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缘起中的爱情

 UhCai 2015-12-16

根本在识得缘起之理

男女之间是个生命的学问,生命性的学问不能够用客观量化的方法来处理,解决之道还得赖当事者的自我观照,而观照也有究竟 或不究竟之别,要能在本质上作观照,才真有拨云见日的一天。


男女之间的本质观照,首要之点在回归到“缘起”的立场。一切有为法,因缘而生,因缘而灭,有此体认,才能面对“如实”。男女之间出问题,怨天尤人者有之,自卑自弃者有之,所以如此,往往缘于当事者以“不变”的期许来应对万事万物“变”的本质所致;此外,不谙于缘起之理,也容易将两人之间的摩擦原因简单化、单一化,忘记了活脱脱的生命间关系的复杂。

识得缘起之理,人会比较谦卑,比较不会觉得我应该得到些什么,懂得“变”是常理,面对“变”就会更为坦然。何况,在人的感情世界中,缘起性最明显的正是男女之爱。


佛陀说“缘起是甚深法门”,一方面指的是,任何简单的事总由众多的因缘和合 而成,以众生微小的心量与智慧实难以测度;另方面则又指,因缘的薰习成熟时间往往很长,许多甚至是“多生异熟之果” ,如果未能识得此理,仅在当前分合计较,最后只会种下更多的恶因。凡夫俗子没有宿命之通,多世纠葛也许难以体会,但就现世因果而言,有缘起观照,处理事物就较能全面超然。


在缘起之道,万事万物都是变动不居的,也因此,以一法对万境并不合缘起之理。许多男女在问题浮现后往往很讶异地问:“我一向都对他(她)很好啊?!”其实,“变心”有何不对?心本来就是刹那变迁的!只是有粗变细变的分别。我们自己的心也在变,关键只在变得如何。

缘起是男女之间观照的基点,从这里可以开展出智慧与有情兼具的许多作为来。


缘起法中的男女

现代人一切讲究新速实简,两性之间常被化约成只是“性”的吸引,这种观点,当然不足以说明生命在此所具有的复杂牵连。


男女的吸引,常在懵懂之时已开始,它所涉及的心理层面其实远大于生理层面,两“性”的吸引因此也应该被广义地定义为:对另一种生命特质的追求。只是,这种特质及追求关联到更多的本能与混沌 。


就像作曲法不足以解释一首经典乐曲之所以伟大,历数对方优点来说明自己之所以爱他(她),说穿了也只是一种自我合理化的行为。“部分相加并不等于全体”,这种哲学命题放在艺术与爱情上同样有效。


一段炫人的爱情就如同一件迷人的艺术品,其存在乃建基在许多质素的有机关联之上。在艺术品,这种关联有艺术家能掌握的,也有缘于“偶然相遇”的,而在爱情,这种“偶然”就更为明显。


会有更多的“偶然”,也许正来自我们对自己及所爱的懵懂,总“自以为”找到了一生钟情的对象,而当这份懵懂逐渐在现实中厘清后,分手乃不可免。爱情“因误解而结合,因了解而分开”的这种特质,使它具有非常强烈的缘起性。当因缘聚合擦出火花时,固“爱之欲其生”,而当缘起条件消失时,则虽不一定“恨之欲其死”,可也往往能“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


佛家谈“缘起”,必谈“性空”。但一般人虽喜欢以缘分谈爱情,却很少观照到“缘”本身就是种“和合”,于是,爱时即欲占为己有,离时则备觉挫折,痛苦乃由之而生。


“缘起”是佛家的对万法的本质观照。爱情则具有最浓厚的缘起特质,但矛盾的是,在最具缘起性的感情中我们却又最希冀它的“永恒”,爱情之苦既因此而生,而如何“随缘作主”,乃自然成为爱情功课上最主要的一个习题。


恒久爱情是不断创造新爱的活动

佛家认为万事万物都是因缘和合而成,而生命的痛苦则因执著 这“必然的离散”为恒常所致,这点,在爱情上可说特别明显。


追寻“不变的爱情”,几乎是所有人共同的梦,它是与生俱来的我执 最美丽的一种幻化,因为,“不变的爱情”所意涵的正是两个不变的个体。这种执著,有时是彻头彻尾的一种无明 ;有时则是生命必变下无奈的期望。


一般而言,哲学家或艺术家会比较警觉生命的变,但却也因我执,仍在此间做了赌注,而这些人的爱情故事之所以常显得特别凄怆,也正由于它是在“明知有限而必为之”下发生的。


爱情故事里主角的苦,通常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的,但好在,我们可以借着小说、戏剧得到移情式的满足,在此,读者宛如剧中人,却不必承受实际的痛苦。而也由于这不变的爱情是人类共通的梦,因此,尽管有人用再多的理由去批评琼瑶式的爱情小说有多烂,它却仍能继续吸引许多人。说实话,对于剧中的爱情观,一般是没人反对的,有异议的,往往都只在人物的生活背景上。


其实从因缘法来看,很吊诡的是,琼瑶小说的问题并不在她所提的“如梦幻的生活背景”,问题反而在她将爱情“如实化”了。剧中的主角对感情永远不变,而且是“先验性”的不变——就像《庭院深深》中的李慕凡与章含烟十年如一日般。然而,问题正在于没人是能如此做得来的,这与爱不爱无关。因为如此强烈的朝思暮想,一段日子后,人不是走向精神崩溃,就是生命会在自我疗伤中逐渐淡忘,“十年如一日”是最不符合人性的描写。


时间,其实才是爱情的最大敌人。这中间的问题并不在于“爱”要如何在时间中保持不变,而是要如何让“新爱”能继续不断涌现,佛家讲“随缘作主”的真意也即在此。“缘起缘灭”固是万法的真相,但以为终有离散而未能珍惜,生命就丧失了当下,在自以为不执著中反会产生一种佛家称为“断灭空”的痛苦。真正的随缘其实是让每一当下的因缘浮现“作为唯一”的意义,恒久的爱情不可能是由执著而来,它必得是种创造。

注解:

究竟:指最终极的认知或完成。

  缘起:佛家认为宇宙万事万物的存在都必须依赖一定的条件,“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

  如实:指不掺杂主观的认知与实践。

  法门:生命修行的方法。

  因缘和合:事物因缘起而有,如种子成树般,种子是因,阳光、水、空气是缘,须因缘和合乃能成就事物。

  心量:指内心世界的宽广与深刻。

  多生异熟之果:指“果报因缘”从种因到结果要历经一生以上。

混沌:指尚未或不能被概念分割的状态。

  性空:指万事万物皆因缘和合而成,因此并没有一个恒常不变的本质存在。

  执著:指对事物主观的执持。

  我执:佛家认为生命的苦痛颠倒系因众生执著一个不变的我所致。

  无明:指未能具有洞察的智慧,亦指生命本能的一些执著与冲动。

  当下:人总是思前想后,瞻前顾后,却少能不假机心,直观地去体会现前的境界,能如此,就是活于当下。

  断灭空:有人执著事物的恒常,有人认为万事万物既是缘生缘灭就可以不谈意义,前者叫常见,后者叫断见,都是禅所不许的,而因断见使生命趋于虚无,即是断灭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