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付疑难杂症的高频率用方

 dlhz49 2016-01-28
大家晚上好。刚才看群主说,今天是伤寒经方求真群第十二次课了,不知不觉和大家在一起三个月了。时间过得真快。今天我看已经有八百多个人,看来大道不孤,真正的传统中医还是大有希望的。
今天讲小柴胡汤。通观古今经方大家的医案,柴胡类方剂可谓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不仅经方家喜欢用,时方家也喜欢用。还有人说,学《伤寒论》学会两个方剂,一个桂枝汤,一个柴胡汤,也就学会了伤寒之法。可见此方之重要。所以今天不答疑了,我将以整堂课的时间来系统的讲解这个方子。下次课再来讲解医案和答疑。下面进入伤寒论的学习
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肋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这是第37条。
小柴胡汤方
柴胡 半斤  黄芩 三两  人参 三两  半夏 半升(洗)  甘草(炙) 生姜各三两(切)  大枣 十二枚(擘)
这一条讲小柴胡汤。这个方子很重要,可以说是治病的时候用途最广泛的一个方子。为什么呢?因为它是治半表半里的阳性病,也就是少阳病的主方。半表半里涵盖的是除表与里之外的广大区域,三焦系统和大部分脏腑都在这个区域,各种疑难杂症也大多在这个区域。
为什么疑难杂症多在半表半里?因为表病相对来讲没那么复杂,万病若能出表都是好事。
为什么疑难杂症多在半表半里?因为表病相对来讲没那么复杂,万病若能出表都是好事。偶尔长湿疹皮肤病是好的,说明病出表了,毒素出来了,里面就无事了。长疮长疔更好,我记得小时候很多人都会长疮,尤其是春夏之交的时候。现在长疮的少了,生癌的就多了。
是不是跟抗生素有关系?很难讲,先不说化学毒素的伤害和沉积,吃过西药片的都知道,抗生素是很苦的,用中医的角度来看都是苦寒的东西;大量的水输入身体也会造成阴寒,因为水是阴性的。所以西医治疗往往会让人体陷入阴证。
阴证有个特点,就是很少发烧疼痛,病人自体感觉没那么难受。病入了里,身体里面没有神经,当然没那么难受。很多人输了液觉得舒服些了,其实是阳证治成了阴证。当时舒服些,随后又会造成别的疾病,所以现在长期依赖医院的病人特别多,疑难杂症和恶疾也特别多。
为什么病会从表进入半表半里呢?根源在脾胃。《伤寒论》是以脾胃为中轴来看待人体的。脾胃好比车轮的轴心,其它的地方好比车辐,车辐是围绕车轴运转的。当脾胃弱了之后,津液能量化生不够了,无力将病邪排出于体表,病邪就会入内。如果在半表半里这个区间僵持住了,就产生了半表半里证。
先把整个条文解释一下,再来详细讲小柴胡汤。
为什么说“脉浮细而嗜卧”是“外已解也”?我们前面说过,脉浮紧是表不解,汗不得出。如今是脉浮而细,说明体表通畅了,邪气已经开始解了,所以脉不紧绷着了。为什么脉细呢,说明气血也消耗了。
这时人就会产生“嗜卧”的反应,就是老想睡觉,这是人体为了生长气血产生的一种自我调节反应。这种反应往往是在邪气解除之后才会有。当人体还有邪气的时候,哪怕疲乏也常常是烦躁的,想睡也睡不着,因为肌体需要亢奋起来去攻邪。
我在临证上经常碰到这种情况,病人刚吃药的头几天会头晕,或嗜睡,有时还会有腹泻的反应,
病人往往以为这是不好的反应,其实不是这样。如果没有给病人下泻药,甚至下的是一些所谓的健脾止泻药,病人反而有腹泻的话,这是大好的反应,这是人体自己在排邪气排淤积。
黄帝内经》里有一句话:“药不暝眩,厥疾弗疗。”暝眩就是眩晕反应,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吃了药如果没有头晕反应的话,严重些的病是治不好的。我有病人刚吃一二剂药的时候头晕得要扶墙,但病很快就好了。嗜睡、腹泻事实上也是暝眩的类似反应,原理是一样的,是人体生长能量和排病邪的反应。
如果“脉但浮者”,就是脉只是浮,没有嗜睡反应,那病邪还没有完全去,还有表证。条文里说的是与麻黄汤,古代用竹简刻字很费力,难免惜字如金,不能但凭一个脉浮就给麻黄汤。还是要全面辨证,有充分的麻黄汤证才给麻黄汤。
“设胸满肋痛者,与小柴胡汤。”这个胸满肋痛是柴胡汤的四个主证之一。另三个主证是“往来寒热”,“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饮食”。
要弄清这四个证的机理,就要详细解释一下人体的表里大循环。
在之前的课里我经常提到人体的大循环,那人体的大循环到底是什么呢?休息十五分后给大家解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