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先给教师一个修复灵魂的机会

 江山携手 2016-02-21

今天中午,参加同事孩子的金榜喜宴。有一个同事讲到了自己孩子的老师。家长会上,孩子的老师坦言自己有些“小暴力”,但是又颇为自豪地宣称自己绝对是个好老师,这些从领导的高度认可和学生家长的极度追捧中就可以找到答案。我们细问为什么领导和家长会喜欢这样的老师?同事说,人家的教学成绩好呀!每次考试,他的教学成绩都会比其他老师高出一大截子,虽然管理相当粗暴,但是成绩相当突出,所以他就算得上是个好老师。

这倒让我想起前些日子一个朋友发给我的这样一段文字:王老师您好,最近我们学校进行教学质量分析,把每一个年级的各科成绩费尽心思制作成条形统计图,自然也就把老师们按学生的考试成绩把名次排出来了。并且让成绩倒数一二三的老师站立(与罚学生站差不多),面对全体老师分析自己考倒数的原因,弄得老师们好不尴尬。您是知道的,上级三令五申不许根据学生的成绩给老师排名次,您也有过这方面的教育随笔。但是,现在好像利用学生成绩为老师排队的现象越演越烈。迷惑,请您解惑?

两件事情,追问的都是同一个问题:什么是好老师?什么是好学校?什么是好的教学?什么是好的教育?说到底,这是一个对教育评价问题的追问。

多年来,在我国的教育政策层面,比如我们党的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都有一个唯一的指向,那就是促进所有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但在具体的评价实践中,作为教育质量评价的唯一手段和全国通行的质量标准就是统一考试和学科分数。在今天,读书为了分数,考试决定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大众的共识;育分代替育人,量化代替评价的偏颇行为已经成为学校管理的主流;不管什么方法什么手段,考出分数就是好老师的价值取向已经深入教师的骨髓。在这种大环境下,“好分数就是好老师,高升学率就是好学校,能赚取分数的教学就是好的教学,排列名次靠前的教育就是好的教育”的悖论大行其道也就不足为怪了。

在教育界,有什么样的教育质量评价,就决定了学校会有什么样的育人模式;有什么样的教师考核措施,就决定了教师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在一个以分数作为唯一教学质量评价和区分教师依据的教育环境里,必然会产生“只见分数不见人”的教师教育观念,在一个只知道拼命追问分数的校长手底下,一定缺不了千方百计倾轧学生分数的暴君式教师。当社会认可并高度赞誉了同事孩子老师那样的“优秀”教师的时候,当学校习惯了以近似羞辱的方式鞭策“落后”教师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已经走向了一条不归路,并会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社会对教师的畸形要求,管理者对教师的惩戒式管理,最终导致的是教师的高度焦虑和极度紧张,在高压力的生活、工作状态下,教师的种种非教育行为也就越来越明显。诉诸报端的教师自杀、伤害学生等教育悲剧事件,现实生活中教师呈现出来的种种心理问题或师德问题,说到底是教师教育人格被分裂异化而导致教育取向的失据,从而引发教育行为的失度。教师为什么要自杀?估计是痛苦的不能再痛苦了;教师为什么会体罚学生?估计是有什么人体罚或者心罚了教师到了无法承受的地步了。当教师受到了外来的压力过大,心理冲突到了无法自我调和的程度的时候,往往就会付诸暴力行为,要么虐己,要么虐人。比如,前面朋友提到的那些被要求在全体教师面前“检讨”的老师,他们会承受多么大的心理压力,他们的心理压力又将以什么样的方式得以释放?这些我们都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很明确的,这份压力中会有一个出口,要面对自己,要面对学生。

从这个角度来说,当前教师成长的最大问题不是教师专业知识的薄弱,也不是专业技能的缺乏,而是教师教育信仰的失落、教育情感的淡漠和教育意志的弱化。我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如果教师的灵魂已经被分数折磨殆尽,已经被人为践踏不复完整,那么教师又如何去完成教育灵魂的修复和人类灵魂的构建?

我想,无论是教育还是社会,请先给教师一个修复灵魂的机会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