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考试题汇编之诗歌鉴赏 【2015·上海卷】 (二)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第6-7题(4分) 【甲】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书博山 道中壁》) 【乙】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 【丙】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 6. 以上三句诗均为诗词的末句,都抒写了作者心中的渴望,请分别写出渴望的内容。(2分) 甲句:渴望能直接抒发心中的忧愁
乙句:
7.
下列对诗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以上三句都在感情 高潮时结束。 B. 以上三句或写现在或写将来。 C. 三句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 D. 三句都与标题有直接关系。 二、诗歌阅读 6.【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含义的理解。题干中已作了“都抒写了作者心中的渴望”
提示,再根据甲句的示例,可知需从表达诗人的“渴望”(思想感情)的角度分析。【答案】渴望能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望能登顶泰山、俯瞰一切的气概 7.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甲】句就与题目“书博山道中壁”无关。【答案】D 【2015·天津卷】 6.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B.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陶渊明《饮酒》其五)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D.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2015年浙江省 【2015·浙江省杭州卷】 21.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5分)
九日寄子约①
漫有登高兴,
【注】①子约:即皇甫濂,作者之弟;②黄河:指代故乡;③羁宦:离家在外做官。 (1)从这首诗_______、____等词语中,可判断标题中的“九日”是指_____节。(2分) (2)本诗蕴含着诗人丰富的情感,请作赏析。(3分)
答:
21.⑴
登高、望远 【2015·浙江省宁波卷】 (三)(5分) 樵夫词 【清】朱景素 白云堆里捡青槐,惯入深林鸟不猜。 无意带将花数朵,竟挑蝴蝶下山来。
19.前两句体现环境清静的景物有 20.请赏析“竟挑蝴蝶下山来”一句的精妙之处。(3分)
(三)(5分)19.【解析】本题是对环境描写理解能力的考查。诗人在诗的开头描写了一个人捡柴的宁静环境,用“捡青槐”来烘托“白云堆”的清幽,又用“鸟不猜”来反衬“深林”的幽静,“白云堆”“深林”集中体现了环境的清静。白云堆 20.【解析】本题是对诗句鉴赏能力的考查。诗的最后两句是写樵夫挑柴下山的情景,“竟挑蝴蝶下山来”一句,不说是樵夫挑柴,而说挑的是蝴蝶,语句含蓄,意蕴颇丰,一种生活的悠闲自在其中,一个“竟”字表现了喜出望外,与前句的“无意”遥相呼应。 【示例l】樵夫无意挑蝶蝶自随,“竞”字表现出惊喜之情,隐现涛人的雅趣。【示例2】明明是挑柴,却说是挑蝶,挑柴的辛劳全无,有的是生活的悠闲,诗人借樵夫表达对悠闲生活的向往。(3分) 【2015·浙江省温州卷】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3~17题。 李白传(节选)[来源:Zxxk.Com] 【元】辛文房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③ 【唐】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上听吹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④。
13.从《古代汉语词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中,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意思正确的一项。(4分)
14.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断3处)(3分) 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
16.下列句中的“望”字,与诗中“西望长安不见家”的“望”字情感相近的一项是(
17.诗歌末句,诗人借想象之景,表现凄凉、感伤的心境。结合所选诗文,分析产生这种心境的原因。(4分)
三、古诗文阅读(17分)
【2015·浙江省湖州卷】 三、古诗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诗文,完成13-19题。(18分) 西江月① 【宋】苏轼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数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②浅浪,横空隐隐层霄③。障泥未解玉骢骄④,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⑤。解鞍欹⑥枕绿杨桥,杜宇⑦一声春晓。 (选自《唐宋词鉴赏辞典》) 【注释】①西江月:词牌名。②弥弥:水盛的样子。③横:广远。层霄:层云,④障泥:马鞯。垫在马鞍下用于挡泥。玉骢(cōng):青白色的马。⑤琼瑶:美玉,喻指月光下的水面。⑥欹(qī:歪,斜。⑦杜宇:杜鹃鸟。[来源:学&科&网] 书杨朴事 【宋】苏轼 昔年过洛,见李公简云:“真宗既东封还①,访天下隐者,得杞②人杨朴,能诗。及召对③,自言不能。上问:‘临行有人作诗送卿否?’朴言:‘惟臣妾有一首云: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④’上大笑,放还山。”余在湖州,坐作诗追赴诏狱⑤,妻子送余出门,皆哭。无以语之,顾语妻曰:“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诗送我乎?”妻子不觉失笑,予乃出。 (选自《东坡志林》)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无以语之,顾老妻曰:“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诗送我乎?”
