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选自:
即使失了恋、生了病, 该吃饭的时候就吃饭! ●●●这个冬天,我在家里做火锅、砂锅类的饭菜好像上了瘾,几乎每个星期都会做一两顿。吃到最后时要么淘点儿米放进去煮稀饭,再打个鸡蛋,要么就下点儿乌冬面吃,从没放过小香葱。倒也没有别的原因,就是怕麻烦。 前两天,我又去买蔬菜,准备回家做火锅吃。站在菜市场的门口,不知怎的,就想起了那次山椒芽的事。难道我就这样下去,一直做个“懒厨娘”吗?为了平复心中的不安,我特意挑了点儿支棱的小香葱买回了家。 那顿火锅吃到最后,我加了些稻米煮稀饭。煮好出锅前,把香葱末儿往里那么一撒,嘿!洁白透亮、热气腾腾的大米稀饭上,点缀着嫩绿的葱末儿,那颜色甭提多漂亮了。我尝了一口,果然加了小葱的稀饭,香味一下子浓郁了起来。看来,放葱末儿还真是有道理的,小香葱能发挥大作用啊。 ——《午夜散步》 可能是受土耳其影响,希腊的羊肉料理出奇地多。在希腊一落地,第一顿饭吃的就是皮塔肉饼,一种路边摊小吃。从不断旋转的一大块肉上削下肉片,夹在皮塔饼中,淋上优格酱后食用。里面的肉表皮酥脆多汁,一咬下去微微升起一股膻味,真是好吃得不得了。 我最喜欢的羊肉吃法,就是只用盐和胡椒调味的烧烤,或是撒上大蒜、迷迭香,再淋上橄榄油的煎羊肉。虽然咖喱羊肉和炖羊肉也都很好吃,但最简单的烧烤还是无可匹敌。 ——《今天也谢谢招待了》 用小砂锅做出的煮豆腐味道特别棒,虽然只有海带、豆腐和大葱三种原料,但味道非常鲜美。不知道是因为自己上了年纪,开始喜欢吃煮豆腐这么简单的菜式了,还是因为砂锅有什么神秘的力量,一道煮豆腐竟然这么好吃,我实在是想不明白。 过了几天,我又用小砂锅做了个鸡肉丸子炖白菜,味道同样好。我就纳闷儿了,铝锅和电磁炉怎么就做不出这个味道呢?我后来又用砂锅煲粥,不仅省时间,味道也特别好。看来必须承认,小砂锅还真是有大本事啊。 就这样,砂锅又重新回到了我的生活里。 ——《午夜散步》 母亲听到我买了烤箱,立刻动身到我的住处来,说要教我做菜。那时我和母亲一起做的是醋渍鲭鱼和墨鱼饭,另外,还有焗南瓜。 母亲有一道招牌料理,叫南瓜盅,就是将鸡肉馅与青菜碎末塞进南瓜中去蒸,然后淋上酱汁吃。我记得当时好像原本是求她教我那道菜来着。但不知是因为麻烦,还是想做些耳目一新的料理,母亲没做南瓜盅,而是做了焗南瓜。 切去南瓜顶部,把里面挖空,然后填入用奶酪烤过的虾仁和蘑菇,再铺上奶酪,放入烤箱,大概就是这样的一道菜。而且真的非得用烤箱才做得出来。 ——《今天也谢谢招待了》 喜欢栗子的人好像都有一颗少女心。以少女心的程度来说,喜欢栗子的人应该与喜爱草莓的人不相上下吧。栗子的画也很可爱。明明是褐色,却还是如此可爱。连我自己画的栗子都透着一股可爱劲。 我对包含蛋糕在内的所有甜食没有兴趣,平时几乎不吃。但我也会在某个时期突然产生想吃甜食的想法。想吃的甜食种类也很固定,如果是日式的话就是萩饼,西式的话就是蒙布朗(栗子蛋糕)。而这所谓的“某个时期”,通常是夏秋交接的时候。并不是因为天气突然转凉才“想吃蒙布朗”,而是对我而言,“想吃蒙布朗”这种想法,代表着我的夏天已经结束,从那天起,入秋。 蒙布朗比起泡芙、芝士蛋糕,不,就算与巧克力蛋糕相比,它的“地道”与“差劲”间的区别,都可以算是特别的明显。我很少在第一次光顾的蛋糕店里买东西。我最喜欢的,是办公室附近一间本地人开的小蛋糕店做的蒙布朗。它的尺寸不大,黏稠却不甜腻,好吃得令人陶醉。大概只有在这时间,我才会觉得:栗子,我好喜欢栗子啊。