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书匠

 阅读与探究 2015-12-12

 经常会听到不少领导对老师们说:“要做教育家,不做教书匠!”我知道领导所说“教书匠”的含义,多半和“缺乏理想”“不会创新”“没有个性”“简单重复”等等相联系。但我听了这话还是很不舒服。如果人人都能成为教育家,那当然好,但这是不可能的。和教育家相比,教书匠纵有千般不是,但至少他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朴朴素素,踏踏实实。比那些空谈理想,不尚实干的人,不知要好多少倍。

我查了一下《现代汉语词典》,它是这样解释“教书匠”的:“教师(含轻蔑义)。”我知道语言有约定俗成的特点,尽管“教书匠”就是“教师”,但因为“含轻蔑义”,所以教书匠自然就不是“好教师”了。再查“匠”,该词典解释为:第一,“能工巧匠”之“工匠”;第二,指在某一方面很有造诣的人。

这我就搞不懂了——无论哪个含义,教书匠都不应该被“轻蔑”啊!“教书匠”这个词是怎么“约定俗成”为“缺乏理想”“不会创新”“没有个性”“简单重复”等含义的?

不去管它了!反正我理解的“教书匠”,就是在教书方面“很有造诣的人”,这样的教师具有娴熟的教学技能,而且这技能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实践的积累而日臻完美。这样的教书匠有什么不好呢?凭什么要鄙薄教书匠呢?如果一个教师能够在教育方面“很有造诣”,在实践中匠心独运,最后成为教育巨匠,这将是他个人的自豪和我们民族的光荣!

当今校园里,不少老师缺乏爱心与专业精神,教书匠不是多了而是少了!领导却说:“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这是什么导向?

斗胆地说,教书匠不必是教育家,但教育家一般来说应该至少曾经是“教书匠”!有人反驳我说:“教育家主要是以教育思想影响一个国家或一个时代,不一定非要上课不可。”那我只能认为这样所谓“以教育思想影响一个国家或一个时代”的人只能是教育理论家,而不是我心目中真正的教育家。许多我敬仰的教育家,如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阿莫拉什维利,都曾经是“教书匠”。一个教师一辈子都是教书匠一点都不可耻,这只能说明他一直坚守课堂,教学技艺越来越精湛;如果一个“教育家”连课都上不好,连教书匠都不是,你有什么资格说自己是“教育家”?

还有人认为,“能够巧匠”的“匠”面对的是“物”,而教师面对的是“人”,因此确实不宜提倡教师做“教书匠”。而我认为,既然认为教育也应该有“技术含量”,那么虽然教师面对的是人,但追求“能工巧匠”之“匠”也是不错的——教师就应该有炉火纯青甚至出神入化的教育教学技能,谁说走进心灵不需要技巧呢?

    刚好最近读弗兰克·迈考特的《教书匠》,颇为感动。在弗兰克·迈考特笔下,我看到了一位令人肃然起敬的教书匠。这哪里是现在一些人所说的“没有思想”“缺乏创新”的教书匠?

教书匠弗兰克·迈考特成为了美国的“最佳教师”,但我想,最让弗兰克·迈考特开心的可能不是这个“最佳教师”,而他赢得了学生们发自内心的尊重。这位教书匠拥有颇具创造性的教学手段,他特别会在教学中以孩子的心理去理解孩子……他的很多做法,富有个性,更富有创新,当然,在我看来,比所谓“个性”与“创新”更重要的,是他一颗纯粹的教育心,他的无比真诚,还有他发自内心对学生的爱!在许多人对教书匠不以为然的时候,弗兰克·迈考特却把自己的著作取名为“教书匠”,但正如有读者评价的那样,他是一位“伟大的教书匠”!

亲爱的教育同行们,如果你是一线教师,你完全不必为自己是教书匠而自卑!其实成为教书匠也不容易呢!我对真正的教育家一直心怀敬意,而且从来也不反对普通教师的教育家情怀和教育家追求。如果你成为教书匠之后,还有教育家的梦想并为之努力,当然可敬可佩,也值得提倡——是的,教书匠和教育家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但如果你不愿意跨过这鸿沟也不要紧的,也就是说,如果你不愿当教育家,而愿一辈子做教书匠,也毫不可耻——你有不做教育家的权利和自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