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糖尿病知识来源:微信公众号tnbtbzc(糖尿病同伴运动) 糖尿病是一种进展性疾病,陪伴终身,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导致慢性组织、器官的损害,从而出现各种慢性并发症。 被诊断为糖尿病后,如果不加以控制,随着病情进展,会慢慢出现心血管并发症、脑血管并发症、肾脏并发症、眼部并发症和糖尿病足,最终可能因为这些严重并发症而过上“轮椅生活”。所以,得了糖尿病,如果血糖长期控制不好,就容易发生并发症,而并发症是可以累及全身的——从头到脚,糖尿病可累及身体各个器官、组织。
糖尿病并发症严重危害生活,若要远离并发症,控制血糖长期达标是关键。假设两个人同年患有糖尿病,但由于血糖控制水平不同,两者的命运却迥然不同。血糖控制不好的很快出现了并发症,并逐渐加重。而从一患病就注意血糖达标的,延缓了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生活质量明显不同。 控制血糖达标,病友们要记住几个关键的数值 空腹血糖应控制在4.4-7.0mmol/L之间,非空腹血糖应≤10.0mmol/L,且糖化血红蛋白﹤7.0%。这是2013版的指南推荐的。 糖尿病主要的慢性并发症1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并发症是2型糖尿病最常合并的大血管并发症,也是导致病友死亡的主要因素,所以心脑血管疾病常被称为糖尿病的第一“杀手”! 糖尿病患者脑卒中(中风等)发病率为非糖尿病患者的2-4倍。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表现有胸闷、胸痛、压榨沉重感,严重者出现心肌梗死、心衰;脑血管疾病的主要表现有头晕、肢体麻木,严重者造成脑血管堵塞、破裂引起瘫痪,甚至死亡。 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眼底正常的糖尿病患者每年有5%-10%的人会发生视网膜病变。随着视网膜病变的加重,视力减退直至失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导致工作年龄段成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它的主要症状是视物模糊,视力减退;眼前黑影,眼底黄斑受损,双眼视野缩小,严重者发生失明。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应对措施 定期到正规医院做眼科检查,建议每年1次。 >>>> 检查包括 视力检查,眼底检查等;尤其注意需将血糖控制在达标范围内,血压控制在140/80mmHg以下;另外,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如限制高糖、高脂饮食等。 3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在我国糖尿病人群中糖尿病肾病的患病率达到34.7%,常与糖尿病眼病同时发生,是造成肾功能衰竭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糖尿病病友病程达10-20年后,约半数以上病友出现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肾脏早期损害会先出现微量蛋白尿,肾脏损害加重后会出现大量蛋白尿,最终发生肾功能衰竭。 4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最严重、治疗费用最高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轻则发生足溃疡、足坏疽,重则截肢。糖尿病下肢截肢的相对危险性是非糖尿病的40倍!糖尿病患者截肢中大约85%是由足溃疡引发的。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与五个方面病变有关:神经病变、血管病变、生物力学异常、下肢溃疡形成和感染。 病情发展到糖尿病足时治疗会很困难,病人往往花费很多,但是效果却不理想。如果早期进行有效预防,则对于阻止病情进展非常有效。 糖尿病足的早期应对措施包括 ①定期检查是否有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如既往有足溃疡史,有周围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和(或)缺血性血管病变,有周围血管病变,足部畸形(如鹰爪足、压力点的皮肤增厚、Charcot关节病)和胼胝,有糖尿病的其他慢性并发症(严重肾脏病变,特别是肾功能衰竭以及视力严重减退或失明),鞋袜不合适等。 ②定期去除和纠正容易引起溃疡的因素。 ③进行糖尿病足的保护: 每天检查脚,特别是足趾间; 有时需要有经验的人来帮助检查足; 定期洗脚,用干布擦干脚,尤其是擦干足趾间; 洗脚时的水温要合适,低于37℃; 不宜用热水袋、电热器等物品来直接对足部进行保暖; 避免赤足行走; 避免自行修剪胼胝或用化学制剂来处理胼胝或趾甲;穿鞋前先检查鞋内有否异物或异常; 不穿过紧的或毛边的袜子或鞋子; 对于干燥的皮肤可以使用油膏类护肤品; 每天换袜子; 不穿高过膝盖的袜子; 水平地剪趾甲; 由专业人员修除胼胝或过度角化的组织; 一旦有问题,应及时找到专科医生或护士寻求帮助。 ④穿合适的鞋袜。 ⑤最重要的一点别忘了是保持血糖达标! 5糖尿病神经病变 因人体神经遍布全身,因而病变表现多样。主要是周围神经病变及自主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表现有肢端麻木、痛觉过敏或痛觉丧失、活动受限、肌无力、肌萎缩;自主神经病变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胃轻瘫),排尿困难(尿潴留),便秘或腹泻,直立性低血压,心悸或心动过缓,出汗异常等。 严格控制好血糖是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首要前提,所以在糖尿病神经病变早期做到严格控糖,戒烟、限酒,定期筛查,做到早期防治。 了解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危害及应对措施,归根结蒂是为了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或延缓其发展,我们要在早期保持血糖达标。那么血糖达标有哪些方法呢? 糖尿病的综合治疗离不开五驾马车:饮食是基础,药物是武器,教育是核心,运动是手段,监测是保障。另外,加上心理健康和及时预防并发症,成为了我们防治糖尿病的“健康新7点”。 “7”代表达标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中将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目标调整到小于7.0%! “7”代表起点 如果您血糖未达标,可向医生咨询起始胰岛素的治疗或调整剂量,实现达标,开启生活新起点!
借用这个国际幸运数字,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享受幸福生活! 所以,健康新“7”点也可以总结为五驾马车是治疗的基础,心理健康是重要的前提,而预防并发症是糖尿病综合管理的终极目标。 微信公众号tnbtbzc(糖尿病同伴支持),关注您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