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哲学和哲学史新说

 叶晓锜 2016-01-20

哲学和哲学史新说

 

 

    一、哲学。

什么是哲学?有各种说法,如哲学是关于宇宙整体的理论学说,具备最大普遍性,是极限真理;哲学研究最普遍的规律,这些规律是从所有领域整体抽象出来的,在任何领域都成立;哲学是对普遍而又基本的问题的研究,哲学是人们对生活的基本看法和原则;哲学是热爱智慧,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等等,等等。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哲学产生于西方,在严格的意义上,中国没有哲学。

我以为,所有这些见解和说法,都没有深入到哲学的身世和由来,因而都没有真正理解哲学,给予哲学透彻的说明。

    黑格尔逻辑认为,哲学是一种特殊的思维运动,哲学以绝对为对象,是追求绝对的特殊思维运动。至于这种特殊的思维运动为何能够在人类的头脑中发生,黑格尔没有告诉我们。这里的原因是,黑格尔逻辑学主张的是一种先验的逻辑架构,这种先验的逻辑架构来自“绝对理念”,而“绝对理念”是一种高高在上的,不食人间烟火的,统摄自然又统摄人类的先验的世界精神,如同上帝一样是先于一切和创造一切的。绝对理念是先于一切和创造一切的,人类的智慧智能意识到它,但不能讨论它的审视和由来的。正是这样的见解阻碍了黑格尔不能进一步洞察哲学这种特殊的思维运动是如何在人间烟火的大脑中生成和出现的。

人类大脑的意识活动交集着两种不同的意识方式,一种是身体意识方式,这种身体意识方式,通过感官、神经、大脑和运动肢体组成的触觉感知系统和自在之物的经验联结,人类的大脑中生成了种种经验对象的直观感知样式和经验判断的意识行为;另一种是概念意识方式,这种概念意识方式的特点是,通过符号为中介的指称、定义和统摄的抽象构造,把身体方式的经验感知、经验对象制作和转变为抽象的概念认知和概念事物,生成概念判断的意识行为。

概念意识方式的出现在人类的头脑中产生了两种概念抽象运作:一是概念统摄的抽象运作,即任何一个概念都具有抽象统摄的特质,如,“牛”、“动物”、“机器”、“星球”、“高兴”、“自由”、“幸福”、“物质”等等的一切概念抽象,都能够抽象地统摄一切可以被它们所统摄的对象,成为它们的共性或共相,如“牛”是一切被称之为牛的对象的共性或共相,“幸福”是一切被称之为幸福的对象的共性和共相,“物质”是一切被称之为物质的对象的共性或共相,等等。二是概念复合的抽象运作,如,概念组合的抽象运作;概念集合进阶的抽象运作,概念对称架构的抽象运作,以及自我意识的抽象运作等等。概念复合的抽象运作,以概念为材料生成种种复合的概念建构、概念认知和概念图像,为人类的实践活动和实践活动提供了经验实证求取的概念制导,生成了人类的概念智能。

在概念复合的抽象运作中,特别在概念集合进阶的抽象运作中,概念会在这样的复合建构中,从个别概念上升到特殊概念特殊概念上升到一般概念一般概念嬗变为根本概念,生成个别的、特殊的、一般的、根本的概念阶乘,并不同的概念阶乘统摄事物,生成个别的事物共相,特殊的事物共相,一般的事物共相和根本的事物共相。如以“牛”这个个别概念统摄一切可以被称之为牛的对象,“牛”这个概念就成为了一切可以被称之为牛的对象的个别的事物共相;用“动物”这个特殊概念统摄一切可以被称之为动物的对象,“动物”这个概念就成为了一切可以被称之为动物的对象的特殊的事物共相;用“物质”这个一般概念统摄一切可以被称之为物质的对象,“物质”这个一般概念就成为了一切可以被称之为物质的对象的一般的事物共相;进一步以“物质”这个概念统摄一切,即不管什么对象都被统地概括于物质这个概念之中,“物质”这个概念就一般概念嬗变为了根本概念阶乘,成为了统摄一切的事物共相或整个的、总体的世界共相。

概念集合进阶的抽象运作,在从个别到特殊,特殊到一般,一般到根本的上升中,使得人类大脑的意识活动,概念地产生了种世界共相的思考,认为,世界不仅有存在着种种直观的具体的、多样的个别事物,更存在着种种抽象的事物共相,尤其重要的是存在着一种统摄一切的事物共相,这个统摄一切的事物共相不仅存在着并且统摄着万事万物,是整个世界的终极本原和创造者,如“物质”为一切事物的共相,认为世界是以物质为终极本原的创造;以“元素”为一切事物的共相,认为世界是以元素为终极本原的创造,“理念”为一切事物的共相,认为世界是以理念为终极本原的创造;以“上帝”为一切事物的共相,认为世界是以上帝为终极本原创造,等等,等等。

