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县管校聘”能解决教育均衡吗?

 秀美红河 2015-12-30


“县管校聘”能解决教育均衡吗?


不久前,在《中国教育报》看到一篇文章《“县管校聘”是教师管理体制重大变革》,文中认为,“县管校聘”不仅促进了县域内教师交流轮岗制度的落实,也有助于化解县域内教师资源配置矛盾。


在这里笔者不敢苟同,“县管校聘”要想真正“化解县域内教师资源配置矛盾”前提则是教育主管部门非常公正、清廉。当前县域内教师资源配置不公平的现象,难道教育主管部门就没有一点点的责任吗?难道真的都是因为学校校长的原因?


即便我们假设县域内教育主管部门是公正、廉洁的,那么“县管校聘”使教师由“学校人”变为“系统人”,打破教师交流轮岗的管理体制障碍,也就意味着县域教育主管部门可以随意的交流县域内的任何教师,这种权力如何进行约束呢?或许当前教育主管部门为了推进教师交流轮岗,认为把教师纳入到“系统”内,更方便调动,可是我们如何保证教育主管部门的调动对于教师资源配置是有效的呢?而在这种对教师的毫无约束的调动中,如何保证不产生腐败呢?


当然,推崇“县管校聘”的专家们会说,为了均衡教师资源,遇到点困难也是需要克服的。可是在这里我们需要厘清一个概念:教师资源均衡。什么是教师资源均衡?仅仅是教师轮岗交流就能解决的吗?当然,我们从简单的数字来看,每个学校刚好有足够的教师配备,就是教师资源的均衡了。如果这样想就把教师资源均衡想的太简单了。


每个教师身后都有一个家庭,每个好教师,随着环境的变化未必还能继续是个好教师。如果仅仅是一个小县城的轮岗,这无所谓,毕竟县城不大,对教师的生活影响不会很大,也不会影响到工作。但是县域内的交流,那却是会给教师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出行、住宿、饮食、家庭、子女上学等等都会受到影响,在如此的情况下,我们字面上的教师资源均衡有什么意义呢?


笔者认为,“县管校聘”加速教师交流来化解教师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是用一种短期功利性的行政行为,来掩饰过去教育行政化的问题造成资源分配不公的事实,而没有真正去思考如何根除“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问题。一字之差,效果却是天壤之别。


如果不考虑在教育资源分配上存在的问题,诸如教师评职称、教育经费分配、学校编制和岗位设置、教师培训进修、校长任命等问题,而只是把“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所有问题都归结为“教师资源分配不均衡”上面,似乎是重视了教师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但是却完全不顾及教师自身生活和自身发展的问题。这不仅不能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反而给整个教师队伍带来恐慌,使得教育质量进一步下滑,甚至产生严重的教育腐败问题。


当前我们需要认识到教育行政化在教育资源配置上带来的严重问题,不能把“教育资源不均衡”简化为“教师资源不均衡”,从而不考虑教师实际感受,用“县管校聘”加快教师交流轮岗的方式来遮掩教育行政化所犯的错误。只有正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希望在鼓吹和推进“县管校聘”的政策的时候,多考虑教师的切身利益,教师好了,教育才会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