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部提升术的发展及SMAS深平面除皱术技术细节

 古月三羊 2016-02-02



为什么应用深平面除皱术?

Why Deep Plane?


面部除皱术的演变:

· 起初行耳周皮肤部分提紧


· 随后行皮下广泛分离和折叠技术


· SMAS系统提出


· 法国人提出了类似于小-SMAS除皱概念但是基于腮腺表面区域


· 瑞典整形外科医师SKOOG提出深平面解剖概念:深平面解剖分离后提升组织恢复原位



为什么需要解剖复合组织瓣且必须固定于牢靠组织?

Why the Dissection of an Ample Composite Flap with Anchorage to Deep Fixed and Robust Tissues?


· 该方法不仅疗效持久自然,且恢复正常解剖,考虑各类组织复位。


· 三层结构的深平面解剖后,可以将疏松组织三维恢复到原位。


· 牢靠固定于坚固组织:
乳突骨膜(mastoid periosteum)
颈阔肌-耳韧带(Lore fascia or platysma-auricular ligament)
颧弓后三分之一骨膜(periosteum of the posterior third of the zygomatic arch)
颞浅深筋膜(deep temporal fascia)


· 这样固定于坚固组织不仅可以获得长期疗效,还可以减少张力瘢痕形成



充填还是提升

Inflate or Elevate?



· 伴随衰老现象,皮肤、脂肪组织及骨骼都有萎缩现象


· 因此面部皮肤松弛主要是皮肤扩张以及骨骼脂肪萎缩双侧原因导致。因此除了提升及去除多余组织,我们认为容量的补充也是必需的。


· 通常脂肪充填于颧骨及眼周,部分注射于睑颊沟,到唇下颌沟,有时候也注射于唇。部分案例为了面部轮廓调整也注射于下颌角部及颏部。


· 我们应用了所有文献报道的脂肪注射方法,选取最有效的注射方式。我们应用不同大小的钝针,也抽取身体不同部位的脂肪,尽量不应用局部麻醉及血管收缩药物。无论是哪种方法也无法保证100%脂肪存活。


· 我们发现脂肪在眶周及颧骨区域有良好的存活,在唇部及鼻唇沟以及颞部存活短暂。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觉得值得再次注射,即使脂肪存活少也可以改善肤质。


——以上内容由徐海淞博士编译整理



深平面除皱术技术细节

Facelifting: Technical Details


过去的15年中,我们不断规范面部提升的技术标准包括基本步骤,同时也考虑不同个体特征、年龄、性别的不同。术前检查为手术技术选择和潜在并发症预测提供精确的信息。术前还须同患者沟通,一方面确认提升区域(例如仅下面部或延伸至颞额部位),另一方面讨论是否同时联合其他技术或手术解决更多问题(例如磨皮除皱、睑成形术、脂肪移植或假体填充、吸脂术等),以实现和谐整体的年轻化效果。


麻醉:采用全身麻醉,麻醉前进行切口标记以及对手术部位必要的处理。在全身麻醉同时进行局部麻醉剂渗透,每侧使用120mL 0.2%甲哌卡因和1:500,000 肾上腺素。


切口


· 对于颊部下方以及颈部,切口从鬓角下方开始直至耳前部位。


· 对于中面部眶缘和颞骨部位,切口从鬓角下方开始直至颞骨部位。


· 如果眶缘到发际线的距离较短(< 4 cm),则切口可以延伸至头皮,同发际线平行,距离约3cm。在向头侧(At its most cephalad extremity),切口宜轻微向内下方弯曲以避免多余皮瓣(dog ears)。


· 如果眶缘据发际线距离较长(> 4 cm),则切口最好沿着发际线,避免向头侧移位(cephalad displacement)。此时,手术刀必须呈大幅度斜角,如此,当头发长出来之后,将越过并覆盖瘢痕。


· 这类切口依据发际线呈“Z”型。在耳前缘,男性适合选择耳屏前(pretragal)切口,女性适合选择耳屏后(post-tragal)切口。


· 在耳屏下方水平,最好用一个斜角或较短的垂直切割打断切口线,从而保留耳屏间切迹。


· 继续向下至耳垂周围,随后向上至耳后沟,直至到达发际线,再继续几厘米到枕叶区。

 


 


皮下分离

Subcutaneous Undermining



· 颊部和颈前部通常行浅肌肉腱膜系统(SMAS)下分离,从耳后乳突开始,向后至下颌角投影后侧下方2cm 处。


· 随后在同一平面分离耳前部位,在该部位,分离至皮肤切口3cm 处,直到眶缘。


· 如需颞骨提升,且切口位于毛囊前,则型皮下分离;当切口位于头皮部位,则在浅筋膜下方分离,进而向后延伸至皮下平面。


· 颊部的皮下分离必须非常浅表以留下大部分脂肪在浅肌肉腱膜系统下面。


SMAS 下分离

Sub-SMAS Undermining



· SMAS 下分离开始前必须确定正确的深度,因此,首先应切开腮腺部位的SMAS,如此,能避免面部神经分支受伤,同时也能清晰认知各个组织平面。


· 利用组织钳提起耳垂前方2cm 的肌筋膜组织,确认组织不再移动,在组织钳尖处切一个短小的口。如果腮腺暴露,则表示平面过深,分离应该再表浅一些(0.2mm),在腺囊上面。


