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匮要略】第一章第4条

 医贵仁心 2018-01-27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

第4条

师曰:病人语声寂然,喜惊呼者,骨节间病;语声喑喑然不彻者,心膈间病;语声啾啾然细而长者,头中病。

导读:《金匮要略》编辑按照刘渡舟编著《金匮要略诠解》中分类方法,按照第几章第几条标注。注释多选清代、近现代医家著作,受个人认知所限,不免有所偏颇,读者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临床,注重自我理解。欢迎大家留言补充名家论述或者发表自己的注解!

清·尤怡《金匮要略心典》

语声寂寂然喜惊呼者,病在肾肝,为筋髓寒而痛时作也;喑喑然不彻者,病在心肺,则气道塞,而音不彰也;啾啾然细而长者,痛在头中,则声不敢扬,而胸膈气道自如,故虽细而仍长也。此音声之辨,闻而知之者也。然殊未备,学人一隅三反可矣。

清·吴谦《医宗金鉴》

头中病之“头”字,当是“腹”字。经中从无头中病之文,且文义不属,必是传写之讹。

病患语声寂然,谓寂然不语也;若恶人语是心病也。喜惊呼者,谓不恶人语,且喜惊呼,是知其病不在心而在外也,故曰:骨节间病也。病患语声喑喑然不彻者,谓声不响亮而不了彻也,此有碍于息气,故知为心膈间病也。病患语声啾啾然细而长者,谓唧唧哝哝小而悠长也,因不敢使气急促动中,故知腹中病也。

清·高学山《高注金匮要略》

成文为语,不成文为声。寂然者,久而不闻也。惊呼,忽然如受惊而呼叫之状。盖骨属少阴肾脏,节者神气游行出入之所,少阴性沉,故病则喜寐,语声寂然。喜寐之应,故知其病在骨也。神气者,火也。忽然惊呼者,是游行出入之火,有以致其忽然疼痛,故知其病在骨之节也。愔愔,不明之象。不彻者,呻吟才出而即回,犹言不透彻也。夫病患痛楚,声唤以开泄其气者,心为之主令也。今愔愔不彻,是心膈有剥肤之痛而不暇声唤,故中道而自废耳。啾啾,尖浮之义,加之声出细长,是从下而上托其疾苦之象,故知其头中病也。明以寂然之突呼,言肾家之下部;以愔愔不彻之短声,言心膈之中部;以尖而浮细之长声,言头中之上部。由此推之,夫亦可从五音之阴阳凌替,而神会其脏腑之玄机矣。此闻而知之之上工也。

清·黄元御《金匮悬解》

《素问·金匮真言论》: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其病发惊骇。阴阳应象论;在体为筋,在脏为肝,在声为呼。五脏生成论:诸筋者,皆属于节。语声寂寂然,喜忽然惊呼者,肝之声也,肝主筋,而筋会于节,故为骨节间病。肺主声,位在心膈之上,语声喑喑然不彻者,此心膈间病,肺气不清,故声音不亮也。头痛者,响震则头鸣而痛剧,故语声啾啾细长,此头中之病,不敢高声语也。此闻而知之之法也。

清·曹颖甫《金匮发微》

无病之人,语声如平时,虽高下疾徐不同,决无特异之处。寒湿在骨节间,发为酸痛,故怠于语言而声寂寂,转侧则剧痛,故喜惊呼。心膈间为肺,湿痰阻肺窍,故语声喑喑然不彻。头痛者,出言大则脑痛欲裂,故语声喑喑然细而长,不敢高声语也。

清·沈明宗《张仲景金匮要略》

此以声辨上中下三焦受病,即闻而知之者也。语声寂寂然,乃虽有语而其声不扬,音属羽角。邪居下焦肝肾,故声不上彻而寂寂然,盖肝之在声为呼,其病主惊骇,故喜惊呼。肾主静而主骨,以肝肾互言,知骨节间病也。语声暗暗然不彻者,乃浑浊迟钝而声不速,其音属宫,经谓声如从室中言者是也。邪郁中焦,湿壅气滞,胸间大气不转,声浊不清,知心膈问病也。语声啾啾然细而长者,乃尖细长而明亮,音属商徵,邪居上焦躯壳而高,不碍脏腑心肺胸膈咽喉之气,故声彻而速,知头中病也。

刘渡舟《金匮要略诠解》

本条论述闻诊在临床上的应用,病人寒凝血滞在骨节,关节不利,安静不动则病轻,故语声寂然,若动而疼痛则喜惊呼;若痰湿浊邪室塞心膈而气机不畅,故患者发声则喑喑然而不彻;若病人语声啾啾然小而悠长,为头中有病,因高声则震动头部,痛必愈甚,所以声不敢扬也。

