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以往关于学习的研究,存在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往往从学习技术和策略的角度去研究,停留在一种战术的层面,没有能够上升到战略的高度;二是往往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去研究学习方法和策略,没有从哲学的角度去研究学习的本质;三是往往只就学习研究学习,没有从人的成长与发展的角度来研究;四是强调了学习外因论的研究,而没有真正注重学习者主观能动性的研究。因此,有许多看似很有道理的理论在实际应用中却效果不明显。
要想真正实现学习的革命,首先必须实现学习理论的彻底革命,跳出以往的研究方法,突破以往的研究框架,用哲学提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人的成长与发展的角度出发,重新认识学习的基本问题。学习理论的研究应该注重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关于学习内因论的研究。学习的本质是什么,揭示出学习的内因,重点研究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二是学习矛盾论。学习过程中存在哪些矛盾,这些矛盾如何影响学习,揭示出学习过程的基本规律。三是学习外因论。如何根据前两个方面的研究,确定关于学习的诸多条件,如何利用这些条件为学习者提供良好服务。
学习内因论。 学习是人的天性,是人生命成长的需要,学习的过程就是自我建构的过程。因此,学习首先必须强调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没有真正发挥,任何学习策略和方法都是没有实际意义的,主观能动性是学习的内因,或者说是人成长的内因。在研究学习理论的时候,首先必须研究学习者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内部矛盾,提示出学习的本质,回答学习究竟是什么这个最基本的问题。包括:学习与成长,学习与幸福,学习的意义,学习的动力,学习的途径,学习的方式,学习的特征,学习的品质,学习的规律,学习的条件。这些内容都是从人的成长的角度来揭示学习的最基本规律的,不是简单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学习范畴论。学习既然是学习者内部的矛盾运动,但影响学习的外在条件是什么呢?这样我们就必须找出影响学习运动的诸多矛盾,提示出关于学习的诸多矛盾范畴。这些基本的范畴应该包括:校内与校外,教师与学生,教学与自学,灵动与肃静,学生与学生,主动与被动,体验与成长,修心与修脑,知识与道德,能力与成绩。这些是关于学习运动的一系列矛盾,这些矛盾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弄清楚影响学习的因素是什么,学习者才能够自觉整合和利用这些条件去有效学习,教育者才能够根据这些为学习者成长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
学习外因论。根据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诸多矛盾,确定我们的教育究竟应该做什么?怎么去做,做到什么程度,从学习者成长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教育,让教育去伪存真,让教育真正实现它的让人真正成为人的基本任务。从人的发展角度重新审视如下的教育概念,学校,家庭,社会,教师,课堂,同学,活动,文化,管理,评价等等。这些都是学习者学习的外部条件,如何充分整合和利用这些资源为学生成长服务,这就是教育的基本任务,要对教育的这些条件重新定位,真正发挥这些条件的服务作用。
总之,要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学习的本质,找出学习过程中的基本矛盾,提示出学习运动的基本规律,重新定位关于学习的基本条件,找到这些外在条件的角色定位,最大限度的为学生的学习成长与发展服务。通过这些研究,真正实现战术与战略的统一,学习与成长的统一,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从而真正实现学习的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