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知历史的人对“烽火戏诸侯”的故事都不会陌生。这个故事中塑造了一位不苟言笑的美人褒姒和一位荒淫无道的昏君周幽王,情节跌宕曲折,引人入胜,故而历久弥新。 然而这个故事真的发生过吗?不急着下结论,先来分析分析。 “烽火戏诸侯”的广为传播基本得益于《史记》的影响力。《史记·周本纪》关于此事的记载如下:
这个故事分两部分,前部分是为爱痴狂的爱情故事,后半部分则是类似“狼来了”的教人诚信的故事。但褒姒真有那么神秘,周幽王真有那么蠢吗?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 首先我们来看“烽火”。我们几乎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烽火”这种报警系统在先秦就已经存在,更别提西周时期了。将“烽火”作为传递讯息、传递紧急军情的手段,最早当在战国。大家都了解烽火的可视度,并不能被较远地区的人看见,应该只是应用于相邻城市之间的示警。烽火台广泛应用于国防建设应该始于秦汉时期。 退一步讲,即便西周时就已有了烽火台,但也应该是类似战国时期的那种原始形式,要想靠烽火台把镐京的军情传达到各诸侯国,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从镐京到鲁国都城曲阜,路程超过千里,若按唐朝的标准,每隔三十里设一座烽火台,那得设多少座!就算是较近的郑国,也在两百里开外,这个距离想要传递警报,也绝非易事。 再退一步讲,就算各诸侯国都接到了镐京传来的警报,但是他们要出兵勤王,必先征发士兵,准备粮草和装备,再加上古代交通极为不便利,从镐京放出烽火到诸侯之军赶到,至少耗费数月,多者经年。褒姒那样笑点极高的人,能等好几个月就为看诸侯的笑话吗?再说了,诸侯大军来到,又有什么可笑的呢?就算诸侯大军都能赶到镐京,但由于距离远近不一,必是陆续抵达,一个接一个,司马迁如何能说是“悉至”呢?今天来一队人马,明天来一队人马,断断续续,换我是幽王和褒姒,早不耐烦了,笑什么笑! 有人认为“烽火戏诸侯”之“诸侯”指的是京畿之内各邑宰和大夫,可是在先秦史籍之中,“诸侯”向来是指由周天子册封的京畿以外的统治者,卿大夫阶层从未被称为诸侯。 至此,我基本可以肯定,《史记》所记载的“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属于杜撰。另据清华战国简记载,是周幽王先攻申,申联合缯和犬戎反击,最终攻破镐京。西周之灭亡过程与《史记》记载也出入较大,这里不作详述。 如果说司马迁杜撰,那他就不算史学家了,是小说家了啊。也别急着下结论,司马迁著史固然有不严谨处,但他也不会凭空杜撰的。《史记》中此段记载,据考证,当脱源于《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慎行论》有载曰:
据考证,《吕氏春秋》的成书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39年,远远早于司马迁。司马迁著《史记》参考《吕氏春秋》是完全有可能的。 《吕氏春秋》记载的故事展示了一位不计后果的统治者如何戏弄其臣子,教导人们要“慎行”,而司马迁却借题发挥,改编此故事,利用它来显示邪恶、心怀鬼胎的褒姒是如何引起西周灭亡的。鉴于《史记》对后世历史著述有巨大的影响,故而“烽火戏诸侯”这个故事成为主流。 司马迁为什么要丑化褒姒呢?难道他跟褒姒有仇吗?李峰《西周的灭亡》对此解释说:
也有观点认为褒姒与其子伯服的出现,导致周幽王废长立幼,直接违背了西周初年周公旦亲自立下的宗法制。宗法制可说是西周的根基,宗法制被褒姒破坏,后世史家如何能饶过褒姒!《诗经·小雅·正月》直呼:“赫赫宗周,褒姒灭之。” 总而言之,褒姒悲催地成了背锅侠。在所有观点都将西周灭亡的黑锅强加到褒姒身上后,褒姒的形象越来越丰满,她的恶行也越来越多。 《国语·郑语》中,史伯(伯阳父)对郑桓公分析西周末年形势时说:
这段记述将褒姒描绘成一个妖女,而且说得神乎其神。然而在这段话之后,史伯又说:
这就太神了!史伯居然准确地预料到了将来发生的事,料定申国必反,而且联合缯国和犬戎他也预料出来了。很显然,是马后炮! 司马迁据此又改编了一下褒姒的身世,更像一个神话故事。《史记·周本纪》曰:
先不论故事真假,先算算褒姒的年龄。“厉王之末”指周厉王在位末年,最迟在公元前842年,这年内庭童妾遭遇龙漦。就算此童妾此时刚出生,到其及笄(十五岁),最迟也在公元前827年了,此年周宣王刚即位。童妾及笄,在公元前827年产下一女,因害怕而抛弃,被卖檿弧箕服的夫妻捡去,年份似乎是对上了。然后到周幽王三年(公元前779),此弃婴已年近五十了,她还能迷惑周幽王吗?褒国将一个年近五十的老女人送给周幽王?那不是找死吗! 再者,褒姒是褒国为了抵罪而献给周幽王的。褒是国名,姒是姓,据此称呼,褒姒出身必定高贵,不是褒国公主,就是褒国公室之女。褒国将褒姒献给周幽王,以示臣服,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如果褒姒只是个来历不明的女子,褒国怎敢将其进献给周幽王。要知道西周时代是我国历史上最重视宗法名分的时代,贵族与平民的界限是绝不能被跨越的,更别说平民女子嫁给周天子了。 至此,不仅“烽火戏诸侯”系杜撰,连褒姒的身世也是虚构的。或许褒姒向周幽王进过谗言,诱使周幽王废后废太子,可要是把西周灭亡的黑锅推到她身上,就真是千古奇冤了! 对褒姒身世以及“烽火戏诸侯”的质疑历来有之,唐代柳宗元就认为西周灭亡的根本在于幽王采纳了错误的政策,跟褒姒没有多大关系。明代李贽也对《史记》中关于褒姒的记载多加嘲讽。清代学者焦循作《褒姒辩》,详细分析各种关于褒姒的记载,推翻杜撰妄言。我之此文,也是在前人的基础上作了一个整理论述。 总而言之,“烽火戏诸侯”这是一个好故事,但绝不是真实故事。西周之灭亡,褒姒不是罪魁祸首,任何王朝的覆灭,也不是一个女人所导致的。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因为史籍都是人写的,再公正的人也难免在文字中加进个人主观色彩,其文字也难免带有时代特色。那么读史人就因此迷茫了吗?实在没有必要。因为一切观点一切思想的形成都有其源头和过程,我们在浩如烟海的史籍中探佚求索、抽丝剥茧,是可以最大程度地体知真相的。而在这求索的过程中,也能了解到各种史籍所代表的那个朝代和那位史家的故事和特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