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安大慈恩寺门楹联欣赏

 zgq638 2016-02-28
乱弹西安大慈恩寺门楹上的对联

  旅游赏联,可以增加游兴、增长知识,还可以欣赏书法艺术,进而启发人们的思考,增强对旅游地的文化及相关“文化人”的了解。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讲,名胜古迹或者旅游休闲地,如果没有对联,就像一位漂亮的姑娘缺乏文化修养一样,未免显得美中不足。有了对联却没有对联的特质,缺乏文化品位,也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西安是国务院最早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位于南郊的大慈恩寺是唐长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丽的佛寺。寺内的大雁塔、玄三藏院是国内外游客、观光之地寺外的雁塔广场,更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笔者最近去西安雁塔广场游览,在大慈恩寺的大门上看到了一副对联,非但不能为此名胜锦上添花,却成了令人遗憾的败笔。兹录于下,诉一家之言。

胜地自西来竹杖回春特开千载梵境

妙法传东土慈云重荫广被万劫众生

先说个题外话。

这副楹联“中国楹联网”和“峨眉山佛教网”都有介绍。前者说,云南昆明筇竹寺大雄宝殿有此联;后者说,四川峨眉山报国寺大雄宝殿有此联,只是这两处大雄宝殿与西安大慈恩寺的内容有一字之差,“重”与“垂”,即“慈云重荫”与“慈云垂荫”之别。

下来进入正题。

该联无论古韵、新韵都不够格。

依古韵上联“胜地自”连续三个仄声,“特开千载”连续四个仄声;下联“慈云重”连续三个平声(垂,也是平声),“广被万劫众”连续五个仄声。依新韵上联“胜地自”、“载梵境”都是连续三个仄声;下联“法传东”、“慈云重”都是连续三个平声,“广被万”连续三个仄声。这些不和谐的声律,完全忽略了对联艺术的本身特质

再说对仗中的示意与词性。

上联“胜地自西来”中“自”,从。介词。“来”,由彼至此,由远及近。动词。

下联“妙法传东土”中“传”,移至、递送。动词。“土”,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也指土地,田地,国土,领土。名词。

如此,自也好,从也罢,介词,无法对移至或者递送这样的动词;来对去、对往,不可对泥沙或土地、领土。“西来”,从西边而至,。“东土”,古代泛指今陕西以东地区,也用以代指中国。“西来”,动词;“东土”,名词。二者词性不同,不可对句。

“胜地自西来”有逻辑错误。“地”,区域、领土。“胜地”,名胜之地。土地不可搬动迁移。佛教是外来的,佛经是唐僧从西天取回来的。“妙法”自西来说得过去,因为“妙”,神妙,深微。“法”,乃佛教泛指宇宙的本源、道理、法术。或者说因佛教的传入,才使得此处成为名胜之地。遗憾,原作不是这样表述的。

上联“竹杖回春”中“竹杖”,用竹子做成的手杖或曰拐杖,属于实物,主谓结构名词;“回”,调转,返回。“春”,四季之首。“回春”,冬去春来,草木重生。

下联“慈云重荫”,佛家称佛以慈悲为怀,如大云之覆盖世界,属于虚幻,修饰性偏正结构名词。“重”,叠。“荫”,遮盖,庇护。“重荫”,重重叠叠地保护层。(垂荫之垂,下挂、落下。)  

如此,“竹杖”为实体性主谓结构名词;“慈云”为修饰性偏正结构名词。二者词性不对,“回春”与“重荫”的词性也不对。再说,慈云可以覆盖世界万物,竹杖何以能够返回到春天。

上联“特开千载梵境”中“特”,特地、特别。“特开”即专一所开。“千载”,千年,形容岁月长久。“梵境”之“梵”,梵语音译词,意为寂静,清净。境,所处地方。梵境,清净的地方。

下联“广被万劫众生”中“广”,宽阔、广大。“广被”即覆盖面大。“万劫”,即万世。佛家认为一成一毁为一劫。“众生”,佛家指一切有情、假众缘而有生的人或物。也泛指有生命者。

如此,“特开”是动词,“广被”是形容词;“梵境”,清净的地方,是偏正结构名词;“众生”,众多的人群,是数量修饰性名词。

对联的形式特征,大体可从对仗严谨、声律和谐、示意完美等三个方面来看。对于“大慈恩寺门楹这幅“平仄不谐”、“对仗失替”、“示意平常”的对联的江湖乱道,实属一家之言。在不在理,还望方家指正,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