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猪”与中国人的文化生活(转载)

 田园牧韵 2016-01-27

“猪”与中国人的文化生活(转载)

2014-10-11 胡永辉 

过年,家家户户扫房子,贴春联,贴门神,贴窗花,各式各样、花花绿绿的剪纸作品《肥猪拱门》一定要贴在显著位置。两头肥硕的大母猪面面相对,中间放着盛钱串子的“聚宝盆”,猪的背上驮着金黄色的大元宝,身上装饰着各种吉祥饰品,上面刻着“福”、“财”等字,希望猪能为人们带来滚滚财源。

  “猪入门,百福臻”(《渊鉴类函》),猪在农业社会里是财富的象征。民间有这样的谚语:“富不离书,穷不离猪”、“种田不养猪,等于秀才不读书”。农民把猪看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同时也把猪看作脱贫致富的财源,猪又是从古到今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活资料。甲骨文中“家”字的写法即由一“穴”一“豕”组成,“豕”即猪。由此可见,在我们祖先的眼里,“家”离不开“猪”。

  从唐代科举开始,殿试及第的进士们相约定,如有将来作了将相的,要请同科的书法家用红笔把他的名字题在雁塔,这就是所谓的“朱笔题名”。因为“猪”“朱”同音,“蹄”题音同,所以过去每当有人赶考,亲友们就送他红烧猪蹄,预祝他:“朱笔题名”。

  汉族民间有牵猪牛的节日风俗,流行于贵州西部山区。每年农历正月初—下午,让孩子们用两根绳子各拴一大一小两块石头,大石头代表牛,小石头代表猪,孩子左右手各牵一根绳,牵进牛棚。猪栏,口中不断喊:“我赶猪牵牛来了,赶猪牵牛来了”,以求在新的一年中六畜兴旺。

  陕西一带有送猪蹄的婚姻风俗,结婚前一天,男方送给女方四斤猪肉,称为“礼节”,并送去一对猪前蹄,女方收下“礼节”,退还猪蹄。婚后第二天,夫妻携带双份挂面及一对猪后蹄回娘家,留下挂面,退回后蹄。俗称“蹄蹄来,蹄蹄去”,表示今后永远往来。

在陕西陇县,千阳地区流传着这样一种风俗,谁家生了男孩,当姥姥的要亲手做一个“猪枕头”送给小外孙。“猪枕头”是用棉布剪下的针线活的下脚料缝制而成,黑色底布上用五彩针线绣成“对猪”的艺术形象,中间是猪的身子,两头是猪头,构思巧妙,生动诙谐,体现了当地纯朴的民风。据当地人讲,小孩睡在“猪枕头”上踏实,不会做噩梦,这里面还有一层意思是家长也希望孩子能象“猪”一样长得健壮。

  云南西双版纳的布朗族中有送串猪肉的婚俗。婚礼当天,男女双方杀猪请客,除宴请各家各户外,还要将猪肉切成小块,用竹竿串起来分送各家,以示“骨肉之亲”。

  猪也被写入文学作品中。最为家喻户晓的是《西游记》中的猪八戒。这位神、人、猪三位一体的神奇形象被吴承恩刻画得生动活泼、讨人喜爱。他本是上界天蓬元帅,只因酒后调戏嫦娥犯了天条,被贬人下界,错投猪胎。他在人间兴妖作怪,在高老庄强娶民女为妻,直到碰上唐僧和孙悟空,演出了一幕“猪八戒背媳妇”的喜剧,后来被孙悟空收服,一道赶赴西天取经。最终得成正果,做了“净坛使者”,专管享用四方祭祀食品,倒也是“猪”的理想生活。猪八戒虽也神通广大。善于变化,但都不改其猪形猪性。长鼻大耳,贪吃好睡,既谎话连篇又不脱率直,既无恒心毅力动辄要散伙分家。但又能临危受命,吃苦耐劳。民间流传着许多与他有关的故事,如:“猪八戒智激美猴王”、“猪八戒吃西瓜”……

猪还常常进入一些道德意义很强的故事。《韩诗外传》载:“孟子少时,东家尝杀猪。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猪,何以为?’其母曰:‘欲啖汝’。其母悔失言,曰:吾怀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今适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置东家猪肉以食之。“这个故事赞扬的是一种守信的人生准则。

  以猪人诗的也不乏其人。晋郭璞《豪彘赞》云:“刚鬣之族,号日豪彘,毛如攒锥,中有激矢。厥体温表兼资,自为牝牡。”这里诗人用朴实的语言对豪猪的奇特表达了惊叹和赞美。

  宋梅尧臣《豕》曰:“司原豢俗稀,日见容阳呢。喜比为白麟,惟忧不丰溢。烈飙泽雨作,真声向人出。司原悔何由,肝胆空骇傈。”诗的前半部写司原以一头涂满白土的普通猪为珍贵白麟的荒唐举动,以及猪的诌媚作态;后半部写雨水冲洗后猪原形毕露以及司原的后悔不迭,全诗颇含讽刺,抒已心声。

  在固定词语中,与猪有关的为数不少:“狼奔豕突”喻仓皇逃窜;二行同狗彘”、“狗彘不如”均喻人行为无耻;“向虎借猪”喻不可能。

  还有“人怕出名,猪怕壮”;“死猪不怕开水烫”;“猪笑乌鸦黑,乌鸦笑猪没成色”;“跑了猪,跑不了圈”;“没狗的地方猪看家,没鸡的地方鹅打鸣”;“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老母猪爬楼梯,想拱高门”等……

  以十二生肖中“猪”为题材的烟标很少,这大概与“猪”的形象贬多于褒有关吧。我集有一枚来凤卷烟厂出品的“野猪”牌烟标。墨绿色底衬,褐色岩画纹饰,反映的是原始先民狩猪牧彘的情形。主图为一金色狂奔的野猪。从这枚烟标可以反映出“猪”是最早被人类驯服的动物之一。难怪传统文化中,“六畜”、“三牲”、“太牢”、“少牢”等场合总少不了“猪”的身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