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桩很多人感觉好像在罚站,感觉不出站桩可以练出什么功力,这就是没有抓到站桩的要领,这是诀窍的问题。 从头到脚地找,总算调整好了姿势,但是一回去就忘了,还是接着罚站。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还是没东西出来。站桩是内家拳登堂入室最重要的步骤,站桩练好了,内家拳才练得出来,站桩练不好,拳永远只是一个样子,而且样子是一个很差的样子,一点味道都没有的样子。站桩是内家拳的法门,而「意念」是站桩的法门! 站桩为什么要用「意念」?又不是打拳,干嘛要意念?用意念才能站出它的效果。很多人站桩,就是站!站!站!……意念?就想:「我站」「我是在站哪!」刻意去加强「站」的意念,两三个月下来, 打拳还是没有意念,推手还是没有效果,这就是意念的「方式」不对!站桩用意念站可以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刚开始最基本的,就是要「内视」,自己看自已,「内观」。内观有两种,一个是从心里面看,一个是把自已列为第三者来看。首先,头要顶,后颈要直,轻微的往上顶,不要往下看。如何去体会「桩」整个的感觉?头顶悬,然后沉肩坠肘,肩和肘都要放松,把手轻轻旳抬起来,五指微张,轻轻的拉开,一点力气都不要用。然后坐胯,胯往下坐,坐胯就是当坐胯时要感觉此处(胯部)是折的,不要斜出去,重心已往前冲出去了,那样永远站不出东西来。 坐胯时尾闾到头顶,一直线往下垂,这时就可以知道重心在哪里。然后屈膝,屈膝时要把大腿稍微往内移一下,不要开开的,要往内收。往内收的话所有的重心都集中到一个点,就在两脚的中间。要内观,很多人刚开始站,眼睛睁着没办法「内观」,所以刚开始站可以闭眼, 从头想到脚,这个姿势正确以后,就会发现脚板是很沉重的, 所有的重量压在脚板上,上身一点压力感都没有,全身放松。很多人站桩时,为什么手会僵硬?就是意念没法放松手。如何用意念?可以用两个方式: 一个是自已站在里面看自己,从头想到脚,「全身的放松」是一个很重要的意念,很多人发现手是僵硬的,这是意念运用不对,意念运用不当时,很容易把肌肉紧绷住,所以要完全放松! 另一种是自已假想自已站在旁边看自已,这样可以看出那里错,因为看别人时很容易看出错在哪里,自已站时却不知道,站桩刚开始最重要就是用这种意念,好像阿里巴巴,心里一想「芝麻开门」,门就开了。这似乎玄了一点,无法完全用言传,自已去体会,只有尽量去揣摩。 意念就是这种意念,研究到这个程度,每天站桩时,就可以每天很轻松地把姿势站出来,一站,全身是松的,肩膀不僵硬,手不会酸,气不会浮,重心就在两个脚板上,可以发现两个脚板是很重很重,所有的重量都在脚板上,这是第一个阶段意念运用成功,然后准备进入第二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做完以后,全身是松的,重量就在脚底下,这时候就做到一个「整体性」,这是内家拳很重要一个问题:「整体性」!练不到这个整体性的话,打拳永远是种支离破碎的感觉,没有一个很圆的感觉,动作出来就没有力。 如果身体松的话,表现出来的的动作就是一种很柔的动作,在很柔的动作当中,会体会到脚的重心,实际上内家拳所有的力气就是一种反作用力:本身的重量赋予地面,地面所产生的反作用力,再产生的这个力量才是内家拳真正的力量。所以,内家拳不是强调肌肉强壮,而是强调整个人的意念,跟身体的整体性,精神性的,统和性的配合,才能达到这种力量的发展。 第二阶段: 懂得重量在两腿之间的时候,就晓得重心怎么下去,重心下去之后,就晓得怎么样它可以弹上来,站得很稳的时候,沉下去的时候,轻轻动,就感觉身体像一个弹簧,在那边弹。