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舌诊

 銣日 2015-12-17

舌诊是通过观察舌象,了解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诊察方法。

第一节 概 述

舌是由横纹肌组成的肌性器官
舌的上面称舌背,下面称舌底
舌体前端为舌尖;舌体中部为舌中;舌体后
部、人字形界沟之前为舌根;舌两边为舌边 脏腑经络与舌的关系


舌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望舌的体位和伸舌姿势
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
舌面光线明亮,便于观察
伸舌自然,舌体放松
舌面平展,舌尖略向下
尽量张口使舌体充分暴露

(二)诊舌的方法

1 先看舌尖,再舌中、舌侧,最后看舌根部
2 先看舌体的色质,再看舌苔
3 若伸舌时间过久,舌体易随血管变形而色泽变化
4 如判断不清,可令病人休息3~5分钟后重复望舌
5 其他诊察方法:刮舌验苔法
刮之不脱或刮而留污质,为里有实邪
刮之易去,舌体明净光滑则多属虚证

(三)诊舌的注意事项

光线 白天充足、柔和的自然光线,光线要直接照射到舌面。光线过暗可使舌色暗滞;普通灯泡或手电筒照明易把黄苔误作白苔;日光灯下舌色多偏紫;白炽灯下舌苔偏黄。
饮食或药品 饮食和药物可使舌象发生变化。进食舌苔由厚变薄;喝水舌苔由燥变润;辛热食物舌色偏红;多吃甜腻食品舌苔变厚;服镇静剂舌苔厚腻;长期服抗生素可产生黑腻苔或霉腐苔。

第二节 望 舌 体

(一)舌色
淡红
淡白
红、绛
青、紫

(一)淡红舌

1.舌象特征——舌色淡红润泽、白中透红
2.临床意义——正常人

外感病初起,病情轻浅


(二)淡白舌

1.舌象特征 比正常舌色浅淡
白色偏多红色偏少为淡舌

2. 临床意义 主气血两虚、阳虚


(三)红、绛舌

  1. 舌象特征 较正常舌色红,呈鲜红色者为红舌
    较红舌更深的或略带暗红色者为绛舌
    2.临床意义 主热证


(四)青、紫舌

舌象特征 舌呈青色或紫色称为青紫舌

舌上局部青紫色斑点,大小不一,

不高于舌面为瘀斑舌或瘀点舌

临床意义 主气血运行不畅


二、舌体的形质

(一)荣、枯
舌象特征 舌质滋润,红活鲜明为荣舌
舌质干枯晦暗,缺少血色为枯舌
临床意义 荣润则津足,干枯则津乏

1 老、嫩
(1)舌象特征
老舌—坚敛苍老,纹理粗糙或皱缩,舌色较暗
嫩舌—舌浮胖娇嫩,纹理细腻,舌色浅淡
(2)临床意义 舌质坚敛苍老,多见于实证
舌质浮胖娇嫩,多见于虚证

2 胖、瘦
舌象特征
舌体比正常的人大而厚,伸舌满口——胖大舌
伴有舌边齿痕——齿痕舌
舌体比正常舌瘦小而薄——瘦薄舌
临床意义
胖大舌——津液输布失常,水湿停滞
瘦薄舌——多见于久病气血两虚


3 点、刺

1.舌象特征 蕈状乳头肿胀或高突

2.临床意义 脏腑阳热亢盛,或为血分热盛


4 裂纹

1.舌象特征 舌面出现裂纹、裂沟,深浅不一,多少不等,统称为裂纹舌

2.临床意义 精血亏虚,或阴津耗损,舌体失养


三、舌的动态

(一)痿软
1.舌象特征 舌软弱无力,不能随意伸缩
2.临床意义 多为伤阴或气血俱虚

(二)强硬

  1. 舌象特征 舌体失其柔和,卷伸不利,
    或板硬强直,不能转动
    2.临床意义 热入心包,或高热伤津;或风痰阻络

(三)歪斜

  1. 舌象特征 伸舌时舌体偏向一侧

    2.临床意义 肝风夹痰,痰瘀阻滞经络

    (四) 颤动
    1.舌象特征 舌体不自主地颤动不宁
    2.临床意义 舌颤动是动风的表现之一

    (五)吐弄
    1.舌象特征
    舌伸于口外不即回缩为吐舌
    伸舌即回缩,或反复舔口唇四周称弄舌
    2.临床意义 心脾有热

    (六)短缩
    1.舌象特征 舌体卷缩、紧缩,不能伸开,
    严重者舌不抵齿

    2.临床意义 多为病情危重的征象

    (四)舌下络脉

    1、位于舌系带两侧纵行的淡紫色大络脉
    2、观察方法:
    病人张口将舌体向上腭方向翘起,舌尖轻抵上腭,舌体保持自然松弛,舌下络脉充分显露
    观察粗细、颜色,有否怒张、弯曲等改变

    3、临床意义
    络脉细而短,色淡红,周围小络脉不明显,
    舌色偏淡——气血不足
    络脉粗胀,或呈青紫、紫红、紫黑色——血瘀


  2. 第三节 望舌苔

    一、苔质
    (一)簿、厚苔
    1舌象特征
    透过舌苔能隐隐见到舌体的称为薄苔
    不能透过舌苔见到舌体之苔则称厚苔

    2临床意义 主要反映邪正的盛衰
    疾病初起在表,病情轻浅,未伤胃气,苔亦无明显变化,可见到薄苔
    舌苔厚或中根部尤著者,提示胃肠内有宿食,或痰浊停滞,主病位在里,病情较重
    (二)润、燥苔
    1 舌象特征
    ●舌苔干湿适中,不滑不燥——润苔
    ●水分过多伸舌欲滴,扪之湿而滑——滑苔
    ●舌苔干燥,扪之无津,甚则干裂——燥苔

