
    陈眉公《太平清话》:“武夷屴(音lì)崱(音zè)、紫帽、龙山皆产茶。僧拙于焙,既采则先蒸而后焙,故色多紫赤,只堪供宫中干濯用耳。近有以松萝法制之者,既试之,色香亦具足,经旬月,则紫赤如故。盖制茶者,不过土著数僧耳。语三吴之法,转转相效,旧态毕露。此须如昔人论琵琶法,使数年不近,尽忘其故调,而后以三吴之法行之,或有当也。”“徐茂吴云:‘实茶大瓮底,置箬瓮口,封闭倒放,则过夏不黄,以其气不外泄也。’子晋云:‘当倒放有盖缸内。缸宜砂底,则不生水而常燥。加谨封贮,不宜见日,见日则生翳而味损矣。藏又不宜于热处。新茶不宜骤用,贮过黄梅,其味始足。’”
    张大复《梅花笔谈》:松萝之香馥馥,庙后之味闲闲,顾渚扑人鼻孔,齿颊都异,久而不忘。然其妙在造,凡宇内道地之产,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吾深夜被酒,发张震封所遗顾渚,连啜而醒。
    宗室文昭《古瓻集》:桐花颇有清味,因收花以熏茶,命之曰桐茶。有“长泉细火夜煎茶,觉有桐香入齿牙”之句。
    王草堂《茶说》:武夷茶自谷雨采至立夏,谓之头春;约隔二旬复采,谓之二春;又隔又采,谓之三春。头春叶粗味浓,二春三春叶渐细,味渐薄,且带苦矣。夏末秋初又采一次,名为秋露,香更浓,味亦佳,但为来年计,惜之不能多采耳。茶采后以竹筐匀铺,架于风日中,名曰晒青。俟其青色渐收,然后再加炒焙。阳羡岕片只蒸不炒,火焙以成。松萝、龙井皆炒而不焙,故其色纯。独武夷炒焙兼施,烹出之时半青半红,青者乃炒色,红者乃焙色。茶采而摊,摊而摝香气发越即炒,过时不及皆不可。既炒既焙,复拣去其中老叶枝蒂,使之一色。释超全诗云:“如梅斯馥兰斯馨,心闲手敏工夫细。”形容殆尽矣。
    王草堂《节物出典》:《养生仁术》云:“谷雨日采茶,炒藏合法,能治痰及百病。”
    《随见录》:“凡茶见日则味夺,惟武夷茶喜日晒。”“武夷造茶,其岩茶以僧家所制者最为得法。至洲茶中采回时,逐片择其背上有白毛者,另炒另焙,谓之白毫,又名寿星眉。摘初发之芽,一旗未展者,谓之连子心。连枝二寸剪下烘焙者,谓之凤尾、龙须。要皆异其制造,以欺人射利,实无足取焉。”
《茶经》唐·陆羽——茶经:茶之造——肆 - 宏冕 - 宏冕——我觉故我在
【译文】
    《檀几丛书》记载:岳南的贡茶,是专门供天子用的,不敢买来品用。县官选好贡期在清明的时候到山里面祭祀,这时才开园采造。像松萝、虎丘颜色和香味都很丰美,自然是天家清供的,起名片茶。开始的时候也是按照岕茶的方法制作,万历年间丙辰的时候,和尚稠荫游览到松萝,才开始仿制成片。
    冯时可在《滇行纪略》中记载:云南城外的石马井水,跟惠泉没有什么区别。感通寺的茶叶不比天池、伏龙茶差,只是这里的人不善焙制罢了。徽州松萝以前没听说过制茶,偶然一次机会,虎丘一位僧人到松萝庵,按照虎丘的方法焙制,才让天下的人喜欢松萝茶。只是可惜这里的泉水没有碰到陆羽,这里的茶叶没有遇上虎丘和尚啊。
    《湖州志》记载:长兴县城啄木岭的金沙泉,是唐朝每年制造茶叶的地方。在湖、常两郡交界的地方,泉水在沙中,经常没有水。在造茶的时候,两郡的太守到齐后,举行仪式,拜祭泉水,泉水马上就会出现。泉水在傍晚时分清澈溢出,供皇上用的茶造好后,水就会减少;等供堂茶叶造好后,水只有一半了;太守造完茶后,水就干了。太守也许还会择期祈祷,就会出现风雷这样的变化,也许见到了蛰伏的野兽、毒蛇、木魅、阳睒这类的东西。商家也多半用顾渚的水来造茶,没有沾染金沙的。今天的紫笋,就是用顾渚水来制造的,也非常不错。
