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年患者他汀治疗的“8大纪律”

 平安木 2016-03-04

大量临床研究已证实,他汀类药物治疗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的死亡率,减少心血管事件。由于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高,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更大,他汀治疗所带来的绝对获益也更大。但老年人病理生理学特点和血脂异常特征具有特殊性,临床医生在处方他汀时尤其需要注意以下8大注意事项。



1强调生活方式干预


首先,鼓励所有血脂异常的老年患者调整饮食结构,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何减轻体重和运动需根据患者自身情况来决定,不提倡过分严格控制饮食和过快减轻体重。


2评估获益/风险比,避免不利影响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生理性改变导致肌肉萎缩、肌力减弱,他汀类药物引起的肌肉不良反应可使相关症状加重,影响身体的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部分患者在尚无肌酶升高或肌病发生时即可出现不利影响,如肌肉无力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增加跌倒所致创伤的可能。


他汀类药物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预防时,血压控制不佳、有脑出血病史或脑出血风险高的老年人需权衡风险和获益后再决定是否使用。因此,充分评估老年人调脂治疗的获益/风险比在使用他汀类药物的过程中尤为重要。


3特殊人群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女性、体形瘦小、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围手术期、存在低血容量的老年患者发生肌病的危险增加,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并监测不良反应。


此外,年龄不应成为高龄老年人(≥80岁)使用他汀类药物的障碍,应根据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分层,结合生理年龄、肝肾功能、伴随疾病、合并用药、预期寿命等,充分权衡调脂治疗的利弊,积极、稳妥地选择调脂药物。


4推荐具有多重ASCVD危险因素的老年人尽早使用他汀


根据老年人自身的个体特点选择合适的调脂药物,如无特殊原因或禁忌证,应鼓励具有多种ASCVD危险因素的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


5小或中等剂量起始,及时调整剂量


他汀类药物相关的肌肉、肝脏、肾脏及新发糖尿病等不良反应随他汀类药物剂量增大而增加。老年ASCVD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应从小或中等剂量开始,并根据他汀类药物的疗效调整剂量,以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多数老年患者使用中、小剂量的他汀类药物血脂即可达标。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等极高危患者可使用中等剂量他汀类药物,尽快使血脂达标。对使用中等剂量他汀类药物不能达标的老年患者,可与依折麦布联用。对具有多种心血管疾病危险的老年人,可考虑使用小剂量他汀类药物进行一级预防。


6重视药物相互作用


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且常使用多种药物,应重视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合并用药选择不当,可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或降低疗效。应尽量选择使用在体内不同代谢途径的药物。


辛伐他汀、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经CYP 3A4代谢的他汀类药物,与CYP 3A4抑制剂联合应用时可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甚至增加横纹肌溶解等严重不良反应。与他汀类药物合用导致不良反应增加的CYP 3A4抑制剂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克拉霉素)、吡咯类抗真菌药(如奈法唑酮、伊曲康唑)、利福平、贝特类(尤其是吉非贝齐)、环孢素、他莫昔芬、胺碘酮、华法林、硝苯地平、维拉帕米、地尔硫?、卡维地洛、西咪替丁、质子泵抑制剂、HIV蛋白酶抑制剂。


7他汀不耐受的处理


对于不能耐受他汀类药物的老年患者,可考虑:(1)更换不同种类的他汀类药物;(2)减少他汀类药物剂量;(3)隔日小剂量服用他汀类药物。对于使用小剂量他汀类药物后总胆固醇(TC)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迅速下降的老年人,应注意排除是否患有肿瘤等消耗性疾病。


8长期、规律用药


运用他汀类药物使血脂达标后,应坚持长期用药,可根据血脂水平和患者的耐受性调整剂量甚至更换不同的他汀类药物,如无特殊原因不应停药,因停用他汀类药物后血脂可升高甚至反跳,使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率明显增加。




长按二维码,识别后查看视频




以上内容根据《血脂异常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的中国专家共识》整理





心在线 专业平台专家打造
编辑 岑聪┆美编 柴明霞┆制版 王柳

↓↓↓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进入官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