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年蒸馍的讲究这么多,你知道几个? | 豫记

 wyk1014 2016-02-05

过年蒸馍的讲究这么多,你知道几个? | 豫记

刘箮 | 文

在故乡,每年腊月下旬,家家户户都要和面蒸馍,尤其要蒸大馍和枣山。大馍在春节用于祭祀,以及送给长辈,收到大馍的长辈,再以枣山回送给小辈。

1习俗来源

大馍用以祭祀,有文史为证:明人郎瑛《七修类稿》记载:“馍本名蛮头,蛮地以人头祭神,诸葛之征孟获,命以面包肉为人头以祭,谓之‘蛮头’,今讹而为馍也。”

但过年给长辈送大馍从何时开始,却不得而知。个人以为,过去生活条件艰苦,好面(我们把小麦面粉也称好面,平时多吃杂粮面)很稀罕,才会作为礼品,孝敬给长辈。

过年蒸馍的讲究这么多,你知道几个? | 豫记

除了习俗,蒸馍也寓意着来年生活蒸蒸日上,所以过年蒸馍是大事,要提早准备。

2淘麦子打面

先要选一个好天气,估算要蒸多少馍,从粮穴里舀出麦子,倒进竹篮,在门口的大水缸里进行淘洗。

淘洗干净后,在院子外阳光好的地方,铺一块布,把麦子均匀摊开晾晒。大约一到两天后,捡一粒小麦用牙齿咬一下,听到嘎嘣一声脆响,就是干透了,可以装袋拉到打面机房打面了。

麦子放进打面机,机器一响,出来麦麸和面,是第一遍,把麦麸放进去再打一遍就是第二遍,当然第一遍的面粉最白,越打麦麸越少,面越多,也越黑。

平时要打三四遍,过年蒸馍的面却只打一二遍,这样面比较细,蒸出来的馍也白很多。

过年蒸馍的讲究这么多,你知道几个? | 豫记

民谚有云:二十六蒸馒头,以前过年每家都要蒸很多馍,需要用两三层的笼屉和配套的锅盖,但一个村子也就几套笼屉,需要轮换用,而且一家蒸馍几家帮忙,这样蒸馍的日子不再集中于一天,大概从腊月二十六前后就开始了。

3自然发酵

近些年的记忆中,我家都是二十三小年杀猪,二十五蒸馍,蒸馍不仅只蒸大馍和枣山,还要蒸些小馍和包子。

在正式蒸馍的前一天,准备活动已开始,要把和面的盆、缸,蒸馍的笼屉、锅盖,晾馍的高粱帛(用高粱杆编成类似帘子)洗净晾干,等早几天泡发的“老面肥”满盆里冒泡,就可以和面了。

和这么多面,是个力气活,平时不下厨的男人,在女人的指挥下,穿起围裙,卷起袖子,盆里放上面粉、面肥、水,开始和面。

过年蒸馍的讲究这么多,你知道几个? | 豫记

和好后,面团上蒙一块湿笼布,防止面皮发干,每个盆上都加上盖,上面再包一层棉袄或棉被,让面慢慢长,我们把面发酵叫“长”。

等到夜半,看面长的差不多了,开始“接面”,接面就是在长好的面团里加入干面和水继续和,可加快发酵的速度。

接面必须两人协作,一人和面,一人旁边不断加水加面,把干面粉揉进和好的面团里很不容易,我觉得是整个蒸馍过程最累的,而且都要半夜起来。

记忆中有几次跟父母一起接面,尽管是寒冬腊月的夜晚,和面的父亲额头汗水密布,脸上却藏不住节日到来的喜悦。

过年蒸馍的讲究这么多,你知道几个? | 豫记

面越和越多,盆里放不下了,就一块块摞到缸里,等准备的面袋里空了,蒸馍面就全和好了,再把这些面盖好,等着发酵。

有时候天气太冷,面很久没有动静,父母就会把面盆端到灶台前,抓一把麦秸生堆火,屋里温度高了,面发的也快。

4开始蒸馍

天刚蒙蒙亮,母亲已准备好碱面,泡好了红枣,帮忙的邻居也来了,往往一个案板不够,二婶就把她家案板也搬来,宽敞的厨房立刻拥挤了,却温暖热闹。

母亲再次掀开笼布,大家也凑过来看,面长了一倍,用筷子拨开面皮,蜂窝一样,可以蒸了。

案板上撒好面扑,每人盆里拽出一块面,洒上溶解有碱面的温水,大家就着案板开始揉面。等碱面充分融入面里,越揉越光,就迅速揉成一条,再一把拽成一个均匀的面团。

过年蒸馍的讲究这么多,你知道几个? | 豫记

平时蒸馍是揉成一条后切成方块,也叫方馍。过年的馍象征着团圆,要揉成圆形,老家把圆馍也叫“蒸馍”,比方馍多一道揉圆的工序,也就是过年才做这样的蒸馍。

有经验的人揉起馍来非常快,一块面团没见怎么揉,很快变的光滑而有弹性,再收拢边缘窝成一团,光面朝上,放案板上双手掌心来回搓几下,一个蒸馍就做好了,放在一旁,让其再长一会,也定下型。

