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法而法乃为至法/张社教

 东方竹马 2015-12-07


无法而法乃为至法

学习书法的点滴体会

张社教

  

  写毛笔字与书法的确不是一回事!

  毛笔字以实用为目的,所以只要笔划清晰,字迹工整,便于识记就行了,但书法不同,不仅仅要实用,更要有艺术性,必须具备一定的审美价值。既然是艺术,必然有一定的技术含量。所以说“书法有法”!

  通过学习,我对笔法、字法、墨法和章法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一幅书法作品,比若盖一座房子,技术质量高的点划是砖瓦,结构优美的字是造型,科学合理章法是布局,浓淡枯湿相宜墨法是修饰。材料质量美、结构合理美,只是细节美,局部美;而章法美则是整体美。象王铎的书法,笔法融注于雄健的笔力之中,整幅来看,气象正大,恣肆滂沱。再如怀素《自序帖》,看似漫不经心,但起止转承,于不经意间尽藏技法。就章法而言,风雪交加,飞沙走石,长戈大戟,短兵相接,浓淡枯润无不相宜。


  

  章法和墨法,不能片面地认为仅仅是外在的形式,而更要注重其形式下的内在美。如文字内容的健康、书法作品的个性风格、气韵、意境、神采等等,这是书法作品的核心、灵魂。笔法和字法都为这个核心服务。四者血肉相连,不可分割,可以说笔笔活、字字活、通篇活。通篇写好了,神采也在其中了。笔法、字法是材料,它们的优劣,关乎整体气韵风格。

  笔法,简言之,就是用笔的方法。康有为说:“书法之妙,全在这笔,该举其要,尽在方圆。”又说,“行笔之法,十迟五急,十藏五出,十起五伏,此已曲尽其妙。”宋代书法家姜夔在《续书谱》中说“一点一画,皆有三转;一波一拂,皆有三折。”就是说每一点画的运笔,都有“起笔”、“行笔”、“收笔”三个步骤,起笔,又叫“下笔”、“落笔”、“入笔”,是书写点画的开始。凡起笔都必须有一个“逆势”,即“欲右先左”、“欲左先右”、“欲下先上”,也就是说按照点画的前进方向,先来个反方向的下笔动作等等,这些古人说的己经非常清楚了,但真正要运用自如那还得细细琢磨,反复心摹手追才能掌握。不然,不讲笔法,就会落入“野道”



  

  字法,简言之,就是结字的方法。它既包含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固定不变的东西,具体说,一个字是由那几个部件构成,这几个部件是平行还是交叉,是左右结构还是上下结构,那是约定俗成基本不变的。但它也充分体现书写者个性成分的东西和时代特征。看王铎《秋兴八首》,通篇灵动飞扬,每一个字都动感十足。像“城下人传黄鹤楼”的“人传”“黄”三个字,尽管看起来象个倒挂的猴子,身姿倾斜危态似倒,但平衡有点,不失稳重。再如“左辅神京旧战场”中的“神京”二字,看似纤细,但劲健不减,神韵十足,就象翩翩起舞的芭蕾舞女。

  即便是抒情浓厚的草书,也有规范的书写规律,如果信马由缰随意书写,自己造字,那是绝对不行的。但结构不变的单个的字就像机器的零部件,它单独不能构成书法作品,即使是若干互不相干的字也不能构成书法作品,它只能是书法作品的基本构成、是基础。而书法的章法,才将这些基本构件组合成文章或诗词,按照美的要求艺术化地构成一幅书法作品。 


 

