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忘不了的是教学“副产品”

 liushuang1112 2016-03-07

    王尚文先生出版了新书《教育如天,语文是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里面既有对语文教育所作的系统性思考,也有与教育相关的随笔散文。王先生是我的老师,十多年来,跟随他学做文,学做人,由衷赞同他在书中的一句话:“教师所能教给学生的只有他自己”。王先生在教我语文教育理论的同时,还有三个方面的教学“副产品”,无意中教给了我,并成为我应对工作和生活的重要素质。

    一是语文技能。王先生给我上的课是语文教育研究,但我从他那里得到的第一个教学副产品却是写作能力。王先生在讲课、写文章的时候,我会琢磨他是怎样把一个深奥的道理讲明白,讲得易懂,让人心服口服的。王先生给我改文章时,我就去比较从写作角度上看有怎样的不同。我把王先生的写作风格作为典范,争取向其靠拢。首先学习他的写作态度。王先生写文章,态度真诚,不是为了标新立异,不是为了吸引眼球,真是有话要说,有话急于说。再是学习他行文的逻辑。王先生写文章时很讲究语言的经济性,以把道理讲明白为目标,每句话都有它的作用,功能很集中,逻辑很合理,说明白了,也就结束了,不啰嗦,不显摆,不意犹未尽。我还努力学习他的文风。王先生文风朴实,不花哨,不绕口,能深入浅出说道理。

    二是思考习惯。很多习以为常的道理,经王先生分析后会变得不寻常,变得不当然正确或当然错误。王先生会思考,首先是因为思考中有乐趣。他做学问,出著作,不是迫于某种功利性压力,而是思考本身能给他乐趣,他爱他的思考,玩在其中,可以说不让他思考,就是剥夺他的生活。王先生会思考,还是因为他对权威或主流说法总是抱有合理的警惕,不盲从、不屈就,必须说服得了自己才认可。跟他在一起,我也就不敢不思考。在他面前,不经思考,不经批判,人云亦云,想当然下判断是要换来一顿大骂的。

    三是为人之道。面对复杂的世事和人心,王先生的处理方式就是以拙对巧、以愚对智、以简对繁。他的“拙”“愚”“简”首先体现在他的坦诚上,对人对事态度明朗、表述明确,不含糊,不暗藏心机,与其交往的人感到心里很踏实,不用费心思去猜测。他的“拙”“愚”“简”也体现在他始终心存善意,总能与人为善,尽量予以成全,也总是善意理解他人对自己的作为。他的“拙”“愚”“简”还体现在自知上,王先生在学术上很自信,努力扬其长,在生活中则很自知,甘愿守其短,比如当年他对于金华市某民主党派要他出任领导的邀请,婉转而又果断地予以拒绝。他的“拙”“愚”“简”还体现在谦卑和从容、平等而有尊严地与人交往上,与大牌名人交往,不输底气,与普通农民交往,不显教授脾气。

    王先生身材矮小瘦弱,家庭出身贫寒,相对来讲,他的生活和工作会遇到更多的困难和挑战,但是他都能一一化解,爬坡过坎迎来坦途,与他这样的品质是分不开的。而养成这样的品质,除了生活本身对他的教育外,我想也离不开他早年的老师对他的影响。敢做这样的推测,是因为我经常听到王先生一直念念不忘夏承焘、马骅等他的老师对他的善待和引导。现在王先生也正以同样的方式把他的这些品质传递给我。每当我在生活和工作中面对一些复杂局面和人际纠葛时,我发现以拙对巧、以愚对智、以简对繁的处理方式总是会比凭机巧和手段要好。我越来越相信,这将是我的立身之本、立业之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