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景“虚劳”三方再识(摘要)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 史欣德 一、问题的发现 1、曾深入探讨过桂枝汤系列方,认为本方为平调阴阳的基本方,桂枝汤调在外之营卫,小建中汤调在内阴阳。 2、学生下颌部位硬结多年的痤疮初用小建中有效,继自用肾气丸更佳,提示:两方有相通(症状有交叉)之处,小建中汤调中焦之阴阳,肾气丸调下焦之阴阳,是否还有一首专调上焦之阴阳方? 3、小建中汤与肾气丸相同的药只有桂枝,两方都是阴药的比重大于阳药,含桂、又含大量养阴药的方即炙甘草汤,炙甘草汤恰好主治心悸与肺痿。 4、查《金匮》虚劳病篇(含附方),果含此三方。可以认为此三方是治疗上、中、下焦阴阳两虚的代表方。 二、问题探讨 1、关于病 古代虚劳病,可以看作是一切虚弱证的总称。临床多见,症状多、类型多,交叉症多,治疗方法多、大同小意的类似方多,方剂的鉴别运用有一定难度,需要仔细鉴别。 2、关于诊断与治疗原则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治疗的基本原则出《素问·至真要大论》:“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仲景治虚劳,谨守《内经》原则,重在调阴阳。 3、三方再识 炙甘草汤——治上焦阴阳两虚 组成分类(阴阳药)
方证 面色:苍白少华(阳微),或两颊绯红(阴亏); 精神:疲惫少神; 肤质:干,欠润泽; 主症:心悸,便秘; 兼症:咳喘,咯血,失眠,心胸烦闷,自汗,盗汗; 口味:喜甜; 大便:大便干结,数日一行; 小便:色清(阳微),或黄(阴亏有热); 舌脉:舌色淡,苔少或光;脉虚细结代。 注:阴亏阳微孰重孰轻程度不同,表现的症状也不同。 小建中汤——治中焦阴阳两虚 组成分类(阴阳药)
方证 面色:苍白,或萎黄,或微青; 主症:脘腹痛,手足冷(阳微),或手足烦热(阴亏); 兼症:咽干口燥,鼻衄,齿衄,紫斑,自汗,掉发,心悸而烦,梦遗,四肢酸疼; 口味:喜甜,不欲冷食; 大便:大便干结,或溏软; 小便:色清,或黄,或频; 唇象:淡或淡紫,干而起皮; 舌脉:舌色淡紫暗,苔少或光;脉寸涩尺弦,或浮细弱。 八味肾气丸——治下焦阴阳两虚 组成分类(阴阳药)
方证 面色:苍白或黧黑,或面微浮,眼圈暗晦; 主症:腰痛,气喘,消渴,小便不利,甚则尿闭,或小便频多; 兼症:眩晕,耳鸣,目赤唇裂,咽痛牙痛,口腔溃疡,五心烦热(阴亏),水肿,腹水,遗尿,足冷(阳微); 腹症:少腹拘急,或少腹冷; 大便:大便干结,或溏软; 舌脉:舌淡胖苔少,或苔黑滑而润;脉虚大而数,重按无力。 三方比较
三、结语 1、三方均为阴阳同调方,阴药比重超阳药,提示阴亏为本,阳微为标; 2、治疗上应辨清上中下三焦病位,正确选方; 3、用药上当视阴亏阳微的程度,调整阴阳药之比重,变通运用,方为上工。 4、注意调理阴阳的三组类方比较:
5、建议三方列入《方剂学》“阴阳并补剂”。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188..实用偏方秘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