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个中国人就有1个可能患上这种病?6个原因已经证实!

 年年有于674 2016-01-09

2个中国人就有1个可能患上这种病?6个原因已经证实!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已成为现实,人们坐在电脑前点击鼠标就可以在家里完成工作、看新闻、看电影、购物、点外卖、和朋友聊天……新一代宅男宅女也应运而生,不过,这种看似“省事儿”的生活方式虽然方便,却因为活动量较少,会带来不少新的疾病和问题。没想到吧,“宅”久了会得病,竟还是糖尿病!

根据最新全国糖尿病流行病调查,中国是糖尿病重灾区,现有1亿患者,患者总数居各国首位。糖尿病,这一原本中老年人的“专属病”,正悄无声息地吞噬着每个人。糖尿病低龄化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原因?

小伙23岁就得上了糖尿病,竟还中了糖尿病足的招?

来自江苏海安的杨东(化名),今年33岁,是解放军第454医院内分泌科刚收治的一位糖尿病足患者。他的主治医生孙新娟博士介绍,“这位患者虽然确诊糖尿病仅一年半的时间,但从他的入院检查结果来看,实际他的糖尿病病程已有10年左右。”10年前这位病人才23岁,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他这么年轻就患上了糖尿病呢?孙博士说:“从和他父母的交谈中得知,杨东是个名副其实的宅男。他平时的活动范围就是自己的家,如果没有必要,基本不会走出家门。”

据了解,杨东入院时,其右足第一趾溃破,右足红肿。入院后,孙博士为他制定了合理的治疗方案,予以降糖、清创换药来控制创面。在其前期治疗效果良好的情况下,一周后孙博士为他进行生物蛆虫治疗。生物蛆虫可以进入到外科手术难以到达的深部创面,吞噬腐肉,促进肉芽组织的形成。

目前杨东的病情控制良好,创面已有新鲜肉芽长出。

10个成年人就有一个糖尿病

我国最新一轮糖尿病患病率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成人的糖尿病患病率达11.6%,糖尿病前期率为50.1%,这意味着,中国每两个人,其中就有一个人可能患上糖尿病。对此,专家建议,公众应从日常生活中奠定好身体的三大“基石”:均衡饮食、合理运动、定期体检。

专家介绍,均衡饮食和合理运动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也是预防的基础。前者可以纠正代谢紊乱,维持标准的体征;后者可以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利于控制血糖、消耗过多的热量和营养,改善所有的代谢性综合征。

2个中国人就有1个可能患上这种病?6个原因已经证实!

II型糖尿病如果发现得早,部分患者通过减肥减轻身体负担,控制饮食就能控制血糖,也有部分患者要吃药。但如果拖得时间过长了,导致自身胰岛功能出了问题,或者口服药失效,出现急性并发症或严重慢性并发症等情况也需注射胰岛素,所以早期发现非常重要。应对糖尿病要做到“四早”,即早诊断、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早诊断,即对糖尿病的高危人群进行早期的筛查,把糖尿病挡在发病之前。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每年应到专业的糖尿病防治机构进行糖耐量筛查,进行早期的诊断。

早预防、早治疗,对已经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积极采取先进的、科学的针对性治疗,尽早使病情得到控制,阻断、避免糖尿病并发症的产生。

对糖尿病进行早期诊断、早期发现、早期预防、早期治疗,能使95%以上的糖尿病并发症得到控制。只要认真地遵循“四早”原则,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帮助糖尿病患者实现高寿命、高质量的生活。

糖尿病不能根治,不要相信广告!

“到目前为止,糖尿病还没有根治的方法,也没有找到断根的药物,如果广告里有这种药物的存在,那都是假的。”广东省人民医院营养科教授余薇提醒道,患者不要盲目相信夸大的宣传,一定要相信科学,配合好专业医师的建议,进行综合治疗。她同时指出,有些固执的病人坚持拒绝使用胰岛素,只用中药,这是不可取的。事实上,中药对于治疗糖尿病是没有效果的,只能起到改善症状的作用。

年纪轻轻就得上了糖尿病,除了遗传外究竟还有啥原因?

