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中认为脏与脏,脏与腑及腑与腑之间的经络联系

 johnney908 2015-12-25

黄帝内经中认为脏与脏,脏与腑及腑与腑之间的经络联系

所在栏目:黄帝内经 分享:47次

黄帝内经中认为脏与脏,脏与腑及腑与腑之间的经络联系

【原文】

夫病传(1)者,心病先心痛,一日而咳,三日胁支痛,五日闭塞不通,身痛体重。三日不已,死。冬夜半,夏日中。

肺病喘咳,三日而胁支满痛,一日身重体痛,五日而胀。十日不已,死。冬日入,夏日出。

肝病头目眩,胁支满,三日体重身痛,五日而胀,三日腰脊少腹痛,胫。三日不已,死。冬日入,夏早食。

脾病身痛体重,一日而胀,二日少腹腰脊痛,胫,三日背筋痛(2),小便闭。十日不已,死。冬人定(3),夏晏(4)食。

肾病少腹腰脊痛,(5),三日背筋痛,小便闭,三日腹胀,三日两胁支痛。三日不已,死。冬大晨,夏晏晡。

【注释】

(1)病传:病变传化。

(2)背筋痛:谓背部脊柱两侧高起的肌肉和筋膜疼痛。,与膂同,脊骨也。

(3)人定:即夜卧入睡人安定之时。

(4)晏(yǎn)食:指晚饭。

(5)痠(suǎn):胫部发酸。

【白话详解】

大凡疾病的传变,心病先发心痛,过1日病传于肺而咳嗽,再过3日病传入肝而胁肋疼痛,再过5日病传入脾而大便闭塞不通、身体疼痛沉重,若再过3日不愈,就有死亡的危险。冬天死于半夜,夏天死于中午。

肺病先是喘咳,3天未愈,病传于肝,就会胁肋胀痛,再1日病传于脾,就会发生身重疼痛,再过5日,病传于胃,发生胀闷,再10日不愈,就有死亡的危险。冬天死于日落时分,夏天死于日出时分。

肝病先是头疼目眩,胁肋胀满,3日后病传于脾而身体沉重疼痛,再过5日病传于胃,产生腹胀,再过3日病传于肾,产生腰脊少腹疼痛,腿胫发酸,再过3日不愈,就有死亡的危险。冬天死于日落之时,夏天死于吃早饭的时候。

脾病先是身体沉重疼痛,大约1天时间,病转到胃,发生胃脘胀闷,大约2天后,病传到肾,发生少腹腰脊疼痛,腿胫发酸,大约3天时间后,病传到膀胱,发生背脊筋痛,小便不通。如果再过10天不好,就有死亡的危险。冬天大多死于夜静临睡之时,夏天多是死在吃晚饭的时候。

肾病先是少腹腰脊疼痛,胫部发酸。大约3天时间,病传到膀胱,发生背脊筋痛,小便不通,再过3天时间,病传到小肠,产生小腹胀满,大约3天后,病传到肝,发生两胁胀痛。如果再过3天不好,就会有死亡的危险。冬天大多死于天亮之时,夏天多死于黄昏前后。

【按语】

中医学十分看重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脏与脏、脏与腑及腑与腑之间皆通过经络密切联系,并通过五行相生相克达到制约生化平衡。当五脏之中的某一脏的功能失常,就会产生疾病,而疾病一旦产生又必然影响整体功能,导致它脏发病,这就是传变。五脏病变的传化一般有两大规律:一是按五行相克关系传变,如文中所述即是心病传肺传肝传脾传肾,此与《素问玉机真脏论》所言“五脏相通,移皆有次,五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规律相同;二是按脏腑表里相合关系传变,如身重体痛(脾)传为胀(胃),腰脊痛胫酸(肾)传为背脊筋痛、小便闭(膀胱),以及小便闭(膀胱)传为腰脊痛胫酸等,而死期时间则由五行关系确定,与《素问玉机真脏论》“至其所不胜,病及死”论断基本一致,体现了中医病变相互传化的整体思想。

当然,五行传变与脏腑表里传变,只是从一个角度说明机体疾病的变化与发展情况,不能完全概括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而且疾病的发生发展是复杂多变的,也不可能完全按照以上规律传变模式去发展变化,因此,《素问玉机真藏论》还有“然其卒发者,不必治于传,或其传化有不以次”之论。因此,我们在临床应用五行学说及脏腑学说来阐释疾病的病理变化时,一定要从病证的实际情况出发,不可拘泥于固定的五行传变模式或脏腑表里传变模式。对于文中所言及的3日不已死、10日不已死等,更是要灵活理解,万不可拘泥“死”字而谓其必死不治,只从病情危重着眼即可。而3日、5日亦不必拘泥日数,当作辨证看待。

上一篇:黄帝内经中认为治病求本的治疗原则

下一篇:黄帝内经中认为五脏,六气病变的常见证候机理与辨证思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