这就是最基本的发劲的原理,第一个阶段做完了以后,懂得所谓的整体性,然后第二个阶段的运用是,如何来进一步感觉所谓的「意念」。拳经上常讲「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所谓「拳无拳」就是要打拳没有去想用什么招式,可是出来就可以发挥到要发挥的东西。 举例来讲,一个人攻击你,很简单,要怎么挡,怎么闪,你一出手,他就飞出去了,很简单,这叫「拳无拳」。「意无意」呢,虽然拳强调用意念来练,可是不能刻意去用意念,如果刻意用的话,这东西就会变成一个很死的东西。拳无拳,意无意,可是无意之中,却表达出一个东西出来,在无意之中有一个真正的意思,人家打你的时候你根本就不要想,就使他出去了,这就是真意,达到练拳的目的。达到这个「无意」的时候,要体会自己另外一个站桩的方式了,一站就很自然,一站就可以感到自己很沉,很沉,可是不是很硬,不是一堆大石头,是一个很柔软的东西,虽然有一个很沉重的吨位,但是很软很柔,所以当别人攻击的时候,会产生一种很自然的反应,不会被他一攻击就硬掉了。假如是一个很硬的东西,一攻就碎掉了;如果很柔的话,对方攻击,会有一个弹性产生,可是对方无法动你,因为你有一个很重的吨位,这就叫做「沉」,前面的「柔」也就是所谓的「松」, 能达到「松」,「沉」,表示达到、进入了另外一个阶段。 那这个意念要怎么运用呢?必须想自己这样站着,站着以后,觉得两个脚就跟插在地上一样,就像一个草,风吹的时候会动,可是会弹回去。站着要感觉自己是和空气之间产生一个作用力,必须要有那种敏感度,这种敏感度练出来以后,就会产生所谓「虚实」感觉。连空气这么微弱的东西,都能感受他给你产生的压力,所以以后要运用的时候,对方力气刚要出现,就晓得他要发力了,在他发力之前,你就可以阻止他。再回头讲这个意念。自己把自己当作是风中的草,永远会回来,弹回来,而不是一吹就倒过去了,人体练到这个地步时,表示站桩已经完全达到草的效果了。东西已经出来了,柔、沉、整体性、怎么去发力……这些东西很自然的就会出来,体会到这个阶段(第二阶段)的意念,以后打拳就晓得什么叫真正的意念,不是刻意强调手上,也不是丹田,但是一站出来,神就出来了,这就是意念的产生,可是不是刻意强调「我的意念要出来」平常在训练自己的时候,要培养出这种意念,而不是「要注意哪里」那只是「注意点」而已,不是真正的意念,练到这个阶段讲的所谓意念,就是一出来,很威武的样子,没办法侵犯,这就是站桩可以练出来的东西。 当练到这个程度时,后面会有很多东西会跟着不断地出现,不必刻意的去要求,只要每天站桩站桩,然后在练拳架时就会发现很多新的东西出现,根本不用去「我要想这个」「我要想那个」,那已经失掉「真意」了,那内家拳就可能练不到一个很好的境界, 只能练成一个「对拳架子很熟悉的拳手」而已,不是一个武术家。 这些东西它包括的范围很广, 站桩的东西不是单纯地练就可以练得出来,也许第一个阶段可以练出来,第二个段可能就练不出来,这些都需要平常不断地看拳经,拳术的书籍。还有就是要长期的「自己练习」,练习不是不是一大堆人练习扎在一起练习,练完了回家个澡睡个觉就完了,真正的练习是必须「自己练习」,完全是自己一个人在练习,在独自练习之中还要去思考,然后慢慢地意念这些东西会很自然地产生。 内家拳,要把动作整个放慢了去练习,无论比个架势,打个动作,要注意头脑在做什么,讲精气神,一起手、一蹲步,整个身体的动作很完整,身体和四周的环境结合为一体,「站桩」讲争力,就是和空气的接触,怎么接触?依照基本的方法来练习,上下左右前后六合, 去感觉,就会有精、有气、有神。架势的转变,都是「精神」的发挥, 才能懂到真正的喜悦!要练,就要得到它,不要辜负了练习的时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