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砥临古·篆隶篇】——刻石隶书之厚(六)

 邓克明古龙门人 2016-03-07

刻石隶书之厚


        碑刻、摩崖等等通过在石头上『刻』这一方式,使原本极可能随同简帛纸绢等一同腐朽的古代书法,被历史保留了下来,尽管有些刻石书法也已破损剥蚀,但我们依稀可以辨认古人书写的原貌。书法经刻,点画顿觉精神。即使书写时笔力羸弱,但经过镌刻,那『羸弱』似乎会褪去几分,厚度或会不自觉地显现。


        汉代隶书的大多数遗传,便通过『刻』遗留至今。《礼器碑》、《乙瑛碑》、《曹全碑》、《张景碑》、《史晨碑》、《鲜于璜碑》、《石门颂》等等,因为有这些碑刻的遗传,我们看到了汉隶的博大、沉厚、奇崛、古朴、整严等等。如果今天我们仅依考古发现的竹木简书及后来的楼兰文书,极可能会把汉代的隶书界定为没有经历严谨法式锤炼的潦草字体而晾在一边,让它们在书法史上没有立足之地。但我们是幸运的,许多唐宋元明时代的大师大家们不一定见到或不被关注的汉碑,至清代被不断地发现与认知,汉隶在书法史上的地位也被高高地树立了起来。


        汉碑隶书之厚,除了镌刻等因素之外,与其本身在创作时主体要体现正、大、厚、实的思想及由篆而隶带来的醇古气息相关。刻碑是一桩很严肃的事情,没有人写碑会敷衍了事,所以,体现正、大是必然的。而隶书线条承接篆籀,中实平稳、又历经时间风化,使原来粗、实的点画更觉古厚。多种因素的综合,碑刻隶书之厚便成为后世创作与审美仰望的一个高地,因为那份厚是那样的肃穆、古朴、祥和。



临写要求:


        一、中实,是汉碑隶书点画的最基本要求。《礼器碑》、《张景碑》、《史晨碑》等虽蚕头燕尾的定式明显,但这不意味着中截可以一带而过。


        二、早期刻石隶书如《大吉买山地记》与后来《张迁碑》等线质沉厚,两端形态与中段线条粗细相近。但这并非说其中没有提按变化及快慢节奏,要使线条沉厚而活,不可平板而滞。三、古厚与粗蛮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美感形式。但其中相似点是线条皆为粗实,但蛮是粗率、粗暴之谓,古须雅、静、穆。其所用力一主外,一主内,变化亦然。





汉大吉买山地记



临 大吉买山地记130cm×97cm2009年  昆弟六人共买山地建初元年作此冢地直(值)三万钱





汉西狭颂(局部) 



临西狭颂(局部)138cm×70cm  2009年  博爱 





汉礼器碑(局部)



临礼器碑(局部)69cm×64cm  2009年  造立礼器乐之音符钟磬瑟鼓雷洗觞觚爵鹿...禁壶修饰宅庙





汉张景碑(局部)



临张景碑(局部)46cm×85cm  2001年  太守丞印延熹二年八月十七日甲申起八月十九日丙戌宛令右丞?(慑)告追鼓贼曹掾石梁写移遣景作治五驾瓦屋二间周栏.拾尺  





汉鲜于璜碑(局部)



临鲜于璜碑(局部)47cm×92cm  2004年  道辟大尉府掾中子讳字景公郡五官掾功曹守令幽州别驾小子讳晏字鲁公举孝廉谒者雁长史九原令





汉 曹全碑(局部)



临曹全碑(局部)46cm×91cm  2001年  纬无文不综贤孝之性根生于心收养季祖母供事继母先意承志存亡之敬礼无遗阙 





汉 石门颂(局部)



临石门颂(局部)188cm×50cm2009年 禹凿龙门 





汉 张迁碑额 



临 张迁碑额59cm×165cm  2008年  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 





汉 张迁碑(局部一)



临 张迁碑(局部一)179cm×59cm  2008年  南苞八蛮西羁六戎北震五狄东勤(勒)九夷  



临 张迁碑(局部二)59cm×158cm2008年 广通风俗开定畿寓 



临 张迁碑(局部三)70cm×513cm2006年 惟中平三年岁在摄提二月震节纪日上旬阳气厥析感思旧君故吏韦萌等佥然同声赁(师)孙兴刊石立表以示后昆共享天.(祚)亿载万年 





朝侯小子残碑(局部)



临 朝侯小子残碑(局部) 47cm×37cm2001年汉连居丧孟献加等无以.焉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