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悦食中国(微信号:Yueshi_China) 本文已取得悦食中国授权 来源:《悦食Epicure》2016年春节特刊『辣么辣么辣』 文 | 殳俏 图 | 贾睿 各种味觉中,对辣的喜好是唯一需要后天养成的一项。有点像烟瘾,又有点像酒量,又浅浅包含了人类小小的受虐倾向。因为第一口辣必定是让你流泪龇牙的,但,何以又开始尝试第二口、第三口的呢?何以从不吃辣慢慢走向了嗜辣呢?这样思考一下,吃辣真是人类的各种饮食习惯中最神秘的一种了,它是对一个人的好奇心、好胜心、敏感度、依赖度等等的综合挑战。 我有问过一个四川的朋友,你什么时候开始吃第一口辣?她想了想,回答说,依稀记得是一岁半两岁时,爸妈直接给了她一碗担担面,如果不吃这面,就没有别的吃。于是那天她坐在地上一边哭一边吃,辣油吃得身上一塌糊涂,地上也到处都是,但终于把整碗都吃完了。 “我们四川小孩都是这样过来的诶。”她笑着说。 但朋友不算是四川人里嗜辣的,她现在住在东京,觉得吃得清淡一点也很好。可当她父母过来一起住几天时,就会忍受不了没有辣味的日子。随身带辣椒酱这件事,对中国很多地区的人来讲,与其说是为了更好的味道,不如说是在陌生地方寻找一种安全感的最有效方法。很多人拿着这瓶辣椒酱,吃炸猪排也加上一点,吃沙拉也加上一点,甚至我还看过,吃小笼包也要加上一点的。那是在上海的一家老字号小笼铺子,小笼端上来之后,邻桌两个女生嫌烫,先戳了个洞把汤倒掉,然后开始往洞里面填塞辣椒酱,填满后吃一口,鄙夷地说:“哈,这辣椒酱也太次了。” 跟嗜甜的人、嗜咸的人,甚至是嗜苦嗜臭的人都能掰扯一下的“最好先试试原味”这回事,在我经验里,最好不要跟嗜辣的人掰扯。嗜辣的人基本上,本身的人格也很辣,基本都带有一点独裁感,所以我坐在邻桌,只是默默地吞下了我的小笼包。 另有一种人,其性格的执拗能与嗜辣者比肩的,叫作“坚决不吃辣星人”。比如我父母,要是他们也在那天的小笼店,恐怕我爸爸会强忍火气循循善诱那两个姑娘,“对不起,你们这样是不对的,你们到底有没有看见小笼包最美好的一面啊?!” 我也有同龄的朋友是那样的“坚决不吃辣星人”。一群人去吃火锅、吃湖南菜、吃川菜、吃贵州菜、吃泰国菜,大家都吃得兴高采烈,唯有一个默默只对涮白汤锅、炒豌豆尖、煮白菜伸手的,就连只带有一星星辣的腊肉或猪肝,也绝不愿意伸一下筷子。最后还会抱怨炒饭不合格,说好不辣的,还是带着辣味。 “可能他们的炒锅也是辣的吧。”他幽怨地说。 但我相信大多数人都跟我一样,处于两极的中间。必须庆幸,这样的人是可以得到最多不同类型乐趣的人。吃辣于我们来说,不是依赖,而是放松;不是禁忌,却是挑战。这样一想,大概大多数人都会跟我一样,对自己说,啊,我性格真好。 蔡澜先生曾幻想开一家全部吃辣的店,名字就叫“大辣辣”,店名要用黄庭坚的字体书写;一进店就要有个大铜锅,煮各种辣的卤味(若里面一半是内脏,就更显欢娱了);菜单里要有七天七夜都吃不完的世界各地的辣味料理,连甜品都是辣椒冰激凌什么的;为了解辣,不仅要有啤酒,还要有北海道当天运来的新鲜牛奶。 蔡先生所写的,其实还有很多这家其实并不存在的店的细节,各种花样繁复、各种值得尝试。所以呢,仔细一想,大多数人吃辣的目的也就是更多的乐趣啊,好玩点,再好玩点,人生吃辣的目的,也就在此了。 更多内容请关注悦食中国(Yueshi_China)。悦食中国,中国最优质的食物平台:最有趣的社区,最精良的内容,最诚意的电商。每日推送,敬请享用。 该篇文章的原文阅读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