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时乡村粉条香

 刘沟村图书馆 2015-12-24
儿时乡村粉条香
稿件来源:南阳日报-南阳网




  晾晒粉条的场景 本报记者 崔培林 摄

  我的老家在镇平县高丘镇韩营村,那里流传着这样的俗语:“穿新衣,坐上席,粉条伴着萝卜皮。”小孩盼着过年,因为能够穿上新衣服,吃到粉条萝卜菜。手工粉条好吃但加工复杂,选薯、粉碎、过箩、撇缸、筛细箩、起坨、下粉、冷冻等层层相扣,在我的心灵深处烙印着红薯华丽转身走上大雅之堂的传奇。

  红薯从地里挖出后,要将其乱根择掉,再挑出有烂斑的,用切菜刀剜去,然后把它们倒进大水池子里洗。

  红薯洗干净后就要打粉,最早是磨红薯粉,在一块铁板上面用钢钉打上数不清的小洞,四边用木框镶钉,双手抱着红薯在上面来回擦。后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打红薯粉多用柴油机或电做动力。它的形状类似过去农村的打麦机,入口处露出一个自做的辊子,辊子的表面包着一块布满锋利尖刺的钢板,芯是木头做的。把红薯倒入,辊子飞速转动起来。有人用一个“丁”字形的木制推子挤压红薯块,转眼间,红薯变成了滴着乳白色黏液的红薯糊。有的用洋瓷盆端起红薯往机器里放,有的则负责接住淌出的已经被机器粉碎成糊状的红薯泥往容器里倒。在减轻劳动强度的同时,加快了打红薯粉的进度,小半天就能加工几千到万余斤左右的红薯。

  打好的红薯泥要用细纱布把红薯渣和粉浆分离出来,通过挤压,乳白色的粉浆流进大缸里,大缸里过滤出来粉浆,纱布包里的红薯渣则被人们用手指捏成小团,摆在泥地上晒,这些晒好的红薯渣随后成为上乘的饲料,畜禽都爱吃。过滤出来的粉浆里含有粉子和水分,等到一定时辰,粉子就沉在了缸底。人们不直接用湿的粉子去下粉条,而是把其用许多细密的方布分别包起来,吊在阳光下晒成型后,揭开方布,再用菜刀把它们砍成很小的块状,这样干燥得会更彻底,更容易储藏了,这为下粉条做好了准备。

  下粉条要选择在寒冷的冬天进行。下粉条要选择隆冬天气,先取适量的干淀粉面用开水浇成半熟,变成透明黏稠的糊状。然后加芡,芡的多少非常重要,芡多了,淀粉面太劲道,漏不出来;芡少了,淀粉面没韧性,粉条入水即烂,所以芡的多少要根据今天淀粉的多少按一定的比例来打,然后把其倒在盛有淀粉的大瓷盆或瓷缸中使劲搋,称为搋芡。搋到合乎制粉要求时,再把搋好的芡一把把拿到带有漏眼的葫芦瓢里。瓢底挖几个漏粉条的洞,普通圆粉条六个眼、宽粉条两个眼、小菜条四个眼、毛粉条九个眼。此时,烧火的师傅也已经把炉火打理好,大锅里的水滚开着。掌瓢的师傅取淀粉团放进瓢里,左手端瓢,举至嘴高,右手握拳,轻轻地、节奏均匀地敲打瓢沿,并手持葫芦瓢做圆周运动,身体也随之轻微晃动,使流出的粉条均匀地落入锅中。粉条煮熟后,有专人负责用两根状如长筷的细棍引出到锅外的冷水池或大盆中,称为出筷子。粉条不断引出,在冷水池中搓洗,最后就挂在院中的两根平行木棒做成的粉条架上,逐渐被冻实,防止粘连。

  晾晒粉条的天气越冷越好,这是历年来人们总结出来的经验。刚刚下出来的粉条湿漉漉的,遇上低温,所含的水分便会很快凝结成冰。这时人们瞅准时机,把粉条连同粉棒一起取下,平放在木板上,用棒槌敲。敲冰得有技巧,如果把握不好的话,湿的粉条很容易被棒槌敲断。这就要求用力均匀,很好地把握力度,慢慢敲。把粉条中的冰碴儿抖掉后再接着晾晒,干得就快多了。晒干了的粉条用葛条捆好,放在干燥通风处,几年都不会变质,随时可以吃。

  如今回到老家,再也见不到当年下粉条的场景了。听村里的人们说,现在手工下粉条基本绝迹啦。可看着街市上销售的五颜六色的粉条,我还是怀念乡下那不加修饰的粉条,怀念那沟沟坎坎的红薯地,怀念那相互协作、坦诚待人的场景。 (韩宏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