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告别失眠 跟老中医学绝招

 nhql 2016-01-07

一到假期,各种假期综合征频频出现,失眠便是其中一种。元旦期间,相信很多人都沉浸在各种兴奋中,兴尽晚归家,却无睡意,躺在床上,辗转难眠。眼看着又到了收心工作的时候,很多人却因为假期失眠而无精打采,白天一副昏昏欲睡的样子,怎么办?看百年名医如何解决失眠问题!

失眠

失眠是以经常不易入寐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中医称为“不寐”。失眠的证情各不相同,有入睡困难,要到后半夜才能睡着,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说的起始失眠;有睡而易醒,醒后不能再寐,相当于间断失眠;有入睡虽不困难,但持续时间不长,后半夜醒后即不能再入睡,相当于终点失眠;有甚至整夜不能入睡,这又称为顽固性失眠。西医学认为失眠是由于大脑皮层兴奋性增高所致,可见于神经官能症、躁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消化不良、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等疾病。

失眠证临床极为常见,虽不是危重疾病,但因妨碍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健康,并能加重心悸、胸痹、头痛、眩晕、中风等病证,因此医患双方都很重视。于氏对失眠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受到患者的欢迎。

于氏认为,失眠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人体的阴阳失调所致。“阴静阳躁”(《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主动,阴主静,静则神安而寐,动则神不安而失眠。凡因各种原因造成阳动过盛或阴静不足,均可导致失眠。正如《类证治裁·不寐论治》所言“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之动则寤”,《景岳全书·不寐》也指出:“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之不足耳。”如思虑劳倦,伤及心脾,心伤则阴血不足,阴不敛阳;脾伤则无以化生精微,血虚难复,不能养心,以致心神不安而失眠。肾阴亏损,虚火上浮,扰动心神,或肝肾阴虚,肝阳偏亢,虚火上扰,致使心神不安,亦可导致失眠。此外,饮食不节或脾胃不健,导致湿滞痰生而失眠,即所谓“胃不和则卧不安”。

于氏对失眠的治疗,大约有辨证治疗、专方使用和对药组药等内容:

一、辨证治疗

于氏一般按心脾血亏、阴虚火旺和痰湿中阻三型辨治。

1心脾血亏

多梦易醒,醒后则难以入睡,伴神疲气短、心悸健忘、食欲不振、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而弱。治宜补心脾、安心神,用归脾汤加味治之。

处方:黄芪20g,党参12g,白术10g,炙甘草10g,当归12g,远志10g,龙眼肉10g,炒枣仁30g,茯神10g,木香10g,生姜10g,大枣6枚,丹参20g,制首乌12g,柏子仁15g,五味子10g。水煎,二次分服。

2阴虚火旺

可分为以下三型:

(1)心火亢盛、阴血不足:心烦躁扰,睡眠不宁,伴胸中烦热,口干舌燥,口舌生疮,舌红,脉细数。治宜镇心安神定志、清热滋阴养血,用黄连阿胶汤或朱砂安神丸治之。

处方:黄连6g,黄芩10g,阿胶12g,白芍12g,鸡子黄2枚,丹参20g,炒枣仁30g,知母10g。先煎阿胶、鸡子黄以外的其他药物,取汁,再以药汁溶化阿胶,分二次服,服时微温,搅入鸡子黄一枚。

(2)肝阴不足、肝阳偏亢:虚烦难以入睡或入睡后易于惊醒,伴心悸盗汗,头昏目眩,易惊多梦,咽干口燥,舌红,脉弦或细数。治宜养肝安神、清热除烦,用酸枣仁汤加味治之。

处方:炒枣仁30g,茯苓12g,知母10g,川芎12g,甘草10g,丹参20g,生龙牡各20g,芍药12g,麦冬12g,五味子10g。水煎,二次分服。

(3)肾阴亏损、心肾不交:失眠健忘,睡卧不安,虚烦心悸,伴神疲体倦、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女子梦交、男子遗精、尿赤便干,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滋阴清热、补心安神,用中成药天王补心丹治之。

3痰湿中阻

入睡困难,甚至整夜不睡,睡卧不安,伴胃脘胀满、胸闷嗳气、腹中不适、纳呆、痰多、大便不爽,苔腻,脉滑。治宜消食化痰、和胃安神,用温胆汤加味治之。

处方: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2g,炙甘草10g,生姜10g,竹茹10g,枳实10g,炒枣仁30g,生龙骨20g,神曲15g,焦山楂15g,天竺黄12g,石菖蒲12g。水煎,二次分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