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刀医学治疗中风,文献中报道较少,有些只是个案报道,没有对有关的理论及实践问题进行系统性的、规范性的总结。笔者在任市级医院的内科主任时,接诊治疗了大量的中风病人,有较多的机会用针刀对中风病人进行治疗。
一、中风的早期针刀治疗 过去曾有人认为中风早期,病人生命垂危,不宜针刀治疗。但是笔者认为,中风早期,针刀治疗效果较好,也安全。 适应症:1、脑梗阻早期,生命体征较平稳,可针刀治疗; 2、中风的危险期平均10天。各种中风危险期过后,均可针刀治疗。 针刀治疗机理:中风与颈椎病有明显的相关性,颈椎移位、增生等可使椎动脉供血障碍,诱导中风。 同时,因颈部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受牵拉,受压,受无菌性炎症刺激等,可使颈内动脉痉挛,造成大脑血流缓慢,诱导中风。针刀治疗可解除内脏神经受压、牵拉、刺激等,从而改善脑供血、有利于中风的恢复。 针刀治疗:所有颈椎有病变的部位,重点是治疗C1、C2的病变处,如寰枕关节、寰枢关节,椎枕肌、寰枕筋膜、头夹肌、颈夹肌、上斜方肌、头半棘肌、颈半棘肌等。瘫痪的上、下肢、面肌。
针刀治疗机理一 过去人们往往认为中风引起的瘫痪,表现的全部是肌肉的收缩力下降,即肌力的下降或丧失。所以,康复治疗的重点都为肌力的下降或丧失而设计及进行的。但结果往往是疗效不佳。 过去把肌力分为Ⅴ级,即第Ⅴ级为正常肌力,Ⅴ级以下为肌力减弱。其实在临床中,肌力增强的情况很常见。如肌肉痉挛时,静息时的肌力就大于正常的肌力。因此,肌痉挛时,似乎应归类为Ⅵ级肌力较妥,即静息时或运动时大于正常的肌力。所以。设计治疗方案时,应有针对Ⅵ级肌力(肌痉挛或挛缩)的治疗措施。这就是我们针刀治疗中风的一个重要的思路。 为什么?中风的早期,表现为急性脊髓休克状态,瘫痪表现为软瘫。因为中风病人的脊髓本身是没有病变的,所以,当脊髓的应激期(往往为20—40天)过后,脊髓的功能就恢复正常,这时,因脊髓失去了大脑的控制,就会出现某些肌力的过度收缩,这时就是痉挛性瘫痪期(硬瘫)。 根据神经学的研究表明,脊髓等低级中枢对肢体的支配,其规律一般是上身肌肉的屈肌痉挛,伸肌松弛;下身的屈肌松弛,伸肌痉挛。因为中风后,大脑会部分失去对脊髓的控制,所以不受控制的脊髓即发挥低级中枢的作用。因此,我们在临床中得到的一个重大发现就是,偏瘫不仅仅是肌力下降造成的,拮抗肌的痉挛是造成偏瘫的十分重要的因素。
针刀治疗机理二 研究认为,中风后的上神经元损伤不是引起肌力痉挛(硬瘫)的主要原因。真正引起硬瘫的是姿势调节系统的损伤。 姿势调节系统平时对肌紧张可产生有效的抑制作用,当中风后,使大脑的姿势调节系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从而部分失去对肌紧张的抑制,最终导致肌痉挛。 牵张反射可致肌痉挛。牵张反射分为:腱反射及肌紧张。牵张反射的感受器是肌梭,当肌肉受外力牵拉时,肌梭内感受装置被动拉长,使螺旋形末梢发生变直,导致Ⅰa类纤维传入冲动增加,从而使肌肉收缩。 针刀可有效地缓解或解除肌痉挛:针刀通过破坏部分肌梭感受装置,切开腱的部分腱器可使肌肉松弛;切断部分Ⅰa类纤维,减少冲动的传入;解除痉挛肌肉筋膜等部位的粘连、瘢痕、挛缩、堵塞、无菌性炎症刺激等对肌梭、Ⅰa、γ等神经纤维的刺激,从而达到明显减少神经冲动及传入及传出,达到明显的缓解或解除肌痉挛的目的。 例如:中风病人下肢抬起困难,髂腰肌等抬下肢的肌力无力所致是一个因素,但是,中风的病人进入恢复期后,其瘫痪的肌力多有一定程度的恢复,许多病人可恢复到Ⅱ~Ⅲ级的肌力,理应在不负重的情况,能活动肢体,但结果是往往不能活动。那么这是什么原因呢?研究认为更主要的是拮抗肌—腘绳肌等的痉挛,对抗了抬下肢肌的肌力,使下肢不能抬高。如果用针刀切断部分痉挛变性的腘绳肌纤维后,病人的下肢往往会奇迹般地抬起来了。
针刀的治疗机理三:针刀的双向治疗作用 针刀对肌肉有双向调节作用。针刀对肌肉的治疗作用,其实有两种相反的作用。针刀刀刃的方向与肌肉纤维的方向平行刺入(刺激运动终板、肌梭,使兴奋性增加,促使肌肉收缩。)可使下降的肌力的收缩力增加。所以,针刀对松弛的肌力的治疗,可使肌力逐渐往正常的肌力去恢复。针刀刀刃的方向与肌肉纤维的方向垂直切入,可使部分痉挛或变性的肌肉松弛到正常的肌力范围之内。所以,针刀切断部分痉挛或变性的肌肉纤维,可使肌肉松弛,挛缩的肌肉延长,从而减少对拮抗肌的运动产生过度拮抗的作用。

由纵束和横束二部分组成。纵行纤维行至屈肌腱的腱鞘,掌骨深横韧带和掌指关节的韧带,同时也放射至手掌的真皮内。掌腱膜使韧带,间隔和筋膜形成一个功能上的整体,并牢固地与腕骨表层的手掌皮肤相贴。偏瘫病人的掌腱膜处于挛缩状态,如果切断部分挛缩的掌腱膜,可迅速使手指伸直。
下肢外旋:往往是臀小肌、臀中肌、臀大肌、梨状肌、股方肌等的痉挛,针刀切断以上痉挛的部分肌肉纤维,可迅速纠正下肢外旋。 股四头肌:针刀刀刃方向与肌纤维方向平行刺入或者切断部分痉挛、挛缩变性的肌纤维,可使小腿弯曲。 股内侧肌与大收肌共一段肌腱,在下肢的运动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当针刀扎入股内收肌在膝部的附着面时,大部分可达到瘫痪的下肢抬高,小腿曲直的奇效。
往往处于痉挛状态,下肢内旋,迈不开步子。针刀切断部分缝匝肌,可使以上症状明显好转。
往往有痉挛,有时因为痉挛,病人疼痛十分激烈,止痛药都难以奏效。针刀切断部分髂胫束,可使疼痛立即缓解,有长期的效果。髂胫束痉挛,同时可使大腿抬起困难,切断部分痉挛的髂胫束,往往可迅速使大腿抬起。
小腿三头肌,针刀刀刃与肌纤维方向平行切刺入,可使松弛的肌肉增强肌力。
针刀对颈椎的任何病变进行治疗,可改善大脑的血供,恢复颈部的内脏神经功能,对中风后遗症有重要的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