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其名,起源于唐宋时期的“政事堂”和宋朝的“二府”两名之合称。 唐宋时中央机关机构为三省六部,即尚书省,下设吏、礼、户、兵、型、工六部,主管行政事务;中书省起草政令,实为秘书班子;门下省掌管出纳和常铭,有审查诏令权力唐朝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将中书省和门下省有时合署办公,称为“政事堂”。宋朝将“政事堂”设在中书省内,称中书。宋初年还设立了枢密使,主管军事,其官署称为枢密院。并将中书省和枢密院合并称“二府”。“政事堂”和“二府”合称即后来的“政府”。 ![]() 我国明代就有关于“政府”的称谓了,如明著名学者黄道周在《节寰袁公(袁可立)传》中就两次提到“政府”:“及在御史台,值他御史触上怒,将延杖,诸御史旨政府乞伸球,辅臣以上意为辞。”“公(袁可立)久在东疆,与诸大臣变态甚悉,政府欲借公为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