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浪潮》:如果不能独立思考,就不要瞎看电影了

 好问好诗文 2016-01-22

《浪潮》,这部片子很危险。

这种片子不应该有影片分级吗?

提示语要大写粗体标红:没有勇气自我怀疑者,精神未独立者,心理年龄未满18岁者不宜观赏。

5天,仅仅5天,一个德国老师就在一群学生中建立起一个独裁帝国,而这些学生的关键词是当代文明、民主、自由独立,以及叛逆。

当我们以为社会文明已经高度发展,自由民主深刻得如同写在基因里;

当我们以为二战纳粹的暴行会万世警醒,聪明的人类绝不会再重蹈覆辙;

当我们以为凭借理智,足以辨是非,不受人左右;

《浪潮》却让你彻头彻尾体会到,这些“以为”有多不堪一击,你引以为傲的“理智”有多不可靠。

为什么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你与“被独裁”,可能比你与楼下沙县小吃的距离还要近。

第一天

“文格尔先生”

主角文格尔是个政治老师,在课外活动周里上“独裁主义”。

一切就是发生在这短短的活动周里。

这些从小长在二战后德国的学生非常厌烦反复被提起纳粹,社会总逼他们反思,背上包袱。这一切真是够了,讲那么多干嘛,在德国不可能重演啊。

文格尔觉得,年轻人,很有想法,很因缺斯挺嘛。

他决定,来一场实验,让学生们切身体会下,独裁是否不会再发生。

第一天,他做了以下事情:

重新布置原来乱糟糟的桌椅,整齐,等行等列,每个人都有一样的空间;

选举了核心领袖,他当选;

为了表达对领袖的尊敬,学生不能直呼他名字雷奈尔,要称他“文格尔先生”;

学生发言必须经过他同意,还要站起来;

而且必须简洁。

一系列的“必须”、“不能”,文格尔想要的,是“纪律”。

所以第一天的主题是:纪律铸造力量

学生觉得新奇,也没发现有什么不妥,于是都一一照做。

有一点请注意:照做的学生,都是出于自愿


第二天

如果能获得更好成绩,可以抄袭

文格尔让同学们一起站起来活动筋骨,步伐一致,脚步声雷动。

“这就是集体的力量。”

“我们团结在一起,能震断一座桥。”

他还给学生找了一个敌人,楼下正在上“无政府主义”的班级。

让一个阻止更团结最便捷的方式,就是给他们一个需要共同对付的敌人,这种对抗冲昏人的头脑,你都来不及细究为什么他是敌人,便已经斗得忘我。

文格尔把平常的小团体拆开,每个人有固定座位和互助的同桌,理由是“因为人无法单独生活,在一起我们能更强大”——听起来很有道理,不是吗?

他说:无政府主义教导学生要单打独斗,这是不好的。

有同学开玩笑:所以我们也能抄袭咯?

文格尔给出了斩钉截铁的答案:

这一天的最后,为进一步创造集体感,区分我们与他人,文格尔放了一个大招:统一着装。

规定在活动周期间,这个集体的每个人都要穿白衬衫和牛仔裤

这里发生了段有意思的小插曲,有个不羁刘海boy不想穿,因为没有白衬衫。

另一个方脸boy表示有两件,可以给他一件。

最后不羁刘海boy和方脸boy相视一笑,尽是甜蜜。

足见同学们进一步感受到团结的力量,集体的温暖,更认同这个团体。

这天的主题是:集体铸造力量


第三天

白衬衫

所以,第三天就出现了这个震撼的画面:

是否似曾相识?!

是否像曾经的我们?!

是否像从小学到高中穿着统一运动衫校服每节课前站起来喊老师好举手被点名才能站起来发言的但觉得这一切都很正常的我们?!

漂亮女主因为觉得自己穿白衬衫不好看,所以穿了件红T恤。

原来是班级中心万人迷的她感受到了来自世界对于排斥异己的恶意:

文格尔提出要给这个团体命名,大家十分踊跃。

点名发言时,他故意忽略女主,假装看不见她在举手,直到所有人都发言完了,还反复问:没有人想说了么,没有人了么?

