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和尚谈起恋爱来,秒杀朝五晚九的山下智久

 真友书屋 2016-01-14


文|CWM特贡队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杭州从来都是不缺寺庙的,而且是五星级的那种。

北有香积寺,南有净慈寺

中有灵隐、法喜、永福

杭州人表示,没有吃过唐僧肉,还没有看过僧人么?

出门右拐,即可出家。


扯远了,其实今天要说的并不是寺庙,而是和尚

虽然杭州庙宇众多、名家辈出

却有这样一个和尚,不属于任何一座寺庙

杭州更像是个精神的家园,容他永遁于此

他叫,苏曼殊。




苏曼殊不是正常人,一个不正常的人注定要连出生也与众不同,苏曼殊是个混血儿,也是个私生子,和小说里天赋异禀的男主设定完全是一样样的。


广东土豪娶了日本姑娘做四姨太,这位少爷跟母亲在日本没待上多久,便被父亲带回了中国,并且由于出身问题,过得不是太好。12岁那年的大病差一点夺去了苏曼殊的生命,家人却没有为他寻医求药,只是将他锁在柴房里听天由命。


这种情况下,男主一般是不会死的,而且能得到一些奇怪的领悟。苏曼殊也是一样。奄奄一息的他从死亡手中挣脱出来,年轻幼小的心灵一下子开悟了,他看破了红尘,剃度出家。


需要标明一下,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出家。




当然,孩子毕竟是个孩子,不久后,小苏就因触犯寺规而被逐出了山门。

一年之后,13岁,苏曼殊早恋了。

那时苏曼殊在上海学习英语,和西班牙外教罗弼?庄湘博士的女儿雪鸿产生了小小的情愫,两人青梅竹马,情意相投,可是最终这对小情侣没能修成正果,也印证了“初恋必分手”的魔咒。

两年之后,15岁,苏曼殊有了第二段爱情。

在日本横滨求学的苏曼殊寄住在养母河合仙氏的老家,浪漫又狗血的桥段出现了,苏曼殊与养母的姨侄女菊子一见钟情,年轻男女住在同一个屋檐下,眉眼往来一下就来电了。不过这段家族内部的爱情注定没有好结果,苏家强烈反对,菊子的母亲更是当众痛打了女儿。当天夜里,面对着波光粼粼的海面,想到自己终难同聚的爱人,菊子小小的身躯一跃跳入了茫茫的大海。



这段爱情最终却换来了心爱人作为陪葬,先后经历了撕心裂肺又万念俱灰的苏曼殊,再一次遁入了空门。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苏曼殊开始逃避爱情,为此他甚至发愿要去佛祖的故乡印度一饮恒河之水。


然而一个命里有桃花的男主不可能在此后三分之二的剧情里都没有爱情戏码,不然他的西行路就能顺利走到了。


正如观众所期待的那样,在途经锡兰时,年轻的苏曼殊控制不住自己的帅气,又成功“俘获”了一枚华裔美女,佩珊。然而,吾日三省吾身的曼殊终于自感六根不净,愧对佛祖,没脸再走这西行路,于是悄然回国了。


电影《春夏秋冬又一春》剧照


几年之后,25岁,苏曼殊…是的,又爱了。


1909年,苏曼殊在东京的一场小型音乐会上认识了弹筝女百助,两人一见如故。此后,你弹一曲《樱花》,我念一句经文,那感觉简直美得不得了。但最终苏曼殊又想起来自己已了却尘缘,只好垂泪挥毫,以诗诀别:“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从此以后,苏曼殊彻底看破了红尘,或者说,不再轻易地,全身心地去爱了。


他开始流连于秦楼楚馆,结交各地风尘美女,却不再贪图肉体上的欢愉。很多时候,他们只是看星星、看月亮、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哲学——他甚至,不愿意让妓女们碰他的衣服。