大多数Ⅰ型糖尿病患者体型肥胖,所以肥胖无疑是诱发糖尿病的另一因素。肥胖会使得脂肪细胞膜和肌肉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对胰岛素的亲和能力降低、体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导致糖的利用障碍,使血糖升高而出现糖尿病。所以,如果你还不到30岁就开始发胖,在注意“三高”的同时预防糖尿病也非常重要。

环境糟糕惹上病

环境因素也可能成为糖尿病的重要诱因。包括:空气污染、噪音、社会的竞争等,这些因素诱发基因突变,突变基因随着上述因素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的增长而越来越多,突变基因达到必然程度,即发生糖尿病。为自己创造一个舒适、洁净的环境和轻松简单的生活方式,才能很好地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2个中国人就有1个可能患上这种病?6个原因已经证实!

年轻妈妈多关注

妊娠期间,雌激素增多,雌激素一方面可以诱发自身免疫,导致胰岛β细胞破坏,另一方面,雌激素又有对抗胰岛素的作用,因此,多次妊娠可诱发糖尿病。在整个孕期要注意进行糖尿病的筛查不仅对自己的身体很重要,对肚子里宝宝的健康也很重要哦。

母乳也是防病剂

最近还有一些研究表明,出生后3个月内用牛奶或牛奶制品配方喂养的儿童发生1型糖尿病的危险性较高。研究认为牛奶中某些蛋白质成分可能是导致糖尿病的因素之一。看来世界卫生组织一直提倡母乳喂养,以及新生儿出生的最初三个月进行纯母乳喂养。80后的妈妈们,为了下一代要坚持母乳喂养宝宝才是。

精神紧张也患病

由于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心理压力都会引起某些应激激素的大量分泌,而这些激素都是升血糖激素,与胰岛素产生对抗。这些激素的大量释放,势必造成内分泌代谢调节的紊乱,引起高血糖,导致糖尿病的发生。保持放松的心态,有效释放压力,缓解紧张情绪都能很好地预防糖尿病。

身体发胖要不得

大多数Ⅰ型糖尿病患者体型肥胖,所以肥胖无疑是诱发糖尿病的另一因素。肥胖会使得脂肪细胞膜和肌肉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对胰岛素的亲和能力降低、体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导致糖的利用障碍,使血糖升高而出现糖尿病。所以,如果你还不到30岁就开始发胖,在注意“三高”的同时预防糖尿病也非常重要。

2个中国人就有1个可能患上这种病?6个原因已经证实!

运动减少发病率

在我国农民和矿工的糖尿病发病率明显低于城市居民,据推测可能与城市人口参与体力活动较少有关。体力活动增加可以减轻或防止肥胖,从而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血糖能被利用,从而预防糖尿病。相反,若体力活动减少,就容易导致肥胖,而降低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血糖利用受阻,就可导致糖尿病。所以,坚持体育锻炼是年轻人都应该养成的生活习惯,不要因为你不是体力劳动者,就可以没有“体”。

1、饮食治疗是所有糖尿病人需要坚持的治疗方法。轻型病例以食疗为主即可收到好的效果,中、重型病人,也必须在饮食疗法的基础上,合理应用体疗和药物疗法。只有饮食控制得好,口服降糖药或胰岛胰才能发挥好疗效。否则,一味依赖所谓新药良药而忽略食疗,临床很难取得好的效果。

2个中国人就有1个可能患上这种病?6个原因已经证实!

2、饮食方案应根据病情随时调整、灵活掌握。消瘦病人可适当放宽,保证总热量。肥胖病人必须严格控制饮食,以低热量脂肪饮食为主,减轻体重。对于用胰岛素治疗者,应注意酌情在上午9~10点,下午3~4点或睡前加餐,防止发生低血糖。体力劳动或活动多时也应注意适当增加主食或加餐。

3、糖尿病饮食中要科学地安排好主食与副食,不可只注意主食而轻视副食。虽然主食是血糖的主要来源,应予以控制,但是副食中的蛋白质、脂肪进入体内照样有一部分也可变成血糖,成为血糖的来源。蛋白质和脂肪在代谢中分别有58%和10%变成葡萄糖。这类副食过多,也可使体重增加,对病情不利,因此,除合理控制主食外,副食也应合理搭配,否则照样不能取得预期效果。

(图片源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