对着女主一直举着的胳膊睁眼说瞎话。

女主自尊受到重挫,倔强地又使劲把手再举高,文格尔才点她起来发言。

本来也是全身心投入这门课程的女主,由于这次偶然事件,才开始冷静下来看事态的发展。

最后,这个团体被命名为“浪潮”。

有了名字,就是有了身份,让这个组织的存在更真实、更独立。

每个人的归属意识越发强烈,觉得自己就是浪潮,浪潮就是自己。

甚至当原来班上被排挤的苦瓜脸男孩被学校小流氓挑衅,曾经很嫌弃他的同学也会站出来,因为他们是一个集体。


社会老流氓来挑衅,也是大家一起上。

第四天 

浪潮将席卷一切

文格尔让同学们走出课室,对外宣传浪潮。

这个主题是:行动铸造力量

同学们在社交网络上建主页,贴海报,设计了标志。

在夜里,他们在城市里跑酷穿梭,将浪潮的标志喷满了整个城市:商店橱窗,耶稣雕像,交通标志……



狂热的苦瓜脸男孩还从脚手架爬上了正在维修的建筑好几层楼高的外墙。

第二天,整个城市都留下了被浪潮席卷的痕迹,触目惊心——


第五天

失控

浪潮开始脱离文格尔的掌控,当他反应过来已经来不及。

不仅仅是班级同学,浪潮已经泛滥开去。小孩欺负另一小孩,就因为他不做浪潮专有的问好的手势。

文格尔带领的水球队参加比赛,主力也是浪潮成员,由于和对方球员产生摩擦,把别人按到水底,差点造成谋杀。

本来感情很好的漂亮女主和她的忠犬男朋友,由于对浪潮产生分歧,忠犬男朋友竟一反常态打了她。

浪潮已经发展成一个具有独立性格的群体,有着强大的力量,这股力量野蛮,恐怖,蠢蠢欲动。

文格尔可以领导浪潮,进行一场文明革命,但他选择了终结。

他召集了一个大会。

宣读了之前让同学们写下的用户体验

每个人脸上都闪闪发光,焕然一新,尤其原来是被边缘化的同学们。

就连本文一开头痛诉“一切都失去意义”的锥子脸男孩也说浪潮“给了我们一个值得为之奋斗的理想”。

突然,文格尔来了一段慷慨激昂的陈词——等等,不是要终结么?

怎么反而煽动起大家——可是,仔细看一看,说的好像很有道理

原来,文格尔用的这招叫兵行险着。他先用政治家/知识分子/革命运动家惯用的说法煽动了一番,同学们掌声雷动——说得真好!热泪盈眶!众人皆醉我独醒!我们是要拯救世界的。

当同学们还陶醉在自我价值爆棚的眩晕中时,他话锋一转,说以上这些想法都是bullshit,都是自以为是。

同学们集体懵逼——

本来以为重获新生,无聊的人生终于找到意义,没想到是一场空;

本来以为站在了社会思想的制高点,真理就握在自己手中,没想到你说我脑子里装的都是bullshit;

本来以为是浪潮起义大会,没想到被元首解散回家。


文格尔说,这改不了。言语中透尽无力。

这在研究群体心理的经典作品《乌合之众》中也提出过类似的结论。在群体中,个体自我意识会消失,替之以集体意识。集体犹如一个有独立意志的生命体,在集体里,在其中个人的行为和在单独一人的行为非常不同,遵从于集体意识,并将其放大。

这种无力感来自于集体的特征,个人很难以撼动,集体会呈现什么样子也不是个人的力量能够控制——就像浪潮一样。

身不由己,更残暴而狂热。

此时,异数出现了,是狂热的苦瓜脸男孩。

他痛恨家庭的冷漠,他在浪潮找到了存在感,他把其他衣服都烧了,每天都只穿白衬衫牛仔裤,还要贴身保护文格尔先生。

如果浪潮结束了,那么我是谁?

苦瓜脸男孩痛苦地把枪对准了文格尔,逼他继续领导浪潮。

影片最后,文格尔被警察带走。

大家投向文格尔的目光非常复杂。

浪潮真的解散了,以谁也没有想到的悲剧形式。

同学们本来还是一脸的迷茫与不舍,只有当一条鲜活的人命逝去,才敲醒了大家,这个群体的可怕。

但更可怕的是,这并不是一个虚构故事

「1967年,在美国加州的一所高中里,一位青年教员,为了让学生们明白什么叫法西斯,他提出铿锵有力的口号,“纪律铸造力量”、“团结铸造力量”和“行动铸造力量”搞了一场教学实验,用严苛的规条束缚学生,向他们灌输集体主义,要求他们绝对服从,遵守纪律。

令人惊讶的是,学生们非常顺从,步调一致地投入其中。他们精神抖擞,穿上制服,做课间操,互相监督,很快凝聚成一个新的团体。」

关于这部片子,大家的讨论都集中于集体意识,但另一些关于独立思考的细节却更让人细思极恐:

1. 白衬衫

我们看到,文格尔一开始做出各种规定时,大家并没有觉得有何问题,自愿照做。

从上小学开始,我们也是各种“被规定”。统一着装,上课要坐端正,举手发言……却没有真正想过,这样到底意味着什么。

就像对于那群欺负别的非浪潮成员的小孩,“浪潮”就是一种社会环境,生长在这个环境中,某种意识形态悄无声息地浸入我们最细密的毛孔,然后我们就把一切当作理所当然,不问所以。

2. 用户体验

那些用户体验都很真实,这才可怕。

“感官上的愉悦-->找到幸福真谛人生意义-->这是对的”。这样的逻辑链条似乎没什么错——不是么,就像文格尔,说的话总能看上去没什么错,起码在某个范围内,某种前提是对的。

但感官的愉悦已容不得进一步思考,让我们就以为真的到了“天堂”。

3. 煽动

在解散浪潮前,导演安排文格尔先慷慨激昂地说了一番煽动人心的话,不费吹灰地引起共鸣,恨不得马上掀起革命。

这番话让我们看到自己的愚蠢,经过深思熟虑的判断也会很不可靠。自以为很有理智很有脑子,也有可能极其容易被利用。

独裁统治在今天还会发生吗?那正是我们现在这样:法西斯主义。

我们认为自己高人一等,比其他人都优秀。我们把所有和我们意见相左的人,都踢出了我们的集体。我们伤害了他们,而且我不知道,我们还会做出什么更过分的事情。

这正是现在许多人的写照,自我美化、自我膨胀,对所有不同于自己意见的都铲除。木心说:很多人有正义感,但没有正义

唯有尊重与平等,才是独立思考的第一步。

5天,3个主题,几个简单的规定,就建立了一个独裁帝国。

为什么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浪潮》给了一个答案。

你,看完片子以后,会不会想一想:

“想法”是怎样、何时钻到了我们的脑子里? 

所有我们听起来“没什么不对”的话,是否真的经得起推敲?

你,依然对自己脑子里的想法深信不疑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