待馍比刚揉好时大了一圈,就可以上锅蒸了,大锅加水已烧热,把馍有间隔的摆在铺好笼布的笼屉上,摆满加盖。

过年蒸馍的讲究这么多,你知道几个? | 豫记

每锅要放两三笼馍,需要大火,平时的麦秸和玉米杆都不顶烧,一定要烧木柴,劈木柴的自然也是家里的男人们。

蒸馍烧火也要有经验,火太大馍看着熟了,但吃着生,火太小,馍塌架,没有形了。烧火的差事一般交给家里的老人,烧上一天火,也不急不躁。

5忌讳说闲话

过年蒸馍是不能随便说闲话的,比如“这面怎么不长啊”、“馍好吃不好吃”,人们认为不吉利的话会影响馍的口感和形状,以及来年的生活。

村里有一户人家,蒸馍那天围拢了一帮小伙子,第一锅馍还没有蒸熟,大家就七嘴八舌的打赌,这馍长的怎么样?等停火掀开锅盖一看,一锅结实的面疙瘩,不但没长,还黑乎乎的,女主人拎起烧火棍把这群孩子轰了出去。

过年蒸馍的讲究这么多,你知道几个? | 豫记

赶上蒸馍,大人们怕孩子说闲话,多半给孩子几毛零钱,打发出去玩,所以过去腊月的乡村,常看到三三两两的小孩聚在一起放鞭炮,踢毽子。

不管玩的多开心,孩子还是惦记着锅里不同往日的圆馍馍,玩一会就回来了,院子里转悠着等第一锅馍熟。

6第一锅馍出笼了

农村蒸馍烧火不看时间,先是水烧开后,笼屉周围都冒起了蒸气,称为“圆气”,等蒸气呼呼直往上走,也就是大圆气了,很快水气中飘着香甜的馍味,小火再烧一会,捂几分钟,就行了。

每次我们着急问:“馍熟没有?”母亲就顺着灶上的热气看一眼,答道:“中了,到二檩子上了!” 以前木头结构的三角形房顶,只要水气冲到顶上第二根檩,大圆气了,馍也就熟了。

过年蒸馍的讲究这么多,你知道几个? | 豫记

现在水泥板的平屋顶,早没有了檩,平日里偶尔帮忙烧火蒸馍,问及馍熟了吗,母亲会说:“中了!”不定谁会补上一句:“到二檩子上了!”虽是一句趣话,却发现大家都在惦记着过去的时光。

要不说过去柴锅蒸馍做饭都好吃呢,连锅盖也是用麦秸秆或稻草手工编织的,蒸馍时用这种锅盖,透气,吸湿,防止水珠低落,能保留小麦面粉的天然清香。

因为吸了水的缘故,这又厚又高的锅盖,提起来特别费劲,常常都是父亲负责提锅盖。

身在院外心在厨房的我们,每次听到母亲喊在外忙活的父亲:“掀馍了!”我们就知道馍熟了, 立刻蜂拥到厨房。

过年蒸馍的讲究这么多,你知道几个? | 豫记

掀了锅盖,大伙端着笼屉,把冒着热气的馍一个个拿出来晾在高粱帛上。母亲则早早拿起一个馍,从堂屋的香炉,到灶前,默默“愿意”了一遍:今年粮食丰收,家人都健康,感谢各路神仙和祖先保佑,新蒸的馍,你们先吃,保佑着明年一切都好。说着,掰开几块,放到香炉前。只等这个仪式结束,我们就迫不及待一手一个馍,不用配菜,这带着麦子清香,松软而又劲道的馍,小孩子都能吃几个。

7咸菜是馍最好的搭档

老家有腌咸菜的习惯,后来听说吃腌菜不好,母亲把腌的菜都倒掉了,此后几乎不再腌菜。

咸菜加馍,越吃越香,尤其是过年的蒸馍,怎么能少了咸菜。母亲自然不想扫大家的兴,总是拿出零钱,让我们去村里卖咸菜的老张家买些酱豆、腌蒜、豆腐乳等。

过年蒸馍的讲究这么多,你知道几个? | 豫记

有了咸菜,大家吃起馍来更津津有味了,包括帮忙的大人们也不例外,换着班吃,母亲喊着:“先别急着吃,一会还有好吃的油渣包子呢?”

看看灶前几大盆面,要先把大馍、枣山蒸够才蒸包子,估计要很久,还是先把馍吃够再说!

