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国诗人陆游为何念念不忘南京

 青梅煮茶 2015-12-12



陆游画像。

南宋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农历七月七日,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在入蜀途中,道经建康(即今南京),曾游清凉山,登石头城,为后世留下了有关清凉山的最早的一篇游记。
自乾道二年(1166)陆游在隆兴(今江西南昌)通判任上,被南京小朝廷中的投降派,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罢官以后,一直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闲居。直至乾道五年十二月,才被启用为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因病未能动身,第二年初夏始携眷由故乡启程。这年,陆游四十六岁。他沿着万里长江西行,经过今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省,最后通过山势险峻、波流湍急的三峡,到达四川。一路上,他饱览了山川名胜,凭吊了历史古迹,考察了风俗民情。他把这次旅途见闻,都记录在以日记体写成的优美的散文游记《入蜀记》中。
诗人是七月五日由镇江乘船抵达建康的。在建康盘桓了五天,除了看望老友,其它时间大部分用来游览金陵名胜。他先后游览了天庆观(在现在的朝天宫),钟山太平兴国寺(即灵谷寺的前身)和保宁寺、成坛寺(在城南凤凰台)等。这些地方,放翁有的是初次来访,有的是旧地重游。登清凉山,访清凉寺,是在七日上午游天庆观之后:
遂出西门,游清凉广慧寺。寺距城里许,据石头城,下临大江,南直牛头山,气象甚雄。然坏于兵火。旧有德庆堂,在法堂前;堂榜乃南唐后主撮襟书,石刻尚存,而堂徙于西偏矣。又有祭悟空禅师文,曰:“保大九年,岁次辛亥九月,皇帝以香茶乳药之奠,致祭于右街清凉寺悟空禅师”。按:南唐元宗,以癸卯岁嗣位,改元保大,当晋出帝之天福八年。至辛亥,实保大九年,当周太祖之广顺元年。则祭悟空者,元宗也。《建康志》以为后主,非是。长老宝余,楚州人,留食,赠德庆堂榜墨本。食已,同登石头。
这篇记载告诉我们,从南唐到南宋,虽只有两百余年,而南京的城郭却已发生显著变化。南唐时,清凉山是在城内的(山上筑有后主避暑的离宫),而宋代已在城外。陆游离开天庆观后,出西门,行里许,来到清凉寺。从距离看,这“西门”,可能在现在的汉中门和水西门之间。


清凉山旧影。


陆游访清凉山的时候,清凉寺因屡经战火,已非南唐旧观,但还有不少遗迹可寻。其中最吸引他注意的,一是中主李璟的《祭悟空禅师》碑文,一是后主李煜用撮襟体(用帛卷起来写字)书写的“德庆堂”堂榜石刻。南唐的中主、后主不仅是大词人,而且是著名的书法家。《佩文斋书画谱》说:“钟陵清凉寺有元宗(即中主李璟)八分题名,李萧远草书,董羽画海水,谓之三绝。”后主的书画,据说比他父亲更有名,在宋代已被视为不可多得。因此,清凉寺的住持,才特意送给陆游一张“德庆堂”榜的墨本。
陆游在清凉寺,蒙寺主宝余和尚的招待,吃了一顿中饭。饭后,在宝余的陪同下,登上了沿山而筑的石头城城墙。他站在城上,极目北望,既不是流连于眼前的残山剩水,也不是徒发一通古今兴亡的感叹,而是念念不忘于迁都建康,北伐中原的宏图壮志:
同登石头,西望宣化渡及历阳诸山,真形胜之地。若异时定都建康,则石头当仍为关要。或以为今都城徙而南,石头虽守无益,盖未之思也。惟城既南徙,秦淮乃横贯城中,六朝立栅断航之类,缓急不可复施。然大江天险,都城临之,金汤之势,比六朝为胜,岂必以淮为固邪?
迁都建康,是南宋很多主战人士的主张。岳飞,李纲、胡铨、张浚等均持此议。如张浚认为,“东南形势,莫如建康,人主居之,可以北望中原,常怀愤惕。至如钱塘,辟在一隅,易于安肆,不足以号召北方”,便是这种主张的代表。陆游是积极赞成这一主张的。在临安(今浙江杭州)时,他曾上书左、右丞相,建议宣布建康和临安都是临时首都,以便将来从容就建康建都立国,积极从事收复中原的准备。他几次路过建康,都十分留意这儿的山川形势。表面上游山逛水,实际是在调查研究。他在《入蜀记》中记船抵建康时说:“过龙湾,浪涌如山。望石头山不甚高,然峭立江中,缭绕如垣墙,凡舟皆由此下至建康。故江左有变,必先固守石头,真控扼要地也!”晚年写的《老学庵笔记》中,仍念念不忘“建康城,李璟所作。其高三丈,因江山为险固, 其受敌惟东、北两面,而壕堑重复,皆可坚守。至绍兴间已二百余年,所损不及十之一。”显然,他主张迁都建康,并非人云亦云,而是经过自己实地勘察后得出的结论。
对于这些深谋远虑的建议,只求苟安、畏敌如虎的南宋主和派自然是不会接受的。因而陆游迁都建康的主张,也和他的北伐中原的许多建议一样,都成了泡影。这是诗人的终生恨事。
在结束了万里长江之行,于这一年的十二月二十七月到达夔州之后,诗人在睡梦中都萦绕着这件大事:“梦里都忘困晚途,纵横草书论迁都。”
八年以后,陆游应召由四川东归。当他再度经过建康,在赏心亭上又一次游览了龙蟠虎踞的金陵形胜之后,不禁又涌起了“欲请迁都”的念头:
蜀栈秦头岁月道,今年乘兴却东游。全家稳下黄牛峡,半醉来寻白日洲。黯黯江云瓜步雨,萧萧木叶石城秋。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泪已流。
千载之后,读了这些诗篇,遥想陆游当年站在石头城上北望中原时的情景,我们仿佛还能看到诗人老泪纵横的面影。

来源:南京史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