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增 液 汤

 学中医书馆 2015-12-30

 增  液  汤
    (《温病条辨》卷2)
  [组成]  元参一两(30g)  麦冬连心  八钱(24g)  细生地八钱(24g)
  [用法]  水八杯,煮取三杯,口干则与饮令尽,不便再作服。
  [功用]  增液润燥。
  [主治]  阳明温病,津亏便秘证。大便秘结,口渴,舌干红,脉细数或沉而无力

者。
    [病机分析]  阳明者,手阳明大肠与足阳明胃也;阳明温病者,温病邪在胃肠也。
阳明温病,每多大便秘结一症,但便秘有热结与津枯之分。增液汤在《温病条辨》卷2
中焦篇凡四见:其一“阳明温病,无上焦证,数日不大便,当下之。若其人阴素虚,不
可行承气汤,增液汤主之”;其二“下后数日,热不退,或退不尽,口燥咽干,舌苔干
黑,或金黄色,脉沉而有力者,护胃承气汤微和之;脉沉而弱者,增液汤主之”;其三
“阳明温病,下后二、三日,下证复现,脉不甚沉,或沉而无力,止可与增液,不可与
承气”;其四“……津液不足,无水舟停者,间服增液,再不下者,增液承气汤主之”。
病人阳明,数日不大便,结合病史其人阴液素虚,以及经用攻下后,口燥咽干,热不退
或下证复现,脉沉无力者,俱属胃肠阴液耗伤,肠道糟粕转输因失去津液之润滑而停
滞,所谓“无水舟停”是也。此种津枯便秘慎勿用承气下之,下之必更重伤其阴。
    [配伍意义]  阳明温病,津亏便秘,治当增液润燥以通便,所谓“增水行舟”是
也。方中玄参重用为君,苦咸而凉,具有养阴增液,软坚润下,泻火散结之功,吴瑭称
其:“味苦咸微寒,壮水制火,通二便,启肾水上潮于天,其能治液干,固不待言,《本
经》称其主治腹中寒热积聚,其并能解热结可知”(《温病条辨》卷2)。麦冬与生地为
臣药,以增强玄参滋阴润燥之力,其中麦冬甘寒质润,擅长滋益胃肠阴液;生地甘苦而
寒,养阴润燥,清热凉血。三药合用,重剂而投,大补阴液,润滑肠道,促使糟粕下
行,且可借三药滋润之寒凉以清热,从而使诸症得解。
    本方的配伍特点是:重用与纯用养阴药,增液润燥以泻下通便,  “妙在寓泻于补,
以补药之体,作泻药之用,既可攻实,又可防虚”(《温病条辨》卷2)。
    [类方比较]  增液承气汤即本方加大黄、芒硝而成,两方均有增液润燥之功,可治
阳明温病之便秘。但增液承气汤是泻热攻邪与养阴扶正两法的结合,主治阳明温病,热
结阴亏之便秘;增液汤则是单纯养阴润燥,以补药之体作泻药之用,主治阳明温病,津
液干枯之便秘。两首方剂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临床上也可联系应用,如《温病条辨》
卷2曰:“津液不足,无水舟停者,间服增液,再不下者,增液承气汤主之。”
    [临床运用]
    1.证治要点  本方治疗温热病热甚伤津,肠燥便秘,以便秘,口渴,舌干红,脉
细数或沉而无力为证治要点。因本方养阴润燥之功颇佳,故也可用于治疗阴虚液亏诸
证。
    2.加减法  若津亏燥热较甚,服增液汤大便不下者,加生大黄、芒硝清热泻下;
阴虚燥热,虚火上炎,发为牙痛者,加川牛膝、丹皮等以降火凉血;若胃阴不足,舌质
光泽,口干唇燥者,加沙参、石斛等以养阴生津。
    3.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习惯性便秘、慢性咽喉炎、复发性口腔溃疡、慢性牙周炎、
糖尿病及放疗后所致口腔反应等属于阴津不足者。
    [使用注意]  使用本方药量宜重,否则无增液通便之效。吴瑭云,本方乃“增水行
舟之计,故汤名增液,但非重用不为功”(《温病条辨》卷2)。
    [源流发展]  外感温热病邪热内结阳明,《伤寒论》提倡用三承气汤攻下,为后世
运用寒下剂提供了准绳。但是,对于温热病邪结阳明,同时又有阴伤的治疗,只是提出
用大承气汤急下之,而未另出方药。至明代吴又可制承气养荣汤(出自《瘟疫论》卷