8蒸大馍和枣山了

一般先蒸两锅小馍,看看面长的情况,越晚面长得越好,就可以蒸大馍和枣山了,首先也要估算一下两种分别蒸多少。

拿一个刚蒸的馍,擀一块厚厚的面皮,包在馍上,最上再放一块面做的花瓣,上锅时嵌上一颗泡好的红枣,一个大馍就做成了,而做枣山要复杂一些。

枣山要先做花型,以代表长寿的仙桃和代表多子的石榴最为常见。印象中最简单就是仙桃做法了,把一块正方形面片对角切开,顺着切开的两角收缩,就是一个桃的形状。

过年蒸馍的讲究这么多,你知道几个? | 豫记

做好了花朵,再做枣山座子,即揉一根粗点的面团,再用擀面杖压扁,上面切上花纹,两头也可以做些花样。把枣山座子微微弯曲摆在笼屉是,紧挨座子把花朵密密摆好,每朵花和座子都嵌上红枣,一个枣山就做成了。

除了用于祭祀的枣山越大越好,其余的用来回礼,我们觉得不必做那么大个,一向并不固执的母亲却始终坚持宁大勿小,自然也有道理:村东头的阿宝,给舅妈送大馍,回礼的枣山只有巴掌大小,他生气舅妈吝啬,就把枣山用根绳子挂在房梁,过两天表弟来拜年,回家告知父母,来年的枣山就做的很大。

9传承

好多年前,街上有了用机器蒸馍的馍店,多数人家过年也就蒸些大馍和枣山。近几年,馍店里也有了大馍和枣山,而且是用蛋糕材料做的,也称“蛋糕大馍”。这样蒸馍的人更少了,而我家,包括一些家中有老人爱热闹的人家,则相反,馍越蒸越多,方法和蒸馍工具也越传统。

过年蒸馍的讲究这么多,你知道几个? | 豫记

首先是大家都吃腻了街上那些熥一次就“开花”的机器馍,特别怀念过去的蒸馍,想自己蒸,家里也几乎没有工具了,如此只能到过年蒸馍的亲戚家蹭馍吃。

知道有哪些亲戚爱吃蒸馍,母亲都多做一些,也有的提前就预约:“你们哪天蒸馍我去帮忙,给我多蒸几个!”

这样蒸馍量每年递增,草编锅盖和木笼屉用坏了,又买了一套铝制的,感觉蒸馍味道不及从前,父亲就跑了很远的地方,买了草编锅盖和木笼屉。

蒸馍的帮手也越来越多,母亲基本上很少再亲自动手,被大家当成指挥,指导孩子们蒸大馍,做枣山。

帮手多,烧火的也轮流换着,一锅一锅几乎不停,每每不到天黑,大馍和枣山就蒸好了,光洁的白馍,鲜红的枣,晾在经过岁月打磨,好像包了一层金黄色浆的高粱帛上,格外悦目。

过年蒸馍的讲究这么多,你知道几个? | 豫记

剩下的面开始蒸包子,也可以用红枣随意蒸自己喜欢的花样馍馍,“你们想做啥都可以,只要蒸熟吃了不浪费就行!”一向勤俭节约的母亲这样交代。

相信大家幼时都特别好奇母亲手中的那团面,有时孩子闹上半天,母亲也就揪下一点点面团给孩子玩。

现在想来,当时即便母亲想让孩子尝试,可白面太有限了,蒸过年的馍都不够,哪能随便玩呢?

待到最后一锅馍放到笼屉里,另一个锅里也炖上了好吃的菜,按过去习惯,要犒劳辛苦一天的帮手们。等馍熟了,菜也端上桌,就着热腾腾的馍,开始了晚饭。

10尝尝俺家今年的馍

高粱帛上的馍,通风好,很快就晾透了。晚饭后,母亲把大馍、枣山挨个装到箩筐里,放到屋角的阴凉处,等过年用。

再从小山一样的馍堆里,挑选一些形状好看的,拿来一摞盘子,每盘装上几个,送给左邻右舍,让大家尝尝今年的蒸馍。

再拿来几个棉布袋,分别装满,给帮忙蒸馍的人提上。挑出来的还有一部分单独存放,留着给送喜欢吃蒸馍的亲戚。

过年蒸馍的讲究这么多,你知道几个? | 豫记

其余的就是自家吃,纯手工蒸的馍,也没有其他添加剂,有的能存到春末。这还有个习俗,过年的馍要特意留出几个,用绳子穿起来,挂到通风处,自然风干,等立夏吃。

到立夏那天,把馍用水泡开,控去水分,加入面粉,或鸡蛋,小葱、韭菜之类,搅成糊状,摊成煎饼,就叫立夏馍。据说吃了立夏馍,可以消暑避夏,平安度夏,这个习俗,无疑见证了老方法蒸的馍保质期是多么漫长。

如今刚一步入腊月,在外漂泊的我就开始收拾行囊,要赶早回家帮母亲蒸馍。

作者简介:刘箮,河南沈丘人,现居北京,记忆深处是故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