    ●润苔——是正常舌苔的表现;
    津液未伤,如风寒表证、食滞、瘀血等。
    ●滑苔——主寒、主湿。如脾阳不振,寒湿内生,或痰饮恋肺等证,都可出现滑苔。
    ●燥苔——津液已伤。如高热、大汗、吐泻后,或过服温燥药物,津液不足,苔失滋润而干燥。或阳气为阴邪所阻,不能上蒸津液而见燥苔。

    (三)腻、腐苔
    1舌象特征
    ●腻苔——苔质颗粒细腻致密,融合成片,中厚边薄, 紧贴舌面,揩刮不易脱落。
    ●松苔——苔质疏松,颗粒明显,腻苔厚苔欲化阶段。
    ●腐苔——苔质颗粒较粗大而根底松浮,如豆腐渣堆铺舌面,边中皆厚,揩之可去,或成片脱落,舌底光滑。

    2 临床意义
    ●腻苔——主湿浊、痰饮、食积
    ●松苔——湿浊之邪欲解。腻苔变松,提示正复邪化,病有转机,预后良好
    ●腐苔——胃气衰败,湿邪上泛

    (四)剥苔
    1舌象特征:舌苔全部或部分剥落,剥落处舌面光滑无苔
    ●花剥苔——舌苔多处剥落,舌面斑驳,存少量舌苔
    ●镜面舌——舌苔剥落殆尽,舌面光滑如镜
    ●地图舌——舌苔大片剥落,边缘突起, 界限清楚,剥落部位时时转移

    2 临床意义
    主胃气匮乏,胃阴枯涸或气血两虚
    ●镜面舌——多见于重病阶段

    ●舌苔部分剥落,未剥落处仍有腻滑苔——
    正气已虚、湿浊之邪未化,病情复杂

    ●先天性剥苔是生来就有的剥苔,其部位常在舌面中央人字沟之前,呈菱形,多因先天发育不良所致

    二、苔色

    (一)白苔
    1 舌象特征 白苔有薄厚之分
    薄白苔——透过舌苔可以看到舌体的白苔
    厚白苔——舌体被苔遮盖而不透出的白苔
    2 临床意义—— 主表证、寒证


    (二)黄苔

    1舌象特征
    有淡黄、深黄和焦黄苔之别
    2临床意义 ——主热证、里证
    淡黄苔为热轻
    深黄苔为热重
    焦黄苔为热极


    (三)灰黑苔

    1 舌象特征 苔色灰黑
    2 临床意义 主里热或里寒的重证
    ●白腻灰黑苔——舌面湿润,舌质淡白胖嫩,为阳虚寒湿、痰饮内停
    ●黄腻灰黑苔——为湿热内蕴,日久不化
    ●苔焦黑干燥,舌质干裂起刺——热极津枯


    第四节 舌象分析要点及舌诊意义

    一、舌象分析的要点
    (一) 察舌的神气和胃气
    舌象有神气有胃气,表明正气未衰,病情较轻,或病情虽重但预后良好;
    无神气无胃气,提示正气已虚,病情较重,预后较差。

    神气 舌色是否红活
    ●舌色红活鲜明,滋润,舌体活动自如为有神气;
    ●舌色晦暗枯涩,活动不灵便,为无神气

    胃气 舌苔生长情况
    ●有根苔——是有胃气的征象
    ●无根苔——是无胃气的征象

    (二)舌体和舌苔的综合分析

    ●舌体色形质主要反映脏腑气血津液情况
     
    ●舌苔主要与病邪和病证性质有关

    ●临床诊病应将舌体和舌苔结合起来分析

    (三)舌象的动态分析

    ●舌苔由薄变厚——病邪由表入里
    ●舌苔由白转黄——病邪化热
    ●舌色转红苔干燥——邪热充斥,气营两燔
    ●苔剥落,舌光红——热入营血,气阴俱伤

    二、舌诊的临床意义

    (一)判断邪正盛衰
    ●气血充盛——则舌体红润
    ●气血不足——则舌色淡白
    ●津液充足——则舌质舌苔滋润
    ●津液不足——则舌干苔燥
    ●脾失健运,湿邪困阻——舌苔厚腻
    ●肝风内动——舌体震颤或歪斜
    ●心脾郁热——舌红肿热痛或吐舌、弄舌

    (二)区别病邪性质

    ●外感风寒——苔多薄白
    ●寒湿为病——舌淡而苔白滑
    ●痰饮湿浊、食滞——舌苔厚腻
    ●燥热为病——舌红苔燥
    ●瘀血内阻——舌紫暗或有斑点等

    (三)分析病位与病势
    1、分析病位
    病邪轻浅多见舌苔变化
    而病情深重可见舌苔舌体同时变化

    2、推判病势
    ●舌苔白→黄,黄→焦黑色,苔质润→燥,
    提示热邪加甚而津液被耗
    ●舌苔厚→薄,黄→白,由燥→润,
    邪热渐退,津液复生,病情向好的趋势转变
    ●苔突然增厚,是病邪急剧入里的表现
    ●舌色淡红→红绛,甚至→绛紫或舌上起刺,是邪热深入营血
    ●舌色淡红→淡白、淡青紫,或舌胖嫩湿润,为阳气受伤,阴寒渐盛,病势进展

    (四)估计病情预后
    ●舌荣有神,舌面薄苔,舌态正常者
    为邪气未盛,正气未伤之象,预后较好
    ●舌质枯晦,舌苔无根,舌态异常者
    为正气亏损,胃气衰败,病情多凶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