吃着蒙布朗,感受着幸福时,我才得以确认自己体内也存在着微小的少女心,因而如释重负。 ——《今天也谢谢招待了》 我初学会下厨是在二十六岁左右,当时的我对各种烹调方法都充满热忱,只要是自己能做的菜肴,什么都想做做看。不论是饺子皮还是比萨饼底,只要学会了做法就一律自己做。竹笋也是,知道竹笋可以连皮买回来自己煮后,我就马上去买了一棵巨大的带皮竹笋。我也因此才发现,咦,不论竹笋有多大,剥了壳之后都会变得很娇小。 食谱上说,竹笋的涩味重,所以要和辣椒、米糠一起煮,于是我跑去很远的地方买了米糠回来,开煮。 比起袋装竹笋,自己煮的竹笋果然更有一番风味,留存的一丝苦味也很可口,口感也大不相同。“不论什么东西,多花些心血时间总是比较好。”这是我当时的领悟。 但是,自己煮的竹笋有个缺点,很容易坏。 丧失挑战精神的我,现在都是直接买水煮竹笋。 竹笋饭是我特别喜欢的一种什锦饭。光是放竹笋和油豆腐皮就很好吃了,再拌入鸡肉会更加可口。还可以把竹笋、油豆腐皮、鸡肉分别煮好后拌入饭里,或是在饭快要煮熟时再放入配料,做法数不胜数。但最棒的是不管用什么做法,失败率都很低。像我这种懒鬼,通常都把竹笋、油豆腐皮、鸡肉一起下锅煮,然后和米一起放进电饭锅。用这种粗里粗气的做法做出来的也很好吃。 撒点柴鱼片做成土佐煮、若竹煮,炸成天妇罗,可以做西式,也可以做中式,样样都好吃。就算只是烤一下,热乎乎地咬上一口,“咔滋咔滋”的清脆口感,赞! 我和野菜的初次相遇非常晚,算起来竟是去年。去年我四十一岁。到了四十一岁我才对野菜开了眼界。 以前,野菜对我来说等同于野草。虽然也许有人会吃,但是对我来说,那就是长在路旁的植物。而且并不是我们日常可以看到的路旁,而是在我们视野之外的,丰饶的大自然中。在远方的一条小路旁生有野菜,而那里的人们也吃野菜,这并不足为奇,毕竟人各有所好嘛。一如以往,我的想法傲慢无礼,十分抱歉。 为什么突然之间开始重视从前看也不看一眼的野菜呢?最大的原因,是我每天购物的地点,从超市改到了个体店。 俗话说“想吃麻糬就去麻糬店”真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我常去的那家蔬果铺,每个工作人员都是朝气蓬勃的。最初他们推荐给我的野菜是野当归。我本来以为所有的野菜事先处理起来都很麻烦,但店里的人告诉我“剥了皮用盐搓洗,水煮后再用冷水冲过就行了”。听起来似乎相当简单,于是买了回家试试看。用清淡的高汤煮过后,它那清香中带有一丝苦涩的味道,让我有生以来第一次体会到野菜的价值。 后来每到春季,我就把野菜吃个遍。不论木芽、款冬花蕾、款冬,还是野当归,来者不拒。 说到这里,我想起以前奶奶做的佃煮款冬枝,又黑又咸,美味可口。于是经常遵循着印象,做黝黑的佃煮款冬枝,有时煮款冬花蕾忘了撒盐,就干脆做成暗褐色的款冬味噌,就这样立刻进入了天天吃野菜的日子。 不过爱吃油腻食物的我,最喜欢的还是野菜天妇罗。一般的野菜天妇罗,如茄子、紫苏,或是牛蒡配胡萝卜,对我来说简直就是儿童套餐。而我自制的天妇罗里,就只炸野菜。所以我也只在春天才吃天妇罗。相见恨晚,就很容易情不自禁。 初遇野菜一年后,今年很早我便期待春天的来临。二月底开始,蔬果铺的货架上就摆出野菜了,但价格太贵,我没有下手。并不是舍不得花钱,而是时令还没到。价格开始下降时才是购买的时机。目前我已经迫不及待地做了白煮野当归、炖煮款冬和油豆腐,还炸了许多令人眼前放光的天妇罗。现在正天天来回巡逻,等待漉油菜上架。 (文章转自阅读时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