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讲台有必要从课堂上消失

 江山携手 2016-01-28

讲台有必要从课堂上消失

讲台有必要从课堂上消失

路过教室,第一眼就看到讲台,总觉得跟孩子们摆放的位置有些不相协调,我似乎有一种去掉讲台的冲动。也不知是谁发明了这讲台,成了课堂必不可少地风景线,构筑了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一个讲台的传统课堂的特点。

一支粉笔挥洒天下,三尺讲台铸就人生,人们形容教师的伟大几乎都是这个意思。 魏书生先生非常聪明,他没有明着废除讲台,可教室里除了有讲台之外,还多了一样办公桌,这其实是对讲台的不自信的一种鞭策,也算一种补救吧。

每次听课或者路过课堂,我发现许多老师被讲台羁绊着,不敢越雷池一步,生怕干一些出格的事情一样。说到好听,要以学生为本,可以一个讲台,师生之间就隔膜起来,更别谈师生互动了。有些老师,一开始趴在讲台上,慢慢地给课堂起头,甚至会出现言不达意,逻辑混乱的局面,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渐渐融入课堂,也就会不知不觉地就走到孩子们中间,跟孩子们一起活动,一起探索问题。我总觉师生之间进入角色太慢,前五分钟不是在享受课堂,而是在经受折磨。还有一些老师,也不知是不是自己准备不充分,从开始到结束几乎都是趴在讲台上,眼睛也不敢直视孩子们,一路的吱吱呀呀,恐怕连自己都不知所云,更何况刚刚接受知识的孩子们了。习惯能产生经验,也能造就堕落。一个不起眼的讲台,他就是教师们掩饰自己内心恐慌的工具,甚至会成为教师向孩子们开火的子弹,搞得师生之间关系特别紧张。

记得有一次,我坐在孩子的座位上写着自己的教学日记,孩子们也在安安静静地做作业,这时候,一声巨响,一大堆的作业本子摔在讲台上,惊天动地。孩子们吓了一跳,但很快恢复了平静,可能是见得到了也就习以为常了,然而写日记的我,却记忆犹新,总觉得恍惚如昨日发生,恐怕是自己胆小的缘故吧。

还有一次,自己在办公室批改作业,隔壁的教室突然出现一声巨响,整个教室都没有了一点声音,很快书从教室里飞出来,循声一看,讲台倒了,书撒了一地,几个小毛孩站在作为上一动不动,老师则铁青着脸在那儿训斥。当时的自己只有开溜,场面实在壮阔,非我们这些胆小的人敢承受。

讲台,原本是老师放书本、参考资料、实验器材、黑板擦、粉笔,学生放劳动工具的地方,由于它的存在,一步步演变为老师的不动产工具,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

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讲台的存在,师生关系似乎失去了应有的温情,课堂纯粹成了教与学单向发展的过程,孩子们成了可以支配的对象,老师成了主宰一切的权威者,这种不对等的关系又怎么会培养出独立人格的孩子,看来教育无小事,一个讲台也能看出端倪来。

有一次参加骨干教师培训,有专家指出,我们的少数老师老是喜欢在孩子中间转来转去,晃得人的眼睛有些生疼。我可能理解错了意思,也许老师就应该讲究师道尊严,讲究高高在上,循声望去,说话的高人坐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压根儿不管下面的人听不听得懂,还好服务员及时倒茶,否则,这位专家不晕倒在课堂上才怪呢。这位专家讲的玄乎理论我已经忘得一干二净,唯独他这段批评和不变的坐姿难以忘怀,似乎是过去老古董的影子,代表着一种守旧。

其实,真正的大师,他都不会一直待在讲台上,总会来到孩子中间,哪怕说一些俏皮话,都包含着智慧,这样的高人,能听他的课才是一种际遇。我很难忘记南通大学周扬教授和姜光斗教授这两位大师的课堂,周扬老师一支粉笔,妙语连珠,逻辑缜密,给我们呈现了一部伟大的逻辑画卷。姜光斗先生,一杯清茶,语速缓而有力,调拨如火纯青,俨然是佛祖降临,天女散花。他们没有拘泥于一座讲台,上他们的课就是一种对思维和文化的自信,催促每个学生积极向上,创造更伟大的人生。

一次活动,如果是领导端坐在前面的主席台,哪怕话筒的音量再响,恐怕也很难入耳,就像鲁迅在《社戏》里形容的唱戏的老旦一样,只知道伊伊呀呀的唱,坐下来依旧是唱,这样的角色,几乎没有人喜欢,否则,戏台前也不会成了白地,有人走了,有人聊天,压根儿没人管戏台上发生的一切,这出戏不知有没有价值,简直不敢恭维。

从教育长远发展,从孩子们身心健康成长来看,讲台是要退出历史,我们需要在教与学中展示应有的自信。(钱永华  图片摘自百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