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肝脏病变(七)

 panyunbo 2015-12-22


来源:医影在线

【临床资料】女,54 岁,感上腹部胀,并隐痛半月余,左季肋区扪及包块,无黄疸,无发热。B 超提示肝 左叶占位性病变,AFP(-),既往无肝病史。
a.平扫; b.动脉期; c.门脉期; d.实质期; e.延迟 7min

【影像所见】 平扫示肝脏左叶外侧段可见一巨大类圆形低密度影,大小约 11.5cm×8.9cm×8.4cm,边界 清楚,内部密度尚均匀,CT 值约 40HU。注射造影剂后,于动脉期可见该低密度影右侧壁呈不规则结节状 强化,并于门脉期不断向病灶中心填充,延时 7min 后,病变中心大部分被充填呈相对高密度影。肝左叶 内侧段于增强期可见高灌注区。

【最后诊断】 肝巨大海绵状血管瘤(手术证实)。

【点评】肝血管瘤发病率较高,据文献称,尸体解剖发现率达 4%~7%。发病率性别差异不明显,但女性 发病年龄一般较男性为早,可能与性激素差异相关。肝血管瘤主要有两种,一是毛细血管性血管瘤;二是 海绵状血管瘤。毛细血管性血管瘤好发于幼儿,常多发、瘤体小,直径多在 2cm 以下。海绵状血管瘤常常 单发,直径多在 3cm 以上,甚至可大到占据整个肝叶。两种血管瘤病理组织学上表现相似,都可见到大小 不等的血管腔隙,腔内充满新鲜血液。50%~70%的肝血管瘤无明显临床症状,常于查体或其他原因行超 声或 CT 检查意外发现。少部分肝血管瘤可出现症状,主要是发热、腹痛、贫血、触及肝脏包块等,这时 往往肿瘤较大,压迫相邻脏器或肝包膜所致。

肝血管瘤的 CT 表现可多种多样,但较典型的病例于平扫时为界限清楚的低密度影,在增强的早期可 见血管瘤边缘结节状增强,随着时间的延长,于门脉期强化影逐渐向肿块中心推移。延迟足够长时间后, 肿块可被造影剂完全充盈,并造影剂残留,与周围正常肝组织形成等密度,甚至相对高密度影。 由于无症状的血管瘤临床上不需要进行治疗,因此,与需要治疗的肝脏占位性病变的鉴别是很有临床意义的。①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因其为肝动脉供血,典型者于动脉期强化,门脉期消退,延迟无强化,增 强曲线呈现“快进快出”,与血管瘤的“慢进慢出”不难鉴别。②肝转移瘤:大多数肝转移瘤为少血供型,增强 扫描时低于周围正常肝组织的密度,病灶中心常囊变或坏死呈更低密度,形成所谓“牛眼征”。而血管瘤中 心常被充填。③肝脓肿:患者常出现急性感染体征,平扫常于脓肿内出现气体密度影,此为特征性改变, 增强后脓肿壁呈典型的环状强化,而脓肿内为液化坏死区,不会强化。

【启迪】这是一例比较典型的肝血管瘤,大家在分析讨论时意见较为一致,均诊断为肝脏血管瘤,这得益 于这个病例 CT 增强扫描方法得当。从这个病例可以看出肝脏血管瘤的 CT 检查应该注意几点:①增强不能 缺少;②增强扫描最好进行动脉期、门脉期、实质期、延时期(5min 以上),如果没有高压注射器用手推 的方法,则可捕捉门脉期和实质期,然后延时 5~10min 扫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