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报告指出,要增强社区服务功能,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社区治,城区安”,近年来,雨花区以建设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为契机,围绕打造“最美雨花、幸福家园”总体目标,通过“加减乘除”工作法,全面促进了社区治理和服务现代化水平提升。 做好“加法”,强化党建引领。社区人员多、体系杂,协调社区各类组织和人员,核心在党委,关键在支部,力量在党员。雨花区通过加快构建社区党建体系、加强社区队伍建设、加大社区投入保障三道“加法”,大力加强党委对社区治理工作的统筹领导。探索推行“社区党总支+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组织设置模式,推行管党责任年初定责、季度督责、半年述责和年底考责“四步工作法”,分级分批轮训社区书记、主任,成立书记专项党建经费,推动社区治理走向社区“善治”。 做好“减法”,强化服务提效。社区作为基层居民自治组织,为居民提供服务应为其主要职能。但现在有的社区“行政味”越来越浓,社区自治和为民服务功能处于被弱化边缘。为破解这一难题,雨花区通过减轻工作负担、减少考核评比、简化办事流程三道“减法”,在全省率先推动社区减负增效改革,对社区行政职能职责进行集中清理,规范社区考核评比和示范创建活动,打造了“一口式”公共服务信息平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提高了社区服务效能。 做好“乘法”,强化社会协同。社区治理是系统工程,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必须强化社会协同作用,广泛动员各方力量积极参与。雨花区通过社会组织社区化、志愿服务常态化、分类治理精细化三道“乘法”,用社会力量的“大合唱”代替党委政府的“独角戏”。实施社区“十百千”工程,构建区街村(社区)三级社会组织孵化网络,在全国创新推出以居民服务需求为导向的社区分类治理模式,提高了服务的针对性、精准性、有效性。 做好“除法”,强化和谐稳定。只有始终把居民群众放在心上,把居民群众利益摆在首位,把群众工作方法运用作为制胜法宝,推进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才能真正打通“最后一公里”。雨花区坚持从加强调处消除社会隔阂、尊重民意消除群众误会、保障民生消除矛盾隐患三个方面入手,率全省之先试点小区物业管理改革,创新推行“民意快线”工程,建立解决民生问题“四步走”、为民办事“三见面”、工作任务“三清单”的“433”民生问题解决机制,切实解决了一批居民就学、就医、就业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