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相火”是个什么东东?

 leo953 2016-01-16

“相火”是个什么东东?


楔子 某中医学家点饺《黄帝内经》,点饺出:南方是心脏的功能。根据是《素问·金匮真言论》:“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于心。”据畅销排行榜显示,此书排在同类书籍最前面。中国誓死捍卫南海主权,不然国人都得心脏病了。足见不求甚解,断章取义,望文生义,微言大义,中医界的这种学风,到了婶可忍,叔不可忍的地步了。


《内经》一句: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也被演绎成神仙之术,明此能成神仙,不明就算不得中医。


“君火以明,相火以位”的来历


《素问·天元纪大论》:“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周天气者,六期为一备;终地纪者,五岁为一周。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五六相合,而七百二十气为一纪,凡三十岁,千四百四十气,凡六十岁,而为一周,不及太过,斯皆见矣。”


什么意思呢?《黄帝内经》以十天干、十二地支掌握五运六气的规律,五木火土金水运相当于每一年对应着一年四季风热湿燥寒中的一个时间段,六气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也相当于每一年对应着一年四季风热湿燥寒中的一个时间段。同一时间周期,六气(六段)比五运(五段)多了一气。五运的主运和客运顺序都是风热湿燥寒,六气的客气不是,为了与正常节气相一致,把少阳具有热属性的一气,与太阴易位,使得六气的主气也是风热(火)湿燥寒的顺序。自然规律风热湿燥寒顺序明明白白,少阳之火是强行给其变个位置。正当位当然是君主,给它一个位置当然是相傅了。这里不能直接辨证论治,说什么君火不明,君火过明;相火不升,相火不降。



身体之内无“相火”


《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瘈,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病机十九条中的这一段话,让人误以为人身之中有相火。人身相火说成立的话,那么人身之中就得有风热湿燥寒。肝心脾肺肾、风热湿燥寒、东南中西北、青赤黄白黑,南方不可能是心脏的功能,热(君火)何以能成为心脏的功能?《黄帝内经》是用系统科学同构方法,即所谓的取象比类,以时序性将各个系统同构起来的。说白了就是仿效气候系统的生克制化规律,来辨证人身类似的病理现象。


以五藏辨证风热湿燥寒,称之为藏象,藏府(脏腑)应对的气象,风热湿燥寒和生长化收藏。而今人所言的藏象,《黄帝内经》则称之为器官或藏府,以官职职能指代人身功能,五藏六府皆没有具体的解剖形态学意义。


五藏(脏)与六气相对,必然多出一个气来,多出这个相火,既然给了它的位置当然就知道属于风热湿燥寒里的哪一“气”了。热者寒之,苦寒之药应对。



命门学说之谬


不明白藏象与藏府器官的区别,见到六气与五藏相配,就要给相火找一个解剖部件安放了,普遍认为应该是命门藏着这个相火。


《素问·至真要大论》:“命门者,目也。”意思是在说,就像早晨打开店门,证明这个店铺在营业。能动眼,说明人还活着。


《难经》及后世医家创建的所谓命门学说,说命门是生命的根本,从语言逻辑上就站不住脚。开公司,立个大门就行了,不用产品过硬,经营有方。


命门学说还言,命门所藏为真火,真火就是相火。相火是真火,君火就是假火了。普天之下莫非“相”土,相傅才是真命天子。早点提出这种观点,曹操还不乐癫痫了啊。


藏象与藏府器官学说想混带来的后果


生命的根本是什么啊?看看怎么用其辨证就知道了,一个是相火妄动,一个是相火不足,言外之意,归根结底,生命就是宗筋那点事儿。科研方向也是五花八门,有人说是雄激素、有人说是甲状腺素、有人说是脑垂体与靶腺轴,有人说是血管紧张素。《素问·宣明五气》:“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是为五脏所主。”这回知道给人吃得鼻子流血也不顶事,原因在哪里了吧?



以现代中医所谓的肺阴虚为例,说明现代是怎么把藏象与藏府器官混淆的。


肺阴虚证,又称肺阴亏损,是指肺脏的阴津亏损和阴虚火旺所表现的证候。


多由于燥热之邪灼肺,或痨虫袭肺,或痰火内郁伤肺,或五志过极化火灼肺,以及久咳耗伤肺阴所致。


燥为秋令主气,最易伤肺。燥邪为害,最易耗伤人体的津液,形成阴津亏损的病变,表现出各种干涩的症状和体征,所谓“燥胜则干”,燥邪犯肺,使肺津受损,宣肃失职,从而出现干咳少痰,或痰黏难咯,或痰中带血,以及喘息胸痛等。


从以上论述中不难看出,所谓的肺阴虚就是经典五行中的燥、热两邪与肺相乘。五气与五脏分别相乘,清晰明了,简便易用。变成现代的脏腑学说之后,就让人很难摸到北了。


把风热湿燥寒当做身体中的功能,真正的功能也就蔽而不彰了。还是以肺为例,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藏气,舍魄,朝百脉,通调水道,这才是真正的藏府学说。


造成藏象与藏府器官混淆的原因

一是,没有充分认识到中医理论各家学说之间的不可通约性。这一点可以参看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




二是,把系统科学方法与形态学方法没有加以区分。挺简单的事情,但打破人的固有思维模式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儿。




三是,宋明理学太极学说的引进。一个新的模型代替一个旧的模型,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新模型必须必旧模型先进适用,可惜宋明之后的医家没有做到。


朱丹溪《格致余论·相火论》:“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阳动而变,阴静而合,而生水、火、木、金、土,各一其性。惟火有二∶曰君火,人火也;曰相火,天火也。火内阴而外阳,主乎动者也,故凡动皆属火。以名而言,形气相生,配于五行,故谓之君;以位而言,生于虚无,守位禀命,因其动而可见,故谓之相。天主生物,故恒于动,人有此生,亦恒于动,其所以恒于动,皆相火之为也。见于天者,出于龙雷,则木之气;出于海,则水之气也。具于人者,寄于肝肾二部,肝属木而肾属水也。”


李经纬、邓铁涛《中医大辞典》:“君火与相火相互配合,以温养脏腑,推动人体的功能活动。一般认为,肝、胆、肾、三焦均内寄相火,而其根源则在命门。”



结语 中医博大精深,也各家学说纷纭,理清脉络,逐本溯源,重申由《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构建的中医固有理论,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不然的话,中医传承实在堪忧。



戳原文,查看《中医学的数学原理》,了解五运六气构建中医理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