· 因为分离向前下方延伸,所以很容易发现和颊部筋膜组织一起的颈阔肌纤维。切口完成后,将Trepsat 分离钳插入,实现颈阔肌下分离,先颈部再颊部。注意避免伤害面部神经分支。


· 在颈部,颈部分支到颈阔肌在三分之一水平非常表浅,因此前方分离须格外小心;在颊部,腮腺前缘前方,面神经分支仅由薄薄的腮腺-咬肌筋膜保护,因此,分离必须在深筋膜和SMAS之间的层面进行。


· 鉴于面神经的特殊性,深平面分离最危险的有两个部位:

1、沿下颌骨,咬肌前缘水平处,此处下颌缘支变得表浅,有面部血管通过;

2、颧弓中间三分之一处,此处颞额分支没有了腮腺保护,浅表颞筋膜在颧弓上面通过。


· 考虑到边缘分支,将颈部和颊部平面沿下颌骨分离,在咬肌前方须谨慎。时刻观察避免伤害神经。在颞部变得表浅之前,颞额分支位于颧弓深层,粘附于骨膜。因此,如果想深层分离并避免伤害这些分支,只要握住手术钳且提升SMAS 就足矣。


· 如果选择所谓的SMAS 技术,那么行颧弓前三分之一处切口将更安全。SMAS 包括颊部和颈部颈阔肌浅表筋膜,只有确认需要塑形矫正后再提升。



 

· 作者发现,想要获得自然和长效的结果,最好将分离延伸至欲解决的问题部位处。例如想要除去颈阔肌皱纹,则有必要进行颈部SMAS下分离直至正中线。一侧深分离则另一侧同样操作。类似的,如果想矫正下颚下垂(heavy jowls),深分离应该延伸至仅位于下颚前方的下颌韧带。




颈阔肌皱纹治疗

Treatment of Platysmal Bands



· 虽然主要解决的颈阔肌皱纹问题,但最好考虑颏下切口,并通过“Z”成形术延长,避免张力过高。


· 采用直接缝合法,完成肌肉横向分开(transverse division),可以完全祛除皱纹。有人提出一种有趣的方法,沿纤维方向纵向切开颈阔肌,从前缘开始5-6cm。横向切开可以新建两个小肌肉皮瓣,通过悬吊缝合向后牵引。这种解剖结构上的改变能够实现除皱。



中面部

The Midface Area



· 中面部提升同皮下脂肪填充联合往往效果更好。对于不太严重的案例,行经典的颈面部提升即可,首先延伸耳前皮肤切口至头皮内,据发际线2~3cm。从颞部切口开始,在浅表和颞深筋膜间行深分离,直至发际线。随后,在皮下层继续分离,直到外眦和侧颧骨处。


· 对于SMAS下分离,须在颧弓前部上方切口,以便在颊部脂肪垫前和唇部提肌间行内侧深分离。


· 触摸颧弓下缘,皮肤通过颧弓韧带锚定至骨膜,分离释放时须谨慎避免损伤面神经。


· 找到韧带前方的颧大肌,使用Trepsat 钳至鼻唇沟处正确平面,颊部深分离头颅延伸(cranial extension)。



重定位、锚定以及修剪复合皮瓣

Repositioning, Anchoring, and Trimming the Composite Flap



· 深度分离之后就需开始矫正松弛,锚定皮瓣并修剪。


· 沿外上侧提拉,在合适的牵引力下锚定以固定解剖结构。在下颌角水平也可以分为2个更小的皮瓣,先拉颅侧皮瓣,后拉尾端皮瓣。


· 如此,分配了牵引力至尾部皮瓣突出了颈部角度。如果不分割皮瓣,则更适合矫正颈部下方松弛。


· 主要的锚定点有四个:

1、乳突骨膜

2、颈阔肌-耳韧带

3、颧弓后三分之一骨膜

4、颞深筋膜



适应、修剪以及缝合皮瓣

Adapting, Trimming, and Suturing the Cutaneous Flap


· SMAS 皮瓣锚定后,必须将皮肤置于其新位置。要使得皮肤重置得合适,两个缝合关键点须考量:

1、外耳上缘高度处

2、耳后皮肤切口曲线后方处


· 纤维蛋白凝胶喷涂于整个皮下分离部位。皮肤边缘用5-0 Monocryl或Vicryl Rapid 缝合。最好戴上棉制压力带。


原文标题:Facelift 2015

作者:Chiara Botti, MD Giovanni Botti, MD

来源:Facial Plast Surg. 2015 Oct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