其他医家

曹家达:“无病之人,语声如平时,虽高下疾徐不同,决无特异之处。寒湿在骨节间,发为痠痛,故怠于语言而声寂寂,转侧则剧痛,故喜惊呼。心膈间为肺,湿痰阻于肺窍,故语声喑喑然不彻。头痛者,出言大则脑痛欲裂,故语声啾啾然细而长,不敢高声语也。”《金匮要略发微》

子恒试注

病人原本言语声音安静,突然惊叫,是骨头关节方面的疾病,稍有转动疼痛难忍,所以惊叫;病人声音低微而哑,是胸膈方面的疾病,气道被阻,气机不畅所致;病人声音细小而长,如鸟鸣,说明有头部疾病,声音洪大引起头部震动则疼痛难忍,故而声音细小。

继承和发扬中医,是我们的责任!

版权说明

版权说明:本文部分内容摘自《金匮要略诠解》,作者/刘渡舟;《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讲述/胡希恕。转载旨在传播中医文化知识,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文中《子恒试注》部分为原创内容,转载请说明出处。



全章内容

第1条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经曰:勿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脏准此。

第2条夫人秉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腑脏,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脏腑之纹理也。

第3条问曰:病人有气色见于面部,愿闻其说。师曰:鼻头色青,腹中痛,苦冷者死。鼻头色微黑者,有水气;色黄者,胸上有寒;色白者,亡血也。设微赤,非时者死。其目正圆者,痉,不治。又色青为痛,色黑为劳,色赤为风,色黄者便难,色鲜明者有留饮。

第4条:师曰:病人语声寂然,喜惊呼者,骨节间病;语声喑喑然不彻者,心膈间病;语声啾啾然细而长者,头中病。

第5条:师曰:息摇肩者,心中坚;息引胸中上气者,咳;息张口短气者,肺痿唾沫。

第6条:师曰:吸而微数,其病在中焦,实也,当下之即愈,虚者不治。在上焦者,其吸促;在下焦者,其吸远,此皆难治。呼吸动摇振振者,不治。

第7条:师曰:寸口脉动者,因其王时而动,假令肝王色青,四时各随其色。肝色青而反色白,非其时色脉,皆当病。

第8条:问曰: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过,何谓也?师曰:冬至之后,甲子夜半少阳起。少阳之时,阳始生,天得温和。以未得甲子,天因温和,此为未至而至也;以得甲子而天未温和,此为至而不至也;以得甲子而天大寒不解,此为至而不去也;以得甲子而天温和如盛夏五、六月时,此为至而太过也。

第9条:师曰:病人脉浮者在前,其病在表;浮者在后,其病在里。腰痛背强不能行,必短气而极也。

第10条:师曰:经云:“厥阳独行”,何谓也?师曰:此为有阳无阴,故称厥阳。

第11条:问曰:寸脉沉大而滑,沉则为实,滑则为气。实气相搏,血气入脏即死,入腑即愈,此为卒厥。何谓也?师曰:唇口青,身冷,为入脏即死;知身温和,汗自出,为入腑即愈。

第12条:问曰:脉脱入脏即死,入腑即愈,何谓也?师曰:非为一病,百病皆然。譬如浸淫疮,从口起流向四肢者,可治;从四肢流来入口者,不可治;病在外者可治;入里者即死。

第13条:问曰:阳病十八,何谓也?师曰:头痛,项、腰、脊、臂、脚掣痛。阴病十八,何谓也?师曰:咳、上气、喘、哕、咽、肠鸣、胀满、心痛、拘急。五脏病各有十八,合为九十病。人又有六微,微有十八病,合为一百八病。五劳七伤六极,妇人三十六病不在其中。清邪居上,浊邪居下,大邪中表,小邪中里。㯏饪之邪,从口入者,宿食也。五邪中人,各有法度:风中于前,寒中于暮,湿伤于下,雾伤于上,风令脉浮,寒令脉急,雾伤皮腠,湿流关节,食伤脾胃,极寒伤经,极热伤络。

第14条: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

第15条: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第16条:师曰:五脏病各有得者愈,五脏病各有所恶,各随其所不喜者为病。病者素不应食,而反暴思之,必发热也。

第17条: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

熟读成诵

第4条:师曰:病人语声寂然,喜惊呼者,骨节间病;语声喑喑然不彻者,心膈间病;语声啾啾然细而长者,头中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