    高濂在《八笺》中说:储藏茶叶的方法,是用箬竹叶封裹起来放进茶焙里,两三天一次,火的温度应该接近人的体温,湿气就会去掉了。如果火太大,茶叶就会变得焦枯而且不能食用。
    陈眉公的《太平清话》记载:“武夷屴(音lì)崱(音zè)、紫帽、龙山都出产茶叶。但是和尚不善于烘焙,采来茶叶先蒸再烘焙,所以茶叶会显出紫红色,只能供宫里洗漱用了。最近有用松萝的办法制造的,试了以后,颜色和香味也很充足,但过十几天后仍然和以前一样出现紫红色。原来制茶的是几个当地和尚。告诉他们三吴的方法,他们相互转告相互效仿,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就必须像前人说的弹琵琶的方法一样,让他多年都不接近,完全忘掉以前的方法,再用三吴的方法来做,也许还行。”“徐茂吴说:‘把茶叶放在坛子的底下,把竹叶放在坛口,封闭以后倒放,过了夏天也不会变黄,它的气味也不会往外泄露。’子晋说:‘应该倒放在有盖的缸里。缸应该是砂底,那样就不会发潮而且干燥。密封起来储存,不应见到太阳,见到太阳就容易出毛病而会损害味道。储藏又不应该放在很热的地方。新茶不适合马上享用,储藏到了黄梅季节,它的味道才好。’”
    张大复的《梅花笔谈》记载:松萝的香味很浓,庙后的茶味道清淡,顾渚的香气扑鼻,牙颊间感受不同,很长时间都不能忘记。但是茶精妙的地方在于制造,大凡天下正宗的产品,性质都非常相似,但是习性却不同。我深夜的时候醉酒,于是打开张震封留下的顾渚,连喝几杯就清醒了。
    宗室文昭《古瓻集》记载:桐花味道很清新,所以用它的花来熏茶,称为桐茶。有“长泉细火夜煎茶,觉有桐香入齿牙”这样的句子。
    王草堂的《茶说》记载:武夷的茶叶从谷雨的时候采摘到立夏,被称为头春;大约过了两旬以后再采摘,就称为二春;又隔两旬再采摘,称为三春。头春的茶叶粗壮味道浓,二春三春的茶叶渐渐变细,味道渐渐变淡,而且带有苦味。夏末秋初的时候再采摘一次,名为秋露,香气更加浓郁,味道也就更好了,但是为了来年打算,不能摘得太多。茶叶采摘以后,均匀地铺在竹筐上面,架在风口中,叫晒青。青色渐渐变淡,然后再炒焙。阳羡的岕片只蒸不炒,用火烘焙而成。松萝、龙井都是用炒而不用烘焙,所以颜色很纯。只有武夷的茶叶用烘焙和炒两种方法,烹制出来的时候半青半红,青的是炒的颜色,红的是烘焙成的颜色。采摘茶叶要摊开,摊开以后用手搅弄,香气散发出来以后马上炒,过了或者没到都不可以。炒了或者烘焙了以后,再拣去老叶和枝蒂,使茶的品质统一。释超全诗中说:“如梅斯馥兰斯馨,心闲手敏工夫细。”形容得很贴切。
    王草堂的《节物出典》记载:《养生仁术》中说:“谷雨的时候采摘茶叶,炒制和贮藏的方法得当,可以祛痰和医治百病。”
    《随见录》记载:“茶叶见了太阳就会失去它的味道,只有武夷的茶叶喜欢日晒。”“武夷制造茶叶,岩茶以寺庙里的制造方法为最佳。把茶叶采摘回来的时候,把背上有白毛的茶叶逐个挑出来,另外炒焙,称为白毫,又叫寿星眉。采摘刚发出的茶芽,一旗没有展开的,被称为连子心。和两寸长的枝条一起剪下来烘焙的,被称为凤尾、龙须。要是和这样的制作方法不一样,就是为了欺人谋利,实在是不可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