不知是真的参透了“色即是空”,还是“曾经沧海难为水”,爱太多,真累了。


——我是“左手锦瑟,右手餐盘”的分割线——


如果你说苏曼殊是个用情极深,可以为了爱情死去活来的人,我不同意。


你那是没看到他对“吃的”的态度。


怎么说呢,重复开头的那句话,苏曼殊不是一个正常人。因为一个正常人,是不会把自己吃到鬼门关里去的。


苏曼殊的好朋友柳亚子曾送了20枚芋头饼供其享用,没想到他当晚就消灭殆尽,第二天肚子疼得起不来。


最“无耻”的是,他写信给柳亚子,谈自己病中贪食,信末落款竟为“写于红烧牛肉鸡片黄鱼之畔”。友人只好给予他“雅人兼任老餮,果然不同凡响”的五星好评。(求柳亚子的心理阴影面积……)



在日本留学时,苏曼殊特别喜欢喝冰水,一天要喝五六斤,害得躺在床上不能动,别人还以为他死了。有同学大胆摸他鼻子,才晓得这家伙还没死。可他总不吸取教训,每日照喝不误,以致严重伤害了肠胃。


而他对甜食的贪恋更是空前绝后,在苏州时,有人看到他一下子吃了30包酥糖,以为他疯了。他去东南亚游历时,每天消化五六十枚甜果,结果肠胃炎发作,差点客死他乡。对于他最钟爱的外国糖果摩尔登,他甚至可以坐拥棉被,喝水度日,也要攒着钱买这种糖果。



还有一次,苏曼殊囊肿羞涩,竟然打碎了自己的金牙,血肉模糊地拿到当铺去换钱买糖。

在他人生的最后三四年里,肠胃病已非常严重,苏曼殊住在日本却还是天天莲子八宝粥。因怀念国内的多种甜食,他决定回国,终告不治。

这个看得破“色”的大法师,到死都没有办法摆脱“食”的羁绊,所以说,“吃货”就是一种命……


——我是开始说正事的分割线——


为情而伤,为吃而死的人是没有办法当男主的。


虽然苏曼殊的作风一直是不走寻常路,但在中国救亡图存的局面之前,好男儿都一样举起了辛亥革命的大旗。

苏曼殊与革命青年

年轻的苏曼殊,一腔热血,也曾在成城军校胡服骑射,也曾在孙中山麾下以笔为枪,跟随陈独秀等人办报救国。成为名闻遐迩的“革命和尚”和“兵火头陀”。


在革命期间,苏曼殊又反反复复经历了多次出家、入世的“折腾”,革命过程中没钱了,就跑进庙宇安心做他的和尚;厌倦了青灯古佛,又会回到革命的前线振臂呐喊。


——“杭州人”苏曼殊——


苏曼殊对于杭州的情感,可以归纳为一句话:“来过,爱过,不走了。”


革命失败后,苏曼殊曾在北高峰的韬光庵久住了一段时间,此前,新新饭店、杭州图书馆以及陶社、秋社都有过他的足迹。从僧侣到革命生涯,苏曼殊在他热爱的杭州流连了十三次,虽然生命最后的旅程是在遥远的日本,他却依然思念着杭州的景致,画下了《孤山图》等以杭州为题材的作品。


苏曼殊画作


尽管对于杭州来说,苏曼殊同千千万万的游客一样,行迹匆匆,可是对于苏曼殊来说,当他的魂魄最后一次从遥远的日本跨海而来,那时的他,是个归人,而非过客。



“一切有情,都无挂碍。”是这位法师留下的最后话语,最终,这个35岁的年轻生命埋骨于西湖孤山,据说恰好与六朝名妓苏小小墓相对,想起他生平事,不由得令人唏嘘。苏曼殊曾赠于陈独秀一首七绝:

契阔死生君莫问,

行云流水一孤僧。

无端狂笑无端哭,

纵有欢肠已似冰。

生死潇洒,行云流水。

这八个字刚好概括了这段“不正常”的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