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爷爷和小树》教学个案

 小豹子1211 2015-12-17

 

《爷爷和小树》教学个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字,会写“不、开”。认识偏旁“人、刂、灬、冫”。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认识10个字,指导“不、开”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爷爷和小树的故事,打开书,自己读一遍课文,看看这些字你都会认了吗?一边读一边牢牢地记在心里。
   
2、按自然段读:老师读第一自然段,男生读第二自然段,女生读第三自然段。
   
3、导语:你们看这棵小树长得多好呀!那你们知道吗?树叶下面可藏着许多秘密呢!谁愿意揭开秘密?
二、新课:
   
1、师将深色叶子翻开(书上词)
   
小伞、爷爷、撑开、穿上、暖和、一棵树、冷热、给我、来到
   
⑴ 两人互读:谁有不正确的及时帮他纠正。
   
⑵ 请学生当小老师,会读哪个就带着大家读哪个。
   
2、这些词里有咱们这节课要认的10个字,他们也在树叶下面藏着呢,快看看都是谁?
   
伞、爷、棵、到、冷、热、给、开、穿、暖
   
⑴ 你都认识他们吗?自己快认一认。
 
 ⑵ 指名当小老师,带读这些字。
   
⑶ 重点字挑出来,再读,“爷、到、冷、热、伞”认识“父、人、刂、灬、冫”偏旁。
   
⑷ 通过图,用基因识字的方法讲解“父”:古时候,儿子犯错了,爸爸教训儿子的时候,手里要拿着一根棍子,就是父。“爷”的下面部分好象是腿骨弯曲的样子。
   
还学了哪个字有“父”?(爸)扩字:爹、斧、釜
   
3、游戏:试试谁的反应快!
   
将本课要认的字发给学生(两人一组,一组一个字)
   
学生说字,拿这个字的学生站起来,带读。
   
4、两人一组用字组词,再说一句话。
   
5、朗读课文,把这些字记住。
   
6、我会写。
   
“不”:
   
⑴ 观察:有几笔写成?
   
⑵ 每一笔是什么?
   
⑶ 观察每笔的位置。
   
⑷ 师范写。
   
⑸ 生描红笔顺,再独立写一个字。
   
“开”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写。  

三、小结

 

【教学反思】

《爷爷和小树》是一年级课文的第五课,本文用浅显易懂的文字讲述了在一个农家小院里,冬天到了,爷爷为小树绑上稻草御寒过冬;夏天到了,茂密的小树为爷爷遮挡猛烈的阳光,让爷爷能在凉快的树荫下度过炎热的夏天的故事。本文的语言口语化,以孩子的视觉、角度、立场阐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和谐关系,为孩子的知作出了引导,为孩子的行树立了典范。在本课的第一课时教学中,我把目标定位在孩子能够在一定的语境中,例如词、句中初步认识生字,(通过自读课文,对生字引起注意,词语的认读是对生字的又一次接触,寻找反义词、“伞”字与实物之间的对比、“暖和的   ”的练说,意在帮助孩子记住字形、理解字义,第二课时中通过比赛、游戏来巩固、强化)通过看图说话、想象说话来感受爷爷对小树的关爱,以及这种关爱对小树的作用,同时给予孩子一个语言表达、释放自己想法的一个平台,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把文章的语言内化成孩子的语言。但是一节课下来,孩子们并未达到我预设的程度。在反复的思考后,却又回到原点“我为什么要上课?”是我要孩子学吗?不!作为一名教师更为重要的任务是要在课堂吸引孩子,让孩子要学。虽然这已经是一个每位教师都熟知的教学理念,但是面对我的课堂,面对自己的“公开课教案”,能否理直气壮的说一声“我的教学是吸引孩子要学”呢?我却不能!在课堂上,忘记教学流程,纵然有紧张的因素,但是也正是因为课堂上,我墨守于教学设计,没能够根据学生实际的课堂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而且在教案的设计时,就仅仅想我要怎样把这些知识点去教给我的学生们,没有想到他们想要怎样去掌握,他们到底在怎样的一个水平上。例如:词语的认读时,仅仅停留在认读,没有考虑孩子们到底处于怎样的水平从而训练他们记忆的深度;朗读课文时,每一次的朗读目标不明确,有层次、有目标的朗读更能带动全班的朗读上的进步;在教学中的一些细节,也是很值得思考的。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理解上的偏差、朗读时总是纠正不过来的读音时,自己该采用怎样行之有效的策略来纠正孩子呢?面对一年级这些天真、无瑕的孩子,又应该用怎么样语言和形式进行更为亲切、生动、深入的进行交流呢?这些都应该是我为之努力的目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