译文: 15.用“/”给《西江月 》小序中画线的文字断句。(限断两处)(2分) 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 16.《西江月》词与小序所写内容互相印证,请举例说明。(2分)
答: 17.根据《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中的“惜”选择恰当的解释,并说明理由。(3分)
答: 18.《书杨朴事》中写了真宗的“大笑 ”和苏轼之妻的“失笑”,请选择其一写出你的理解。(2分)
答: 19.请结合《西江月》与《书杨朴事》的内容写出你对苏轼的认识。(3分)
答: 三、古诗文阅读(18分) 13.(1)及;等到……的时候(等到) 评分标准;共3分,每小题1分 14.我没有什么话来对他们说,回头对老妻说:你就不能像杨处士的妻子一样作一首诗送我吗? 15.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 16.示例(1)小序中‘乘月至一溪桥上’点出明月当空,也正因如此,才有词中“照野弥弥浅浪”的绝佳月色。(2)小序中流水锵然说明溪流汩汩,印证了词对水盛(弥弥浅浪)的描写。(3)词中诗人醉眠芳草之想和解鞍奇枕之姿,印证小序中的酒醉和曲线醉卧。 评分标准;共2分。答出一点即得2分。 17.A(爱惜),莫教踏碎琼瑶,一句中将水面比作美玉,足见“一溪风月”之美,“莫教踏碎琼瑶”(忍让马蹄踏碎它)表现作者对美景的爱惜、赞美之情。 评分标准:共3分。释义1分;理由2分,意思对即可。 18.示例1;大笑,因为真宗被杨朴机智幽默的回答所感染,不禁大笑,从而看出真宗爱惜人才,心胸宽广,不强人所难。 评分标准;共2分,意思对即可。 19.示例西江月中苏轼贬官黄州,以山水为乐,行为放旷。【书杨朴事】中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时还幽默地以故事安慰妻子,可见他豁达、乐观之人。 评分标准;共3分。答出豁达乐观得1分,结合词和文分析各1分,意思对即可。 【附文言译文】从前经过洛阳,见到李公简,他说:“宋真宗泰山封禅以后,遍寻天下隐者,得知杞(地名)人杨朴,能作诗。皇上把他召来问话的时候,他自己说不会作诗。皇上问:‘你临来的时候有人作诗送给你吗?’杨朴说:‘只有我的小妾 作了一首诗。说是: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皇上大笑,放 他回家。”我在湖州的时候,因为作诗被下令逮捕坐牢,妻子儿子送我出门,都大哭。我没有话说,回头对妻子说:“你能不能学杨处士的妻子作诗送给我?”妻子破涕为笑,我才从家里出来。 【2015·浙江省嘉兴卷】 (一)崆峒①(15分) 【清】谭嗣同 斗星高被众峰吞,莽荡山河剑气昏。隔断尘寰云似海,划开天路岭为门。 松拏②霄汉来龙斗,石负苔衣挟兽奔。四望桃花红满谷,不应仍问武陵源。
13.此诗想象奇特,从形、神两个方面描绘出崆峒山▲
答: 14.尾联意蕴深刻,谈谈你的理解。(3分)
答: 13.高峻(高大、挺拔)雄伟(浩荡、勇猛、奔放、富有力量、富有斗志、气势磅礴)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把握,通过“斗星高被众峰吞,莽荡山河剑气昏。隔断尘寰云似海,划开天路岭为门。”可以刻出崆峒山的高大,气势雄伟等特点。【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4.尾联化用了《桃花源记》的典故,“不应仍问武陵源”表达出诗人追求的并非世外桃源,而是“桃花红满谷”的崆峒山,抒发了诗人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用笔委婉,含意深远。【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对诗歌主题的理解,尾联“武陵源”“桃花谷”,化用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的典故。关键词“不应”,表明了作者的态度,不应隐居,应该积极入世,积极向上的情感。【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015·浙江省舟山卷】 (一)崆峒①(5分) 【清】谭嗣同 斗星高被众峰吞,莽荡山河剑气昏。 隔断尘寰云似海,划开天路岭为门。 松拏②霄汉来龙斗,石负苔衣挟兽奔。 四望桃花红满谷,不应仍问武陵源。[来源:Zxxk.Com]
13.此诗想象奇特,从形、神两个方面描绘出崆峒山 14.尾联意蕴深刻,谈谈你的理解。(3分)
答: 13.高峻(高大、挺拔)雄伟(浩荡、勇猛、奔放、富有力量、富有斗志、气势磅礴)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把握,通过“斗星高被众峰吞,莽荡山河剑气昏。隔断尘寰云似海,划开天路岭为门。”可以刻出崆峒山的高大,气势雄伟等特点。【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4.尾联化用了《桃花源记》的典故,“不应仍问武陵源”表达出诗人追求的并非世外桃源,而是“桃花红满谷”的崆峒山,抒发了诗人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用笔委婉,含意深远。【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对诗歌主题的理解,尾联“武陵源”“桃花谷”,化用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的典故。关键词“不应”,表明了作者的态度,不应隐居,应该积极入世,积极向上的情感。【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015·浙江省金华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21题。 (一)(4分)