  章法,形象地讲,就是以笔砚为武器、以纸张为战场、以水墨为血液、以胸臆为统帅,排兵布阵,表情达意。如果说字法是巧妙处理点划关系的话,章法简言之就是合理处置字与字之间的关系。但就书法艺术本身而言,不仅仅拘泥于此,还应该牵涉到用笔关系、开合关系、行与行关系、前后关系、整体局部关系等等,从技法上讲,还可以拉长笔划创设疏密对比,可以分段分行、大块空白等等,通过章法处理,使得遥相呼应、对立统一,只有这一系列处理得恰到好处,才称得上比较完美的章法。如王铎的《秋兴八首》,其排兵布阵、收放擒纵寓于天成。其枯湿浓淡、惜墨似金妙趣横生。其第十行“白云天际雁初”和第十七行“箫箫天围太”等等,气韵流畅,奇正相生。写到五十一行,一个“图”非常抢眼,像引颈高歌者,正在让人听得入神的时候,?然而止,回味无穷。通观全篇,字字动感十足,行行前后呼应,整体活力四射。正如罗丹所说的:“一件真正完美的艺术品,没有任何一部分比整体更加重要。”我认为这正好是对中国书法章法的注脚。

  墨法,就是用墨的方法。古人把水墨比作字的血液。所以有墨法成为书法创作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技法。墨过淡则伤神采,太浓则滞笔锋。力争做到“浓欲其活,淡欲其华。”宋人姜夔说:“凡作楷,墨欲乾,然不可太燥。行、草则燥润相杂,以润取妍,以燥取险。墨浓则笔滞,燥则笔枯,亦不可知也。”




  王铎是用墨高手,被后世称为神笔王铎,许多人认为后王胜于前王(王羲之),可见王铎影响之大。王铎典型的用墨,开一代先河,其独特的用墨法,直接影响了他书法的结体和章法。

  认真观察王铎的用墨,他用墨时笔里含水较多,书写时笔尖蘸墨较少,且蘸墨后又再蘸水,所以,每次蘸墨时书写的字比不蘸墨时写的字墨浓,而且涨墨很多,比如他的《金山寺》,“大江”二字,特别是“江”字涨墨而重,要通过洇化细辩笔迹,而“棹”字后到底是啥字很难辩认。但整体而言,就连落款“王铎”二字,也是“墨花四绽”。纵观通篇,可以看出,王铎每次蘸墨,先蘸清水,再蘸浓墨,复蘸清水,书写时任其涨枯,任其浓淡,墨韵笔情,自然流淌。再看王铎书法格调高估,结体奇绝,涨则厚,枯则古,浓重时恣肆无度,清淡时高古雅致,用笔连绵,笔笔逆入。再看那点,如高山坠石,触地瞬间,顺势一拧,入木三分,势稳形拙。

  笔法和字法,甚至于墨法都服务于章法。没有笔法就没有字法,没有字法也无章法,没有局部就没有整体。所以笔法、字法、章法三者有区别而又有联系,可谓三位一体。因此,笔法、字法、墨法、章法,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古人说“无法而法乃为至法”。学习书法就是一个从无法到有法,再从有法到无法的渐进过程。初学书法,是一个由浑沌不法的状态,通过了解书法的起源、发展、结构、特点等等,完成由无知到有知的存储,即无法到有法;学习“法”,是为了走出法,最终达到无法而法的境界,这才是最高境界。就像我们临帖,其目的不是为了把帖写得以假乱真,如何如何地像,而是要在像的基础上如何从入帖完成出帖,出不了帖,终不是“我”。纵观当代书坛,才俊辈出,但有的观点不敢苟同。一笔一画讲求技法固然没有错,但过分地扭捏作态,反倒因文害意。一幅笔法精到的作品,章法气韵欠佳,终是难以传世的。习书之睱,我常想,在古代没有电脑的情况下,书法的实用性不容忽视,他们在讲技法的同时,肯定也讲求速度,如果一笔画描来描去,改来改去,一篇万言书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完成?细观“二王”颜柳,也未必如此,纵览经书汉简,那是何等的爽利与疾速!难道他们不讲技法吗?其实,认真揣摩,他们将法滥熟于心,达到了“无法而法”的最高境界。

  认真创作一幅书法作品,好比精心写一篇文章,有所感所悟,有酝酿构思,有谋篇布局;也有强烈的表达欲望,所以具有强烈的内在情感活动。这方面,草书表现尤为突出。试看怀素《自叙帖》,写到尽兴处,大象无形,看到的全是跳动的线条,透过这些优美的线条,看到的全是作者内心丰富的变化,并以此感染读者。


2015年12月1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