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过《三国演义》的读者应该知道,曹操曾经称赞孙权:生子当如孙仲谋!那么,曹操为什么会如此称赞孙权呢?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率领四十万大军进攻濡须口,孙权率兵七万抵抗月余。休战期间,曹操去观察孙权军营,只见吴军乘着战船,军容整肃,孙权仪表堂堂,威风凛凛,不禁脱口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刘表)儿子若豚犬耳!”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没过几天,曹操竟然收到孙权给他的一封信,信中说:“春水方至,公宜速去”,“足下不死,孤不得安”。孙权这几句不卑不亢,临危不惧的话,足见其豪爽幽默的性格。此时五十八岁的曹操认识到三十一岁的孙权后生可畏,自己棋逢对手。 宋代诗人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诗中佐证了此事: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事实上,孙权确实有“两把刷子”! 一是临危受命。孙权(182年——252年),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出生在军阀之家。孙权的父亲孙坚,哥哥孙策都是三国时期的非凡人物,统一了江东。 孙权出生时“方颐大口,目有精光”,令父亲孙坚十分喜爱。少年孙权“性格弘朗,仁而多断,好养侠士”,在父兄的军队中名望很高。父亲战死后,他经常跟着哥哥孙策一起征战江东,有时还给哥哥出谋划策,让哥哥大为惊讶:“甚奇之,自以为不及也”。为了让弟弟早日成材,孙策让他去做了一个县的县长,这时的孙权只有十五岁。 建安五年(200年),被孙策杀死的吴郡太守许贡的门客为主子报仇,将孙策刺杀身亡。27岁的孙策临终前指定孙权为继任人。 此时,孙权只有18岁,稚气未脱,内忧外患。外患来自曹操,他对江东一直虎视眈眈,先是发动赤壁之战,后又夹着官渡之战的余威,率领四十万大军进攻濡须口。内忧指的是江东统治区内,一些豪族和官员认为孙权年少,怀疑他的领导能力,顿生不臣之心。再者,那些没有被消灭的反抗势力乘机造反,因而,孙权的政权岌岌可危。 沧海横渡,方显英雄本色。从小就受到父兄培养的孙权文武双全,胆略超群,颇有帝王气魄。在张昭、周瑜等文臣武将的辅助下,平定统治区内的叛乱和对外作战,取得了政治、军事上的一系列胜利,拒绝了曹操让其儿子做人质的要求,为以后建立吴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任人唯贤。孙策临终前对孙权说:“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孙权深知:把天下送给别人容易,为天下得到人才是很难做到的。 何以见得孙权举贤任能,任人唯贤?从孙权重用鲁肃就可以看出其英雄不问出身,不论资排辈,任人唯贤的政治家眼光! 鲁肃是“外来户”, 是被周瑜拉到江东来的,出身草根。他最初没有得到孙策的重用,东吴元老张昭蔑视他,带头排挤他,说鲁肃年轻,才略粗疏,谦让下士不足。孙权一上任,就接受周瑜的建议。单独与鲁肃讨论政局。他不拘礼节,要鲁肃和他坐到一张床上,边喝酒边讨论。鲁肃建议:“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 ;建帝号以图天下……” 这一次谈话,历史上称之为“榻上策”。“榻上策”与七年后诸葛亮的《隆中对》异曲同工,体现的政治见解大致相似。周瑜临死之时写信给孙权,说“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孙权毫不犹疑,即拜鲁肃为奋武将军,代瑜领兵。 如果说孙权重用鲁肃是任人唯贤,那么重用诸葛谨则彰显他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胸襟。 诸葛谨是诸葛亮的哥哥,兄弟俩异国为官,各为其主,感情却很好。由于这种关系,诸葛谨多年来被人猜忌,孙权却无保留地信任他,让他担任重要职务。蜀章武元年(221年)八月,刘备夺荆州为关羽报仇发动彝陵之战。大军压境,东吴上下震惊,诸葛谨为吴蜀能避免血战出使蜀汉想说服刘备罢战讲和。此时,张昭向孙权说:“诸葛子瑜(诸葛谨)知蜀兵势大,故假以讲和为辞,欲背吴入蜀,此去必不回。”孙权回答说:“我和子瑜有生死不变的誓言。子瑜不负我,就像我不负子瑜一样”。话音刚落,诸葛谨由蜀返回向孙权禀报出使情况。孙权问张昭;“我的话你认为如何?”张昭满面羞愧而退。 三是重视人和。孙权非常重视人和,甘当“和事佬”。甘宁原为黄祖的部将,在同东吴作战中,甘宁将东吴将领凌统的父亲射死。后来甘宁投奔孙权与凌统共事东吴,而凌统多次要杀甘宁为父报仇。孙权劝凌统,“当时是各为其主,现在你们都是我的兄弟,要和衷共济,公而忘私。”有一次,凌统与曹操部将乐进作战,曹操要曹休放冷箭射中了凌统的坐骑,乐进趁机持枪来刺,被甘宁一箭射死。后凌统感谢孙权,孙权说,救你的人是甘宁。从此,凌统同甘宁结为生死之交。 此外,孙权还努力协调张昭与鲁肃、诸葛谨之间的矛盾。有时自己与张昭吵架后,他也亲自登门向张昭道歉。孙权重视人和,加强内部团结是三国时期其他集团无可比拟的! 鲁迅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感叹自己要是能有个像孙权这样的儿子就好啦。虽然“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但是孙权、曹操、刘备这些英雄,都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星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