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拿配合捏脊治疗脊源性心率失常30例

 雨天晴筝 2016-01-15

推拿配合捏脊治疗脊源性心率失常30

王光安1,董升2

1.河南中医学院推拿学科2.河南中医学院2009级研究生)

[摘要]采用推拿配合捏脊治疗脊源性心率失常30例,其中男36例,女14例,结果总有效率93.33%。通过手法调整小关节紊乱,恢复脊柱力学平衡,从而使心律失常临床症状改善或消失,不失为治疗心律失常的一条新的思路。

[关键词]脊源性心率失常;推拿

心率失常是内科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或并发症,其病因复杂,表现轻重不一,中西医内科对其都有一套比较完整的治疗方案。但是在临床中有一类患者往往表现为心律失常,而其他各项检查基本或者完全正常,按照中西医内科诊疗规范进行治疗往往疗效并不显著。

随着近年来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许多人在工作过程中坐姿不正导致脊柱侧弯或者生理曲度的改变,导致脊源性疾病的发病率增高,且有年轻化的趋势。近年来我们通过推拿矫正脊柱治疗脊源性心率失常30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20091月至20115月脊柱小关节紊乱所致心率失常患者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子,年龄在18岁~50岁,平均年龄28岁,病程1月~5年不等。心电图示:房性早搏8例,室性早搏16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6例。所有病人经系统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并经内科治疗效果欠佳。颈胸椎X线检查可发现椎间隙变窄及骨质增生等改变,颈椎小关节紊乱9例,胸椎小关节紊乱15例,颈、胸椎均有小关节紊乱6例。

1.2 方法

(1)患者仰卧位:术者用拇指或大鱼际放松患者颈部,若触及到条索状结节,则弹拨施术2~3min。双手放于患者颈部,一手托住患者下颌,另一手放于患者后枕部缓慢向上牵引大约30s。然后在牵引状态下缓慢旋转颈椎到最大生理活动范围或是患者能够忍受的范围,左右各三次。

(2)患者俯卧位:术者用掌揉法放松患者背部,若在患者背部棘突旁发现压痛,点揉压痛点,若触及到条索状结节,用弹拨法放松2~3min,然后采用旋转冲压的方法纠正胸椎小关节紊乱。

3)患者俯卧位:暴露背部,用双手拇指桡侧缘抵住骶尾部皮肤,食、中指前按,三指同时用力捏拿皮肤,沿督脉双手交替捻动至大椎, 中间可捻3下,重提皮肤1下,此法做5遍,再由下到上沿两侧膀胱经的两条侧线用同样手法反复做5遍。

上述治疗每天治疗1次,一般治疗58次。

2 结果

痊愈:自觉症状消失、心电图正常19例;

好转:自觉症状减轻(一般心电图正常,治疗前后无变化)9例;

无效:无效2例因治疗过程中无故终止治疗,无信息反馈。

总有效率93.33%,治愈率63.33%

3 讨论

心率失常原因复杂,主要涉及到心源性和非心源性疾病,临床上目前脊源性心率失常认识不足,经常被忽视,以致患者病情耽误,症状加重。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的改变,体力劳动大量减少,长期的不良姿势和生活方式导致脊源性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高。目前已知与脊柱相关的多发病和疑难病就多达70多种。颈胸椎小关节紊乱所导致心率失常就是其中一种。

脊柱中的颈、胸椎小关节紊乱容易引起心率失常是和其解剖的特殊性是相关的,其中胸椎的关节稳定性很好,其后关节活动的较小,其周围有前纵韧带、后纵韧带、棘上韧带包围,当长期不良姿势、负重、用力过大过猛或上肢剧烈活动时都可导致小关节活动范围过大超过椎体间软组织的承受范围,从而形成小关节紊乱,脊柱力学平衡改变,局部软组织无菌性炎性渗出、水肿,刺激或压迫神经,从而影响其相应的脊神经功能。通过脊柱调整手法可以纠正经胸椎椎体错缝,恢复脊柱力学平衡,使局部软组织的炎性渗出、水肿吸收,使临床症状改善或消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