上,由知母、当归、芍药、生地、大黄、枳实、厚朴组成),用于瘟疫热邪内结兼阴液
干枯者,将泻下与滋润结合起来,是对《伤寒论》承气汤法的进一步发展。吴瑭则根据
阳明温病,阴津亏耗,大便秘结的实际,创造性地提出增水行舟的治法,以大剂玄参、
麦冬、生地组成增液汤。吴瑭曾自谓“此方所以代吴又可承气养荣汤法也。妙在寓泻于
补,以补药之体,作泻药之用,既可攻实,又可防虚”(《温病条辨》卷2),可谓别具
匠心。
    [方论选录]    .
    1.吴瑭:“此方所以代吴又可承气养荣汤法也。妙在寓泻于补,以补药之体,作泻
药之用,既可攻实,又可防虚。余治体虚之温病,与前医误伤津液、不大便、半虚半实
之证,专以此法救之,无不应手而效。
  温病之不大便,不出热结液干二者之外。其偏于阳邪炽甚,热结之实证,则从承气
法矣;其偏于阴亏液涸之半虚半实证,则不可混施承气,故以此法代之。独取元参为君
者,元参味苦咸微寒,壮水制火,通二便,启肾水上潮于天,其能治液干,固不待言,
《本经》称其主治腹中寒热积聚,其并能解热结可知。麦冬主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
胃络脉绝,羸瘦短气,亦系能补能润能通之品,故以为之佐。生地亦主寒热积聚,逐血
痹,用细者,取其补而不腻,兼能走络也。三者合用,作增水行舟之计,故汤名增液,
但非重用不为功。
  本论于阳明下证,峙立三法:热结液干之大实证,则用大承气;偏于热结而液不干
者,旁流是也,则用调胃承气;偏于液干多而热结少者,则用增液,所以维护其虚,务
存津液之心法也。
  其因阳明大热,津液枯燥,水不足以行舟,而结粪不下者,非增液不可。服增液两
剂,法当自下,其或脏燥太甚之人,竟有不下者,则以增液合调胃承气汤缓缓与服,约
二时服半杯沃之,此一腑中气血合治法也。”(《温病条辨》卷2)
  2.张秉成:“夫大便闭结一证,有虚有实。其实者,或热积于中,或寒结于内,有
寒下、温下之法,固当详察。至其虚者,或因气馁,或因津枯。气馁者,宜用辛温补
运,以助其传送;其津枯者,非甘寒养阴、增水行舟之法,何以使肠中坚结之浊,顺流
而下。此方妙在寓泻于补,以补药之体,作泻药之用,既可攻实,又可防虚。元参味苦
咸微寒,壮水制火通二便,启肾水上潮于天,其能治液涸,固不待言,《本经》称其主
治腹中寒热积聚,又能解热结可知。麦冬、生地补肺阴,壮肾水,使金水相生,津自充
而肠自润,热邪自解,闭结自通矣。”(《成方便读》卷3)
  3。冉先德:“阳明温病,阴亏液耗致大便秘结,乃‘无水舟停’之谓。此时‘液干
多而热结少’,若误用承气汤,则是重竭其津。应以滋养阴液,润燥通便为主,达‘增
水行舟,之目的。故本方重用玄参养阴生津,润燥清热,为主药;麦冬滋液润燥,生地
黄养阴清热,为辅助药。本方寓泻于补,以补药之体,作泻药之用,既可攻实,又可防
虚。凡津液不足的便秘,均可用本方加减治疗。”(《历代名医良方注释》)
  [评议]  吴氏的方论全面阐述了本方的适应病证、立法原则、配伍意义、组方特点
以及与调胃承气汤合用等问题,对于掌握吴氏的立方指导思想,大有助益。张氏提出便
秘之因,有虚有实,其虚者又有气虚、阴虚之分;气虚宜辛温补运,阴虚则宜甘寒滋阴
以增水行舟。冉氏则认为凡津液不足的便秘,均可用本方加减治疗,则可知杂病之阴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