于是,用一种终极本原的共相揭示世界的由来,揭示人生的终极意义,并以此为对象、为绝对的思维运动,就在人类概念意识活动的抽象运作的繁茂逐渐发生和生成了出来,造就了人类精神所特有的哲学的、宗教的思维追求和信仰

无论在世界东方和西方,在世界各个民族,只要那里的人们拥有概念方式的抽象运作,都会以概念抽象运作的内在逻辑发生生成追求世界之绝对、世界之根本、世界之本原、世界之终极的特殊思维运动,即哲学的思维运动。当然,由于东西方和各民族生活、发展的环境、历史、文化传统和聚焦不同,其哲学思维的表现方式和视角切入会有种种不同,以及发展程度上的不同,但这并不能改变哲学是人类概念意识方式的抽象运作的必然,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思维运动。哲学不是学说那种认为,按照西方的标准在严格的意义上中国没有哲学的见解和说法显然是对哲学的由来和本质根本不懂的一种偏执。哲学不是一种标准的学说,也不是一种神秘的构造,哲学思维根基在人类意识结构中,是人类概念意识方式抽象运作的必然发生和生成。

二,哲学史。

在哲学史上有唯心论和唯物论的争辩,有经验论和理性论的争辩,有不可知论和可知论的争辩,有经验和先验的争辩等等,这些争辩存在于哲学的发展中,但它们都不是世界哲学史行进的总体面貌和主导。今天,我们当站在千人的肩膀上,以更为广阔的世界视野和眼光,从更为总体面貌的高度阐述世界哲学史的发展。世界哲学史在总体面貌的主导上可以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或者说世界哲学史的发展,在其总体面貌的主导上,横贯东西,从古至今,大体经历了古代本原论、近代认识论和现代主体论三个基本发展阶段。

第一,古代本原论哲学。

在古代,人类的生存和文化发展从总体而言,一直处在生存环境和大自然威力的笼罩之下,这种状况决定了人类早期的哲学思考,必然地把目光投向赋予人类生存的外部世界,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某个深藏在外部世界深处,处在天地之间的一种既高于一切、先于一切又无所不在的本原所在所造就的和控制的。这个本原所在是万物的共相,是世界的本原,具有自在的、永恒的、统摄一切的和万能的特质。这个本原所在或者是某种非物非灵的道、阴阳、易理;或者是某种具有精神性质的理念、意志;或者是某种具有物体性质的元素、五行;或者是某种神秘的天意、神灵,等等。

我们可以在东西方的古代文献中看到种种关于世界本原的哲学思考和学说,它们尽管各自见解不同,对何谓本原的表述也不相同,但它们都共同地认为,在万事万物背后有一个世界终极本原,万事万物的发生和生成,以及运作和归宿由有这个终极本原操作和建构的。本原论的哲学思考给人类的思维和精神带来的重大影响是,它在人类的思想中产生了一种以本原为核心、为操控、为终极、为统一的总体观、世界观、权威观和信仰观,并深深地、广泛地影响着数千年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艺术的发展。

第二,近代认识论哲学。

在中国古代有“理学”和“心学”之争。理学认为,“理”是万事万物的大道所在,深藏在万事万物的深处,须格物致知。但理学既讲不清“理”究竟是什么,也讲不清“格物致知”的绝对途径在哪里。心学则认为万事万物由心之所生,以其外在地求“理”,不如内在地求“心”,以达到心清自明。然而心学亦讲不清“心”是什么,“心”是如何可以达到绝对的心清自明的。

而在西方,近代物理实验、天文地理和人文知识的各种新的发现和涌现,以及随之相伴的唯心论和唯物论、经验论和理性论、不可知论和可知论,先验和经验的种种讨论和争辩的出现,使得哲学的视野和眼光开始由外在的投向转向了内在的投向,从外在的本原论转向了内在的认识论。特别是休谟关于因果关系是经验的恒常,经验知识是或然的而不是普遍必然的和绝对的质疑,促使了康德从经验转向心灵,从心灵方式的勘察中求取普遍必然的绝对的知识基础,由此引发了近代认识论哲学的兴起和发展。

