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教的呼吸调息功法有哪些?

 昵称30397868 2016-01-26

道教的呼吸修炼,与上文所讲到的“行气”有一定的相同之处,都是对“气”的修炼。调息法是道教气功的基础,也是一种很好的养生健身手段。修炼呼吸调息功法,可以使心息相依,使心神由散而定,达到超自然的聚精会神状态。


调息法最为关键的是要调整呼吸节奏,加大呼吸容量,加深呼吸力度,扩展肺部的吐纳功能。按现代体育运动气功分类方法,可以把道教的调息法分为:胸式呼吸、隔膜呼吸、腹式呼吸、意念呼吸、胎息五类。


胸式呼吸:《抱朴子·内篇》中所指心下为中丹田,从现代生理解刨学观察,实际就是指心、肺所在的胸腔部位,以横膈膜和腹腔为界。胸式呼吸,即指人的自然呼吸,是在胸腔内有肺所进行的气体交换。氧气进入血管,带进心脏,释出二氧化碳,呼出体外。修炼时就是通过调整肺部的呼吸次数、间歇时间、呼吸深度,使呼吸达到缓慢均匀、自然柔和,是肺活量增大,肺的通气性增强,呼吸频率明显减少,这样不仅能增强肌体呼吸系统的功能,而且对血液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方面都有良好的影响。


炼功时,一定要闭口,将舌尖轻抵上颚,使鼻腔独行吐纳功能。平常呼吸,每分钟约为十六次。深呼吸,每分钟则以呼吸四次为基础。道教中丹田吐纳,是有规律的进行呼吸的深入和延长。炼功时要保持自然,修习长久后,则可体会出呼吸的更高境界。


隔膜呼吸:呼吸时要求下腹部向外扩张,胸部和肩部保持不动。吸气时胸腹部稍有紧迫感,随着呼气,双手可轻轻压迫上腹部,帮助气体的排出。呼气后,隔膜和胸腔肌肉放松,紧迫感就随之消失了。经过反复多次练习,呼吸频率可逐渐变慢,呼吸变得有规律,自然流畅。


腹式呼吸:与隔膜呼吸相类似,只是呼吸深度加大,气体下腹肚脐周围,加大腹肌的运动,呼吸节奏更深沉缓慢有力。人身脐下三寸的地方,道教称为下丹田,现代人的腹式呼吸,和道教下丹田吐纳在同一个地方。所谓“腹”,从生理解刨学上看,原是指横膈膜以下,腹腔内所包括脏器,如胃、肝、胰、胆等,大部分是消化系统所属的器官。要使这一部分的脏器有“吐故纳新”的功用,也就是推动其新陈代谢的功能,便须透过口腔的一吐一纳,使氧气进入食道而入腹腔。下丹田吐纳,其气不是从鼻孔出入,而是从口腔出入。修炼这种功法时,口唇略张,任气流进入,其功能可使腹腔内的脏器蠕动,既可增加消化机能,又可排除内脏污染,并可去病延年。


口、鼻交互呼吸法:这种呼吸法就是呼吸器官运作的转换。如用鼻孔先呼,则闭口用舌尖轻舔上颚。鼻呼后,紧接着口便略张,舌尖下放,使气从唇边吸入,如此一呼一吸,约五十次左右,再改用口腔先呼,口呼时,鼻呼出之气自不如口呼出之多。口呼出后,紧接着口便轻闭呼,舌尖舔上颚,任气从鼻孔吸入。这样一呼一吸,原是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的综合运用,是道教呼吸修炼的另一方面。


意念呼吸法:这种呼吸法是在精神作用下,有意识地诱导思想专注于身体某一部位(道教称为“意守”),进行呼吸调整,意念专守某个部位,使思想不涣散,呼吸自然放松,心平气和,呼吸节奏达到缓匀状态,意气合一。


在呼吸修炼的基础上进一步达到鼻无出入之气的最佳境界时,即达到了道教呼吸修炼的最高境界——胎息。胎息,意为闭气不息。这种呼吸吐纳功法犹如婴儿在母腹中的呼吸状态,又如龟、鹤如蜇时的呼吸方法。道教认为,用鼻呼吸,“一窍即开,元气外泄,泄而不止,老及性命”。所以强调呼吸的深沉,强调吸之以踵,使身体内部的呼吸自我循环。


摘自《一本书学会道教常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