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是一代忠臣,力挽狂澜,拯救整个明朝!

 邓超越梦想 2016-03-03

明朝中期,有一著名的宰相叫于谦,字廷益,钱塘人(今浙江杭州),明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进士。明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任御史,明宣德五年(公元1431年)升兵部右侍郎,巡抚山西、河南,整顿军备。

 

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十三年(公元1448年),于谦升任兵部左侍郎。第二年(公元1449年)秋季,明英宗在大太监王振裹胁下盲目出兵,却在与蒙古瓦剌部也先军的决战中,五十万明军主力在土木堡之战中被七万瓦剌军击败,明英宗被俘,蒙古瓦剌军乘胜进攻京师(今北京)。



主力军覆没、皇帝被俘,引起整个大明王朝的混乱和恐惧,大臣们纷纷提出退守次都(今江苏南京)。在此紧要关头,于谦反对迁都,力主抗战,果断地拱推明英宗的弟弟明郕王朱祁钰为帝,即明景帝,稳定了朝堂政局。

 

明景帝即位之后,晋升于谦为兵部尚书,率勤王之军击败了瓦剌军,取得了京师保卫战的胜利。战后,他首创团营军制,加强边戍,委任名将镇守。他主张以战求和,多次击败瓦剌军的进攻,迫使其首领也先释放明英宗回朝。

 

明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农历1月中旬,明英宗乘明景帝病重,发动了“夺门之变”重登帝位,之后怀挟私心,诬陷于谦谋反。在农历1月22日卯时,于谦在京师被杀害。于谦被害当天,京城内万千百姓哭声震天,行刑之时,乌云蔽日,可谓是天怒人怨。

 

之后,在锦衣卫抄查于谦的家产时,什么罪证也没查出来,只看到于谦家的房屋仅能挡住风雨,屋里空荡荡的,除了书籍之外,没有任何值钱的东西。只有一间正室的大门锁得很牢固,打开一看,里面是明景帝所赐的蟒衣、剑器等,密封得很严,从来没有动用过。锦衣卫们皆被他的高风亮节所感动,不禁失声恸哭。

 

皇太后听到于谦被处死的消息后,叹息、哀悼了好多天。事后,明英宗自己也后悔自己错杀了一位忠臣,那些诬陷于谦的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接二连三地被明英宗以贪污或谋反罪落狱,使于谦的冤情得以天下大白。

 

一直到明宪宗朱见深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于谦的冤案彻底昭雪,明宪宗在诏书中赞叹于谦道:“当国家之多难,保社稷以无虞,惟公道之独恃,为权奸所并嫉。在先帝已知其枉,而朕心实怜其忠。”诏书被天下人传诵,历史终于还忠臣以公道。于谦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诗“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