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偏离教学规律或教学规范的教学行为表现 教师偏离教学规律或教学规范的教学行为,主要表现在:盲从性教学行为、强制性教学行为、偏失性教学行为、偏见性教学行为、随意性教学行为、滞后性教学行为、阻隔性教学行为、滥用媒体行为等。 盲从性教学行为主要表现为:教师在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使用方面缺乏主见,盲目赶时髦,形式化,课堂表现为“散乱的活跃”。 随意性教学行为表现为:一些教师缺乏应有的教学效率、效益观念,一味强调增加学习时间和刻苦用功,教学中存在着只问产出不问投入的偏差,从而使许多学多学生的学习处于投入大、负担重、效率低、质量差的被动境地。更有甚者,有些教师视教学为儿戏,课前不认真备课,在课堂上随意发挥,废话连篇,节奏松垮,毫无教学效益意识。 偏见性教学行为表现为:教师根据自己的主观经验或特定价值的满足状况,对学生采取不同的对待方式,倾向某些人而冷淡另一些人。如在课堂提问时,教师给优生、“后进生”以不同的带有偏见性的答问机会与反馈评价。 偏失性教学行为表现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片面关注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面,教学设计陈述模糊、笼统、片面,“三维”目标不能有机的整合。有不少教师认为教学中心的唯一目标是完成认知性任务,忽视了教学过程中“人”的因素,教学目标被严重异化,致使教学效益不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