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地域文化之八|沪(上海)

 秦岭之尖 2016-02-19

前言

文字是文化的符号,文明的密码。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精魂,它奠定了中华文明的特质,塑造了中国人的性格和精神。五千年中华文明的演进信息,很多都储存在汉字里,所以解码汉字,就是解密中国文化。



汉字与中国地域文化


人生最大的偶然性,在于呱呱落地那一瞬间,因为那一瞬间确定了你的家庭、故乡和国籍,确定了你人生的许多起点、资源或位置。生于强大还是弱小的国度,决定了你的国籍的成色;生于富贵还是贫寒的家庭,决定了你人生的挑战或底蕴;生于哪一个行政区域,都市还是乡村,内陆还是沿海,平原、山地还是草原,又决定了性格中的某种类型或格局——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中国很早就有行政区划。从大禹的“九州”,到秦汉的“郡县”,到唐宋的“道路”,到蒙元的“行省”,到今天的“省市区”(省、直辖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划分行政区域的首要依据一直是自然山川、风土人情,然后才是政治和经济等因素,这就给每个人身上打上了深深的地域烙印。作为社会学、人类学家的费孝通,有一部著作《乡土中国》。“乡土中国”,这是非常准确的概括,即使是城市化方兴未艾的今天,我们中国人身上谁没有自己“乡土”的特色呢?我们日常所见的地域自豪感、地域歧视和地域亲切感,皆由此而来。


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长江三角洲的中心,是中国最大的港口城市,我们今天学习上海市的简称“”,从中发现它与“上海滩”、“大上海”以及近代历史的内在联系。


[文化解读]

“沪”,繁体为“滬”,形声字。《说文解字》中查无此字,说明许慎编写《说文》时这个字还不存在,它应是东汉以后才出现。




南朝顾野王《舆地志》:“插竹列海中,以绳编之,向岸张两翼,潮上而没,潮落而出,鱼蟹随潮碍竹不得去,名之曰扈。”唐朝《陆龟蒙·渔具咏序》:“网罟之流,列竹于海澨,曰滬。”两处都是列竹于海中来捕鱼,说明二者是同样的渔具,也说明“扈”与“滬”本来就是一个字。




“扈”字早有,一般表姓氏,另外通“护”,有护从、护卫之意。做渔具的“扈”,应该是先因音而借字,后来才另加一个三点水变成“滬”,以与本字“扈”区分。改简化字时,“滬”变成了现在的“沪”。


“沪”这种捕鱼的工具,是古代上海人的发明。上海的母亲河是吴淞江,古名松江,因发源于吴地的太湖又名吴江。古代的吴淞江,不像现在的苏州河这么狭窄,是浩渺的太湖泄流入江的主要通道,江面辽阔,宽至十至二十里左右,两岸水草肥美,江中鱼类丰富。这里的渔民就想出这个聪明的捕鱼招数,插竹为“沪”,涨潮时水位高涨,鱼蟹游入其中,退潮时水位下落,竹栅挡住鱼蟹归路,渔民轻松收获。由于吴淞江下游两岸广布“沪”这一渔具,这一带就被称作“沪渎”。


“沪”这一渔具,后来改称“簖”。在今天的上海仍有人用它来抓蟹,叫做“蟹簖”。据说有人正积极推动将“沪”申请为上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沪渎”即吴淞江下游,基本在上海境内,近代上海人称其为苏州河。苏州河在外白渡桥汇入黄浦江,到吴淞口汇入长江,直奔长江口外的东海。“沪渎”或吴淞江孕育了古代上海历史,孕育了近代上海文化,上海的简称选择“沪”,大概是因为这一历史渊源。




当然,上海还有一个简称“申”,因上海的另一条江黄浦江而得名。黄浦江又名申江,因为这里在周朝时曾有过一个申国,战国时曾是春申君的领地



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万里长江的入海口,处在中国南北海岸线的中心点位置。上海在中国以及亚洲的所有战略地位和经济意义都由此而造就。



从东北的渤海湾到杭州湾,再到西南的北部湾,中国的海岸线像一张巨弓的弓背;而万里长江像一支搭在巨弓上的长箭;箭头与弓相搭并射出的地方,正是上海;箭头所指,是浩瀚的太平洋;弓弦后拉覆盖的地区,中间是长江流域,两边是黄淮流域和珠江闽江流域等。也就是说,上海既处于中国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汇集起来向海外输出的中心出海口,也处在外来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登陆中国的最佳登陆点。




中国的近代化过程,实际上是西化的过程。西化的正式开始,是鸦片战争后的1843年的五口通商。西化无非是送出去和请进来。我们送出去的,主要是一批批留学生和廉价的资源;请进来的,是西方的各种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科学技术、工业产品等。1843年,南京条约正式实施,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口开埠通商,实行自由贸易,拉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帷幕。




在明清之前,中国经济的主体是农耕经济和内陆贸易;开埠之后,中国经济的主体向工业经济和海洋贸易转向。在这个历史转型过程中,沿海地区和港口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成为这次转型的最大受益者。上海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中国近代以来最大的港口城市、最发达的工商业城市,最重要的金融中心,最有活力的文化中心,甚至政治革命的中心,可以说是天命所归。




上海基本上算无山,有名的松江九峰高度仅在十米到百米;多水,有长江、黄浦江、苏州河、淀山湖等,河网密布;地形上与其说是冲积平原,还不如说是滩涂。所以“上海滩”的说法不仅对外滩,对整个上海而言都是真实的。滩涂上有诱惑、有陷阱、有风浪,所以敢于在上海滩闯荡讨生活的必须是冒险家。上海是“冒险家的乐园”,应该由此而来。


上海滩是自由贸易的口岸,万国冒险家聚集,充满了自由竞争和血拼死战的精神,这使得这片土地洋溢着创造的活力,每天都在超越想象,每天都在创造奇迹。“魔都”的称谓,应该指的就是其魔幻主义的创造力。你只要想一想,20世纪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两大党派都诞生于上海,中国近代最重要的报刊杂志、出版社基本上都成长于上海,你就明晰这个城市的魔幻色彩。




至于“东方巴黎”的称呼,不过是上海铁血、冒险、革命、文艺风范之外的时尚、柔媚色彩,相形之下,不值一提。


旧上海之所以称为、成为“大上海”,是因为其自由精神、全球眼光、世界格局,以及海纳百川的胸襟,所以能吸引和凝聚全国乃至世界的英才,来此打拼创造。如果仅凭摆弄竹“沪”的小聪明,“螺蛳壳里做道场”的小格局,断乎没有当年大上海的奇迹。



责编:冬日阳光   美编:阿雯   视频:显辉  

校对:小辉   外联:阿美   审核:智仁

| 征 | 集 | 原 | 创 | 稿 |

欢迎原创投稿及推荐优秀文稿

主编微信及QQ邮箱号:71912719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