春水生
① 其 一 二月六夜春水生,门前小滩浑欲平。鸬鹚鸂鶒莫漫喜:吾与汝曹② 眼俱明! 其 二 一夜水高二尺强,数日不可更禁当 ③ 。南市津头有船卖,无钱即买系篱旁! 【注释】 ①唐肃宗上元二年(761)二月,杜甫寓居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作《春水生》二首。 ②汝曹:你们,指水鸟。③禁当:阻挡、拦挡。 16.诗题为“春水生”,这两首诗写出了春水什么特点?(2分)
答: 17.这两首诗都写春水,却体现了诗人完全不同的心情,请结合诗句分别加以分析。(2分)
答: 16. (2分)迅速溢涨,水量很大 17. (2分)“其一”描写春水初涨,万物欣然,诗人同水鸟们同享春光,目光明澈,诗人为时序更替万物复苏而喜不自禁;“其二”写春水猛涨,草堂前即将水满成灾,诗人生活困顿,没有钱购买船只以避水患,为自身艰难处境而忧苦不堪。 【2015·浙江省丽水卷】 (一)纳凉 秦观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注】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
10.前两句,“ 11.“风定池莲自在香”寄寓了诗人怎样的志趣?
10.⑴追⑵(纳凉时)悠闲自在 11.寄寓了诗人远离世俗,保持高洁品性的态度。 【2015·浙江省衢州卷】 (一)
陇西行(唐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①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②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南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注释】①貂锦:装备精良的精锐之师。这里指战士。②无定河:在陕西北部。 13.《陇西行》和《破阵子》都有“可伶”一词,其中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结合内容简要分析。《汉宫秋》、《山居吟》、《水龙吟》 答: 13.《陇西行》中用“可怜”一词体现了现实与梦境、悲哀凄凉的枯骨与年轻英俊的战士形成强烈的反差,表达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破阵子》中用“可怜”一词打破词人想要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美梦,抒发了词人对年华消逝的悲叹、壮志难酬 的愤懑。 【2015·浙江省台州卷】 (一)(5分)
10.如果说《浣溪沙》中的主人公是故地重游,那么《山行》中的主人公
则是 11.两首诗歌的主人公在见到“似相识”的飞鸟时,流露出的情感有何不同?(3分) 答: (一)(5分)10. 初到此地(初次来到这座青山) 【思路点拨】题目限定了答题的范围“《山行》中”,研读诗句“青山不识我姓字,我亦不识青山名”抓住关键词“不识”,再结合题干中“《浣溪沙》中的主人公是故地重游”不难用四字短语概括出《山行》中的主人公“初来乍到”“初到此地”。 11.【考点】本题考查对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的体味能力。 【思路点拨】揣摩诗歌情感的一般方法有:1.读标题2 读注释(背景)3读关键词4读意象5读作者。就本题而言,虽然题目要求回答主人公在见到“似相识”的飞鸟时,流露出的情感,但解答时也要注意结合诗境并展开想象来分析。如,由上阕的“去年天气旧亭台。”可见“物是人非”;由“无可奈何花落去”可见感叹时光易逝,“似曾相识”见其怀旧(人)之情。由前面的“青山不识我”而白鸟“似相识”,且对我“三两声”不难体会其惊喜之情。 《浣溪沙》中的主人公看到“似曾相识”的燕子,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无奈和怀旧伤今之情;而《山行》的主人公独行山中遇见飞鸟,则流露出惊喜之情。 评分标准:共3分。答对一首得2分,答对两首得3分。意对即可。 【2015·浙江省义乌卷】
中秋对月 【唐】曹松 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家人。 【注释】①曹松,晚唐诗人,七十岁才中进士,被称为“白头进士”。 14.这首诗的题目是《中秋对月》,诗中“(1)▲”是“中秋”,“(2)▲”是“月”。(填入诗句中的词语)(2分)
答:
【答案】14.(2分)(1)秋三五 内容,根据要求找出“秋”“月”有关的内容。古代中秋日称作“秋三五”,如无马臻《秋见 月》诗“正秋三五满,万里绝纤垢。”“蟾盘”是比喻月亮,比如又有清代黄景仁《中秋夜雨》 诗“今宵满意觞蟾盘,西北浮云早莛。”X§X§K]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 评价D。 15.后两句写中秋夜月光朗照,诗人想借此表达什么样的情感?(2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