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师成长】关于课堂教学的十个思考

 万事如意1969 2015-12-19


课堂教学之难在于其不断地变化,我们教师需要对不断呈现的变化进行掌控。教之有效的教师,其课堂得掌控力非常出色。《中国教师报》上的“关于课堂教学的十个思考”能给与我们的课堂诸多启示与思考,有助于我们提升课堂教学的掌控力和有效率。



1
学习目标怎样制定?


对于课改的目标,许多管理者或教师可以说得头头是道——教育目标的4个层次,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而且是内在联系、有机统一,等等。目标又分为课程总目标和学段目标,教学目标又分为学年与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等。


但是,需要我们更深入思考的是:课堂中的学习目标来自哪里?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学习目标一定是指向学生这个群体的目标。许多学校将教学目标的名称改为学习目标,但实际上,学习目标仍是教师代替学生统一制定的,换汤不换药。为什么不可以由学生自己制定学习目标呢?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如何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再将每个学生制定的学习目标组合成课堂学习的目标。



2
创新思维如何产生?



学习从疑问开始。需要思考的是:课堂学习开始时的疑问,是教师引入新课时的提问,还是学生预习导学案时产生的疑问?其实,无论是教师的提问,还是学生的疑问,都是学生被动的思考,学生的思维被限定在教师设计的框架中,并非真正的主动创新思维。


学生的创新思维从“备学”开始。备学是准备学习的过程,是学生明确了课堂学习目标和内容后,回忆并搜集相关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思维经验,将3种经验整合后,与学习内容产生思维冲突,从而发现并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参与课堂学习,这样的备学过程正是学生思维创新的自我训练。所以,疑问不应该来自教师的设计,而应该来自学生的思维创新。



3
活力源头在哪里?


什么是真正的课堂生命活力呢?叶澜说过:“教师只要在思想上真正顾及学生多方面的成长、顾及生命活动的多面性和师生共同活动中多种组合与发展方式的可能性,就能发现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特征。因为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一切,不是都能在备课时预测的。教学过程的真实推进及最终结果,更多是由课的具体行进状态以及教师当时处理问题的方式决定。”由此可见,课堂真正的生命活力源头是“师生共同活动中多种组合和发展方式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基于“学生多方面成长”与“生命活动多面性”。


真正体现课堂生命活力的核心应该是思维的碰撞,有效的教学活动形式是课堂情境场中的角色变换,优良的课堂教学成果是思维模块的形成。而思维模块是知识结构、技能结构、智力结构、观念结构等共同融合的综合记忆模块,是“学生多方面成长”的标志,是“生命活动多面性”的体现。



4
思维可以培养吗?


思维方式中包含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吗?创造一定要否定现存的知识吗?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学生应该在接受与利用知识的过程中锻炼思维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小学数学为例,知识性内容完全不需要6年时间就能学完,为什么还要安排6年的学习时间?因为小学数学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生是否能够熟练地运用更多的技能获取知识;是否对数学拥有广泛的兴趣和深刻的理解;是否善于利用自己的智力结构解决数学问题;是否系统地形成数学思想……学生构建这些思维方式都需要时间。遗憾的是,许多教师为了应试,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这些思维训练,将更多的时间用在对知识、技能的反复训练、考试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首先要让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没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所谓的培养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都是缘木求鱼。



5
课改如何评价?



课改是慢的艺术,容不得急躁与冒进,那种指望“马到成功”、全体教师“齐步走”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也是违反教育规律的。课堂教学改革是“为学生发展而改”“为教师发展而改”“为学校发展而改”,而不是“为喝彩而改”。


课堂教学改革是学习方式的改革,而不是教学方式的改革。这不是名词的改变,而是重大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改变。课改要从教学改革中走出来,聚焦学习方式的改革。


传统课堂是怎样的?以听讲、练习、复述为主。有人总结说:传统课堂重灌输、轻探究,重记忆、轻思维,重认知、轻情感,重知识、轻理念,重结果、轻过程,重功利、轻发展,重显性、轻隐性,重教人、轻育人,重成绩、轻个性……简单地说,就是“重教学、轻学习”。


新课堂应该是怎样的?应该以自主、合作、探究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课堂评价也应该以学生的学习为主。进一步评价到教师:教师与学生都自主了吗?师生、生生之间合作了吗?课堂学习拥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吗?再进一步评价到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是否制度化了?是否形成了机制与文化?等等。


转自:好教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