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2022年《老年人血脂异常管理中国专家共识》:他汀是降脂基石药物。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群中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致死、致残率极高。而血脂异常是ASCVD及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大量证据表明,他汀类药物可延缓ASCVD的发生、发展并降低发生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的风险。 那么如何为老年血脂异常患者制定合适的他汀类药物用药策略呢?带着这个问题,“傲美云学院:大咖四人访”第四期活动邀请了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徐浩教授担任会议主持,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刘梅林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王朝晖教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刘丰教授云端相聚,他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围绕2022年《老年人血脂异常管理中国专家共识》[1](简称“2022年老年人血脂共识”)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如何有效控制血脂?他汀药物少不了 心血管疾病是引发老年人群死亡和致残的“头号杀手”,造成社会负担增加,而血脂异常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着极大的影响。刘梅林教授表示:“以往临床在冠心病二级预防领域中,抗栓治疗已达到了一定效果。而在一级预防领域中,尤其是血脂异常管理成为了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最重要的措施。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后,老年人如何管理好血脂将成为重要的学术话题。” 对此,王朝晖教授也表示:“我国不仅是高血压大国,血脂异常人群也较多,而老年人的血脂管理有其自身特点。但老年人血脂管理现状并不乐观,因为老年人合并疾病较多,联用多种药物,在使用降脂药物过程中,我们就会特别关注他汀类等药物的安全性。基于此,老年人群用药不足、停药率高,因此干预血脂异常常存在治疗困难和矛盾。” 其中,遗传基因、年龄、肥胖、不健康膳食、吸烟及生活环境等因素对老年人血脂水平有重要影响。刘丰教授指出:“遗传因素对老年人体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脂蛋白a [Lp(a)] 有着较大影响,而随着年龄的增加,卒中等危险因素也会增多。生活方式对老年人血脂的影响也很明确,饮食上需注意低盐、低脂、戒烟、限酒。此外,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精神状态、身体状态和经济环境、医疗环境也值得注意。” 对此,刘梅林教授认为:“控制血脂时,在遵循指南的同时,我们需要特别关注中国老年人的血脂异常特点,存在心血管疾病风险的老年人应根据心血管病危险分层制定血脂管理目标。此次共识中,我们就做了更详细的分层,最高层为超极高危ASCVD人群。而临床中应积极且谨慎地使用他汀类药物,根据中国人群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剂量。此外,尤其是对于75岁以上的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保障也是很重要的。” 有关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刘梅林教授指出,2022年老年人血脂共识推荐老年ASCVD患者及≤75岁具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老年人使用他汀类药物;对于年龄>75岁心血管高风险的老年人,应进行预期寿命、虚弱状态、合并疾病、肝肾功能、经济因素等综合评估,权衡调脂治疗的获益风险比、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以及个人意愿,决定是否使用中低剂量他汀类药物。 他汀药物降脂有优势,剂量需注意 其实一直以来,他汀类药物都是血脂异常治疗的基石,适用于高胆固醇血症、混合性高脂血症和ASCVD患者。2022年老年人血脂共识中写到,他汀类药物被用于一级或二级预防均有获益证据。 王朝晖教授提到:“近年来随着老年人临床研究证据的积累,各国血脂管理指南和专家共识不断更新。LDL-C成为了调脂治疗的首要干预靶点,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次要干预靶点。胆固醇治疗研究者协作组(CTT)分析结果表明,在心血管危险分层不同的人群中,他汀治疗后,LDL-C每降低1mmol/L,主要心血管事件相对危险减少20%。老年人临床试验和老年亚组分析显示,他汀类药物可降低ASCVD的患病率、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整体获益大于风险。” 随后刘丰教授解读了他汀类药物研究:“在早期4S研究中,辛伐他汀就显示出了较好的效果。如今普伐他汀相关的著名研究——WOSCOPS的20年随访结果也表明,接受普伐他汀40 mg/d治疗的无心肌梗死病史的高胆固醇血症老年男性患者的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21%、全因死亡率降低13%,这确实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试验,奠定了普伐他汀在血脂领域的地位。PROSPER研究结果也表明,对于75岁老年人,普伐他汀的安全性非常好,而与对照组相比,普伐他汀40 mg/d组患者主要研究终点(冠心病死亡、非致死性心梗、致死性或非致死性卒中的复合终点)相对风险下降明显,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事件也有所减少。普伐他汀甚至可使LDL-C降幅达30%~40%。” 此外,刘梅林教授补充道:“如今许多研究都证实了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而不同他汀类药物的特点,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比如普伐他汀为水溶性他汀,且因不经细胞色素P450代谢酶系统中的CYP3A4代谢,成为了让老年人放心的选择。” 那么如何选择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剂量呢? 王朝晖教授发表了她的看法:“考虑到老年人的特点,我们建议选择药物剂量时根据个体特点充分评估老年人调脂治疗的获益/风险。此次共识中我们也对老年人的降脂目标提出了要求。多数老年人使用中、小剂量他汀类药物即可使LDL-C达标,因此应从小或中等剂量他汀类药物开始并根据疗效调整剂量,同时在没有出现较大不良反应或不耐受的情况下,应坚持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LDL-C不能达标时,可加用依折麦布或枯草溶菌素转化酶(PCSK9)抑制剂。” 总结 从此次访谈可以看出,老年人血脂异常诊治具有复杂性和艰巨性。会议的最后,众专家表示,近年来临床上有许多新型降脂药物涌现,但其远期应用也有待观望,总体来说,降脂治疗应提倡简化,注重安全性,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也希望今后能累积更多老年人群的临床证据,进一步规范化血脂管理,并指导指南的制定。 参考文献: [1]刘梅林,张雨濛,付志方,叶平,郭艺芳,汪芳,何青,李建军,严晓伟,廖玉华,周晓芳,拓西平,王朝晖,老年人血脂异常管理中国专家共识组.老年人血脂异常管理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22,61(10):1095-1118. [2]访谈视频:https://studioyszimg./1668567849415.mp4 本资料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请勿向非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发放 - End - |
|
来自: 新用户39855782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