以康德为代表的近代认识论哲学认为,我们关于世界万事万物的知识,都是认识的建构。认识的本质是心灵方式对经验材料的制作。心灵用两种不同的先验方式整列经验材料:一种是先验的、知性的时空心灵方式,这种先验的、知性的时空心灵方式以其普遍必然的架构整列经验材料,所有的经验材料只要进入这样的心灵架构,就会普遍必然地获得一种心灵方式所赋予的形状、位置、大小、距离、速度等等的时空样式。另一种是先验的、理性的判断架构,这种先验的、理性的心灵方式亦以其普遍必然的架构整列经验材料,一切经验材料只要进入这样的心灵架构,就会普遍必然地获得各种质的、量的、关系的、模态的属性判断。

在康德的学说中,认识是心灵方式对经验材料的制作,知识是一种时空样式和属性判断的构造。康德学说从心灵方式的普遍必然的赋予上,从理性的勘察上把知识的绝对基础从休谟的质疑和毁灭中重新确立了起来。康德的学说在哲学上掀起了一场哥白尼式革命,创立了一个新的哲学基础,深深地影响着近代哲学从本原论转向了认识论。以致黑格尔认为,要进入哲学就必须经过康德。

第三,现代主体论哲学。

自上世纪初以来,世界政治、军事、经济,特别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了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经济繁荣,交通的四通八达和快捷便利、信息瞬间传播和物质财富的大规模涌现,显现了人的主体创造的巨大伟力和潜在的种种可能,并由此带来了以人为核心的更多权力要求,更多享有和欲望的主体追求和思考。

在哲学上,自黑格尔以来的西方学者在康德学说的传承中,亦对康德的学说中的“自在之物”之说表示了不满和扬弃。现代哲学的许多学者,无论是马赫、罗素以及分析哲学、现象学、存在主义等学者,都赞成黑格尔关于“自在之物”是一种多余累赘的观点。康德的学说因其体系的需要,设立了心灵方式和自在之物两个基本点,从而在哲学上造就了心灵方式和自在之物的二元论,而哲学的传统是以一元论为基础的,或者是以物质为统一的一元论,或者是以精神为统一的一元论,或者是以某种非物质和精神的东西为统一的一元论。

随着以人为核心的主体追求的社会思潮的出现,一种以主体为绝对的哲学思想发展了起来。这种以主体为绝对的哲学思想,承续了康德和黑格尔,从认识论和本原论的统一上,扬弃“自在之物”,把先验的心灵方式和高高在上的绝对理念统一为实在的、以人为核心的主体运作,进而把世界理解为是一种主体绝对的创造和绽出,使得哲学由康德的二元论和黑格尔的绝对理念转向了以主体为绝对的新的一元论,进而由近代认识论的革命转向了现代主体论的创立。在主体轮的发展中:

有尼采的强力意志,认为世界历史是强力意志的扩张和造就,强力意志将造就超人,并主张强力意志是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理性世界和原始本能的统一。

有弗洛伊德的精神学说,以性本能的原始冲动和压抑机制,揭示了人的精神结构,以及人的行为源泉。

有分析哲学运动以语言为主体绝对,认为世界是语言的建构和创立,并试图通过语法标准的确立,进行语言使用的治疗和规范,消除因语言使用不当造成的种种歧义和哲学问题,使哲学获得重构。

有现象学学者以纯意识活动为主体绝对,认为意识既是心理的又是行为的,是一种建构的源泉和力量。人们将在纯意识活动的裸露中,直观纯意识活动是怎样建构本质和现象的,从而直观人的本质,从纯意识的虚无的自由的广阔的空间中,获得人的自由本质的理性生活。

有存在主义者以此在的发问、操作和企业为主体绝对,认为存在是主体的绽出,是由主体的发问、操作和企业所创造和经营的。没有没有主体对存在问题的发问,以及操作和企业,就没有存在的发生和建构。存在主义以主体的发问、操作和企业绽出存在和世界,主张了人的主体绝对的不断解蔽和敞开,以及诗意般的生活求取。

现代主体论哲学带来了现代社会关于人的权利,人的自由、人的福利、人的保障、人的解放、人的敞开和人的创造的种种追求和思考,以及社会的、法律的、道德的变革和建构。

哲学从本体论到认识论进而到主体论的发展,既是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社会形态变迁和人的发展的驱动,又内涵了哲学自身方式传承和变革的内在逻辑方式,在本质上是历史进程和逻辑必然的统一,是各个时代人类精神聚焦和进取的召唤。

当今世界,在高科技支撑、全球经济拉动,互联网联结和智能技术的发展中,显现了越来越快速的世界变动和新的生成趋势,这样的时代特性必然引发哲学新的走向、新的使命和新的发展进程。这样的新的走向、新的使命和新的发展进程的引领花落何处,是东方还是西方,是非常值得世人关注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