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粥文化

 静幻堂 2016-02-05

中国粥文化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上下可追溯几千年,而中国的粥文化根植于中华文明,一直流传至今。《周书》记载“黄帝始烹谷为粥”,此“谷”泛指五谷:黍、稷、菽、麦、稻,“烹谷为粥”是说将黍、稷、菽、麦、稻等粮食用水煮至稠糊即为粥。可见粥文化可以追溯到中华“人文始祖”时期。

中国粥文化

粥在古时唤“鬻”亦唤“糜”,“鬻”本义为用火和水把米粒煮大最大体积,“糜”者粥粥然也,二者是粥最形象的表示。所谓“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蔬为充” 。五谷养人,民以食为天,“烹谷为粥”使粥成文主要的饮食特色。随着时间的推移,粥的品种有不断的发展,秦汉时有“麦粥”、“豆粥”之分,并且成为招待贵宾的食物,甚至是上位者用于奖赏的食物,曹操将红梁定为御粥,用于赏赐群臣;汉宣帝以粥赏赐儒生诵《楚辞》,“每一诵即与粥”;到唐明皇以“防风粥”赐文人学士。

随着粥的品种增加,粥的用途也有不断的延生,不仅仅用于果腹充饥,还用于治病养生。《黄帝内经》云“药以祛之,食以随之”,“药粥”成为一种独特的食物存在,是集治病养生和果腹于一体的食物,并一直延续到现代。《史记》记载淳于意用“火齐粥”治疗齐王的阳虚痹。《伤寒论》张仲景令患者服用桂枝汤后,啜热稀粥以助药力。后《太平圣惠方》《太平总济》《脾胃论》等众多医药典籍对药粥进行阐述,并创造许多至今为人们沿用的粥品,如薏苡仁粥、黑豆粥、酸枣仁粥、羊骨粥等等。

中国粥文化

粥不仅有治病的药用价值,还有很高的养生价值,粥稠糊,易于消化、吸收,五谷杂粮含有丰富的糖类、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矿物质,营养均衡,能满足人体的需要。在古代人们就发现粥的养生价值,北宋文豪苏东坡在《粥贴》中写道:“粥能推陈致新,利膈益脾,粥既快美,粥后一觉,妙不可言”。认为粥能促进新陈代谢,健脾养胃,味美,有助睡眠等。《本草纲目》言:“益虚劳,润脏腑,泽肌肤,和血脉”。 中医认为粥甘温无毒,养脾胃,止烦渴,益气调中,清心利小便等作用。

粥具有清淡、营养、易于吸收的特点,而且可以根据粥内的辅料不同使粥由不同的养生效果。直至今日,粥依然是受到广大人们喜爱的一种食物,而且粥的品种、入粥的材料均有发展,各类肉粥、蔬菜粥、花粥、药粥种类繁多,味道也多种多样,可以满足广大人们的需求。

粥是中华文明中独特的一个存在,他稠糊的性质沾染在中国人的骨性中,相濡以沫,温文尔雅。他味美、滋润,被奉为“养生圣品”,有延年益寿之功效,陆游道:“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